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笔记十六

 虹72 2020-06-29

转:寒舒斋的博客

读书笔记十六    晚唐五代四位著名词人之二韦庄

        从韦庄写男女之情的其他小词看韦庄词的特色


                              《荷叶杯》     词一首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读这首词的时候,仿佛觉得那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在自言自语;又好像是自己在倾听老友诉说往事:“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韦庄曾经历不少良辰美景,而晚年回想往事,对“那年”“深夜”之“花下”记忆犹新。那时有幸认识谢娘(谢娘,可理解为心上人,并不一定就姓谢)。“ 深夜”在“花下”“初识”便一见钟情。所以词人在历尽忧患之后仍旧对谢娘深情款款,念念不忘。词人稍稍激动过后便完全沉浸在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中了。于是便写出了萦于脑际之动人情境:“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这实在是两句绝妙好词,寥寥几笔便把明丽多情的谢娘刻画出来了。“水堂”,给人的感觉是何等清凉;“画帘”,给人的感觉是何等温馨;“画帘垂”,给人的感觉又是何等静谧。为啥说“西面”而不说东、南、北三面,试想:两位有情人夜深相恋之际,四目相对之外,自会不时抬头望月,深夜月亮必定在西面。则所见者,必为水堂西面之画帘。“携手暗相期”,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两位有情人心有灵犀,默默携手相期永好,一切尽在不言中。韦庄何等幸运,身处战乱之中仍能遇见美丽多情之意中人。

      谁知好景不长,刚刚相识相期之人不得不就要分别了。“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莺声平日何其婉转动听,这时也变得恼人了;月色刚才何其温柔多情,现在也变成“残月”而冷清了。晓莺催人起,残月伴我行,能不令人惆怅万分么?且一别之后,永无再见面之日。一句“从此隔音尘”,遂把生离之境之情定格于脑海中了。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如今我流落他乡,想来,我们再也没法相见了。前句连续三个去声字把音吊得极高后,再接两个平声字;后句又先用去声字把音吊得很高后,再接两个平声字,给人以极为沉重的失落感。更渲染了词人与心上人分别之后一直未曾忘怀之挚爱深情。

                            再看一首   《女冠子》其一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一开篇直接就从去年跳到今年,有一个时空的跨越。接着点明是“别君时”,原来是一对情侣分别的日子。“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这写的是一个女孩子临别时的表情。她忍住泪水低下了头,含着一丝羞涩半敛眉头。这个一刹那间的动作,却让他记了整整一年,以致在回忆时还历历在目。显然是对自己过去恋人的怀念。
  接下来就直抒情怀:“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哪知道一别之后就从此音尘相隔,再想见面已不知何时,想起临别时你的模样令人魂断心碎,只有在梦里才时时与你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对你的怀念,对自己孤苦处境的悲哀,除了天边的月亮,没人知晓。
  这劈头一句“四月十七”可不是漫不经意写出来的。这个非节非假的普通日子,是这位词人和少女很难忘记的时刻,是只属于两个有情人的私人时间记忆。所以词人才记得如此清晰,这是从词人内心深处爆发出来的真情。诗问诸君:人们一生中能清晰地记住几个年月日?
  与这个时间点相伴而来的就是当时两人临别时的表情。当时女孩子“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是女孩子最打动词人的那种情感流露。才让词人在分别一周年的特殊日子耿耿难眠,忧思难忘,感到了一种无法排解的忧伤。
  这种情感记忆的深刻体验,恐怕是年轻时人人都有过的:在两人初次见面的惊艳时刻,在最后分手时的痛苦时刻,对方在那时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另一方的心,都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就是女孩子那时最让词人难忘的经典表情,它所内含的情感内容只有当事人体会得最深刻最直接:她忍住泪水低下头,是怕情郎发现自己流泪吗?是不愿此刻流泪让对方心情更加惆怅吗?同时还伴有含羞敛眉这个细微的动作,流露出她内心的温柔、内向和羞涩。显然,在词人眼里,这两个温柔体贴的动作无疑更增添了对她的爱慕和思念。他的惆怅也因此更加浓郁了。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显然,词人的思念也带到了梦里,只有在梦里,她才时时与他相伴相随。这种思念之情到了夜半梦醒时分就更加浓烈,他梦醒时,天边还有一轮明月。除了天边的月亮,恐怕没人知道他此时的心境,没人知道他此时深深的怀念。
  这实在是词人内心刻骨铭心地寂寞与忧伤。这是韦庄的寂寞,是古人的寂寞,是男人的寂寞,难道不也是现代人共有的寂寞吗!
  这首词多白描,少雕琢之痕,所谓“情到深处反似薄”。一句“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把一个文静温婉的女子与心爱之人分别时的情态描述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最后一句“除却天边月,没人知”,这寥寥八个字,写尽了词人对月伤感、思念情人的那份寂寞,那种心事难解,相思难谴的黯然神伤。其景真、情真、事真、意真。表现出了韦词的最大特色:即词直而情曲,淡中见浓,初看似平凡,实则越咀嚼越有味。 


