转:寒舒斋的博客 读书笔记十 晚唐五代四位著名词人之一 温庭筠 温庭筠(yún)(约812年-866年)晚唐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山西祁县人。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他精通音律,词风浓绮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语言工炼,格调清俊,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 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当时的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词人。 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一 《更漏子》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透帘垂。梦长君不知。 上片。春天的晚上,柳条飘扬,细雨霏霏,花丛之外远远地传过来滴漏(古人计时用具)的声音。这声音就把塞上的鸿雁惊醒了,把城楼上的乌鸦惊起啦。这女子的卧房里有一面美丽的屏风。屏风上雕刻着金色的鹧鸪鸟。这里温庭筠写得很妙,鹧鸪是画屏上的金鹧鸪,不是真鸟,是不会被滴漏声惊起的。但是,该词是给女子唱的,是写女子的感情,也常常是思妇的感情。当她面对画屏上的金鹧鸪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候,就仿佛觉得这个鹧鸪鸟也被春雨声所惊起了。这也是一种联想。 下片。这女子的房间里点燃了一个香炉,就有薄薄一片香的烟雾,慢慢地飘到了垂帘的外边。这是衬托女子孤独寂寞的。谢家是该女子居住的地方。她一个女子孤单地住在外面有池,上面有阁楼的地方,所以她是孤独的、寂寞的、是相思怀念的。因为她所爱的人不在身边,所以接下来是“红烛背,透帘垂。梦长君不知。”这个“背”字,可以理解为我背对红蜡烛转过去了,蜡烛在我后边。还可以理解为:我要休息了,在红蜡烛上面罩了一个罩子,把烛光遮住。这样,烛光就暗了,这时,美丽的床幔也放下来了,女子要睡觉了。就会在睡梦中梦见她所爱的那个人。但是,“梦长君不知”,我夜夜梦见去到你那里,。可是,你知道我在思念你么? 写的很精美。真是精艳绝人。可是,王国维却是不同的看法。请看王国维的评论。 张皋文谓飞卿(即温庭筠,字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惊艳绝人”,差近之耳。 在王国维之前,也有人对这四个人有评语。张皋文(清代很有名的词学家,名惠言,别号皋文)曾赞美温庭筠的词“深美闳约”。是说他的词有很深刻的意思,外表的语言非常美。“闳”是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很广,“约”是指表达的很含蓄。“深美闳约”四字的赞美,对温庭是很高的评价。可是王国维不同意。说只有冯正中才配得上“深美闳约”这四个字。(冯正中即冯延巳,是后边要评论的第三位晚唐五代著名词人)。还说,另一个词学评论家刘融斋评论温庭筠说他“精艳绝人”。温词写得非常精致、非常美丽,这方面超过所有的人。王国维说这就差不多了。 总之,王国维的意思是,温词只是外表的语言很精致美丽,内容没什么深刻的东西。冯词是有深刻丰富的内容的。 另一则词话说:“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是说“画屏金鹧鸪”只是外表精美,没有生命。而“弦上黄莺语”有活泼的生命在里面。(“弦上黄莺语”在读书笔记十二待续) 读书笔记十一待续 2014.1013 玉冰 写于大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