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做“春秋”?

 柠檬猪nyzbh9re 2020-06-29

春秋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统称。“三家分晋”是两者的分界点。其中之一的春秋时期,也简称“春秋”。但是看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叫“春秋”呢?与历史上的著作《春秋》有什么联系吗?还别说,两者之间真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要知道,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已经达到140多个,而其中权力较大影响较强的却只有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和鲁国这五个国家。鲁国是儒家之首孔圣人的出生地。其领土完整和设施完备。是圣人聚集的地方。史书《春秋》记载了鲁国这200多年的历史。是由鲁国的史官执笔记录下来,后来由孔子本人修订。它属于历史文献的范畴。那么,这本史学文献《春秋》又是如何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春秋”画上相等号的呢。

关于《春秋》和“春秋”时期的另一个争论是,古代国家记录的历史书籍通常以春秋时期命名,只不过经过各种战乱纷争只有鲁国的这段历史记载被保留了下来。此外,鲁国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这段长达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又刚好和长达三百多年的“春秋”时期时间重合,于是人们就常用“春秋”来代指那段时期,后来也就演绎成了我们口中常说的那段历史“春秋”。

春秋以《春秋》命名的说法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对于为什么春秋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还有另一个答案。

众所周知,西周是青铜器大量使用的时期。青铜器作为西周时期的文化载体,是西周时期周天子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对祭祀仪式十分重视。而西周时期的祭祀时间通常是在适合辛勤耕耘的春季或者是迎来丰收的秋季。

除了为百姓求得风调雨顺,所以在春秋时节举行祭祀活动外,我们还发现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各诸侯往往也需要在春秋两季定期觐见天子。向天子讲述他的国家在过去的一年中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和未解决的问题,寻求周天子的建议和帮助,顺便带着各国的物资向西周进行朝贡。

无论是古人重视的祭祀还是被天子强制要求的觐见朝拜时间都定在一年的春秋两季。就足够看到春秋对古人的特殊意义。也许人们将春秋时期命名为春秋时期,是因为他们对这两个词的特殊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