                    《女冠子》其二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昨天深夜里,你在我的梦里翩然出现了。我们说了好多好多的话。“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你依然是那样美丽、可爱,象从前一样面若桃花,频频垂下眼来,低下了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看上去好象又有些羞涩,又有些欢喜。该走时却又频频回首,依依不舍。“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只到醒来才知道是大梦一场,身边依然空空,自己依然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心中不觉涌起难忍的悲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啊!
  这就是韦庄,这就是韦庄的词:语淡而意深,情真切而语劲直。
  前一首词中,那位女子是“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是分别时离情依依的样子。这首词中,则是“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依然是那温柔娇羞的模样,温柔得别具风情。见到所爱的人心里是那么的欢喜,可是她的欢喜是那么含蓄地一半藏在心里,只是“半羞还半喜”,时常地垂下眼,低下头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欲去又依依”,人们仿佛看见一位云鬟水袖的古典女子莲步轻动却又频频回首,“最是临去秋波那一转”,让词人心中生发出无限的忧伤与怀念。
  两首《女冠子》,两次都在梦中如约而会,正是有情人心有灵犀

      前面,韦庄的五首《菩萨蛮》词,是对他自己感情的主观的直接的叙写。是直抒胸臆。他的其他写男女爱情的小词也同样是对他自己感情的主观的直接的叙写。是直抒胸臆。

       在花间词中大都是男子以女子口吻填写女子思夫、怨夫的恋情词,属于交给歌女演唱的艳词,多半没有真情实感,没有鲜明个性,是一种有距离的欣赏和玩味。
  而韦庄的词则刚好相反,他是以一个男子的情感和口吻,直接写女人,抒发词人对女子的爱情与相思。这种抒发具有一种来自生命体验和人生阅历的真实感、现场感;具有一种家国离合悲欢与个人身世的浮沉感慨,而不只是虚拟的离愁和矫情的描摩。这就有了一种打动人的深刻力量,获得了文学的真实品质。使得词这种韵文形式境界得到了提升,从歌筵酒席之间不具个性的歌词,演化为直接书写个体生命体验与感情抒发的抒情诗了。成了具备独立抒情特征的文学作品,具备与诗分庭抗礼的某些特质。也可以是用来进行文字品读的文学体裁。
  叶嘉莹先生在《论韦庄词》中云:“我们曾说过温词的好处正在于客观,不做直接的叙写,而韦庄词的好处却就在其主观直接的叙写”,她还以杜甫的诗为广阔的海洋作比,认为韦庄词就是喷涌的泉水,其强力不可抑制。我们若认为李煜和苏(轼)、辛(弃疾)一派是唐宋词的主流,那么,在这个主流的源头上,韦庄是应该得到我们重视的一位作家。”
   读书笔记十七待续    

                           玉冰      十月写於大连    十一月改于北京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