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的“模仿”不是艺术创造

 百卉争春各自香 2020-06-29

这样的“模仿”不是艺术创造

曾传华

202052日,快手上推出一名叫钟美美的初二男生模仿老师的视频,爆红网络,上了热搜。出于好奇,我打开了这个视频,毕竟我也是当老师的。

我承认这孩子的确有些表演天分,男扮女装,把老师的发火、生气、骂人、生病等,都抖了出来,表现得也算逼真搞笑。

看后,我陷入了深思。老师的种种“丑态”是老师的常态吗?这孩子想通过视频表达什么呢?人们又为何热捧呢?

或许,善良的观众要振振有词地说:这是艺术,艺术不是写实,允许进行虚构,想象和夸张,揭露一点阴暗也是可以的。鲁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不正是这样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吗?似乎是有些道理。但是,鲁迅针对的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不合理的国民性行为,是错误的思想和落后、反动的社会制度,绝非针对某一个人泄私愤。

退一步说,即便是艺术,为什么只聚焦老师的发火、生气、骂人、生病等方面的表现呢?可见,钟美美这孩子人小鬼大,是有意为之。说直白一点,是恨教他的这位老师,通过视频,借所谓的模仿以搞笑之名,行发泄心中的怨气、仇恨之实。正是这样的视频,许多网络都争相转载,且受到观众的热捧,就叫人有些不理解,感到可怕。仅仅是因为好笑吗?

教师是个大群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况且,有不少的老师,根本就没受过师范教育。因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口大,近些年,各地为了解决教师欠账,只要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都可以通过参加教师招聘走上教师岗位。良莠不齐,很正常。像视频中模仿的这位老师,面对考试成绩低劣、班级纪律差、违犯校规、早恋等,对着学生冷嘲热讽,发脾气,确实显得很不冷静,形象不雅。这样的现象,现实生活里也确实存在。但从这位老师的行为中,我们其实也不难看出,这位老师也还是有责任心的,出发点也是好的。我也相信,这位老师肯定也还有不少的闪光的地方,只是这孩子在模仿时刻意忽略罢了。记得这孩子在模仿老师发脾气时有这样一句台词:“我还优秀教师呢,怎么就教出你们这么一班学生?”

老师当众骂人、发脾气,固然不对,但老师为什么会失态骂人呢?

这孩子模仿的有这样几个场景。

考试成绩出来了,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发现考试时,有不少学生在试卷上画画。老师因此发火,大意是说,为什么三个班,就自己的这个班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以为她只会看答题卡,没想到还会看试卷,便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气愤。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其实可以看出这位老师面对成绩不理想很焦虑,才去翻一般老师不会翻的试卷,想找到原因。考试需要专心致志,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在试卷上画画,是压根没把考试当回事,学习态度不端正,她才会大光其火。可见,老师发火是事出有因。

学生在班级群私聊,喊老婆的,叫老公的,谁谁喜欢谁,昨天还自称是谁亲爱的今天又移情别恋被称作嫂子了。污言秽语,乱七八糟,竟然毫不避讳,把老师当空气。这还只是一群初二学生,似乎不知道“羞耻”二字,也难怪这位老师大光其火的。即便是闹着玩,任谁是老师,恐怕都会感到愤怒,更何况是班主任老师呢?哪怕只是闹着玩,若女孩子的家长知道这个情况,绝对会怪罪班主任老师教育不到位的。谁不盼孩子学好?何况是女孩子呢?这样的不自重,也算是奇葩一个。这孩子模仿的这位老师,说像什么“快结婚了啊”之类的话,真这样,确实刻薄,过头了。

老师一进教室就声明喉咙痛,样子痛苦,但还是坚持着讲课。有一个细节,就是在课堂上使用了两本资料。此前的情境中,这孩子也模仿老师批评一位将资料带到教室里的同学,还叮嘱必须把资料带回家,学校要检查。如果被查到了,还要求学生统一口径,说资料是自己买的。可见,钟美美这孩子要传递给观众的是这样的信息,就是老师在使用课外资料,不是一本,是两本,而且表里不一。课外资料,是不允许集体购买,也不能带进课堂集体使用的,这是规定。很巧妙地便把这位老师推上了违纪的审判台,用心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毒。如果是无意而为,还情有可原。但是,这是一个初二学生能想出来的吗?恐怕背后有高人指点,剧本是设计好的。

不知道教钟美美的老师看到这视频,会作何想?钟美美的父母,又会做何想?还有他的同学,同学的家长,会作何想?我反正是细思极恐,感到发冷。

作为学生,即便是按钟美美本人所言,是出于好玩,这个玩笑可开得有点过火,超出了玩笑的范围。从视频本身看,客观上起到了丑化这位老师形象、破坏老师名声的效果。想来,不久后,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就会对他模仿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启动调查。可能,还会追责,对老师本人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他的老师呢?家长为什么会允许他这样肆无忌惮地所谓的“模仿”老师呢?从钟美美使用的道具看,也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貂毛马甲。可见,家里是属于比较有钱的一类。

孩子之所以仇恨他的老师,当然是因为老师对他管得严。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我们经常说:“严是爱,宽是害”。《三字经》说:“子不学,师之惰。”管教学生,本身就是老师的职责。这个道理,谁都懂。不排除老师在管教的方式、方法上有问题,但一切管教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使学生成人成才。孩子仇恨老师管严了,可以理解,也可以谅解,毕竟是孩子。但其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闻不问,还采取默许的态度,这家长就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

当老师,挺难的,特别是教初中的老师。对学生不严格吧,是不负责,良心过不去。况且,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教育能力,每年都要量化考核,与评优评模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负责吧,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抵触,甚至是仇恨。真是左右为难。如果摊上钟美美这样的学生,就倒大霉了,不仅此前的一切努力都会因一个小小的视频化为乌有,还会把名声搞臭,成为一个可怜的笑话。

就在这视频爆红网络之前,广东也出现了一幕捏造老师体罚学生跑步“吐血”的闹剧,其目的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学校的“高额赔偿”。幸好,当地的警察很有正义感,也很有办法,很快就侦破了此案,还了这老师一个清白。但据当地官网网宣,教育局将派调查组进驻学校,严肃处理。既然是造假,又真相大白,还调查什么、严肃处理什么,有些叫人摸不着头脑。大概是进一步落实体罚孩子跑步的事,追责这位老师。

义务教育的实施,重要而且必要,属于国计民生,是千秋大计。也正是义务教育,将老师置于一种尴尬的两难境地。学生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个个都是活祖宗。说不得,更碰不得。就像给老师头上戴上了一道要命的紧箍咒。而老师,虽然有《教师法》,但和学生放在一起,学生是天然的弱势群体。一出现问题,舆论向来是一边倒,让教师成为一种高危职业。感觉就像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去,摔个满地找牙,声名狼藉。

教师是人,虽然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名,但也会犯错误。对于老师的错误,该批评,该指正,违规违纪了,应该怎样处理职能部门就怎么处理,这样才能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但不应该挟嫌报复进行公开的丑化,更不应该利用网络进行恶意的传播,制造影响,左右舆论。

网站的传播、转载,是因为网管没有严格把关。更深一层的原因,可能觉得视频有些噱头,可以提升点击量,获得丰厚的收入。但是,网管们想过没有,被模仿的老师是什么感受?工作在义务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是什么感受?会给义务教育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有第一个反感、仇恨老师管教的学生这样做,就不愁第二个、第三个……用最低的成本就达到了泄私愤的目的,让老师遍体鳞伤,岂不争相效仿?这样,谁还敢管学生,谁还愿管学生?如果网管们的孩子正上着学,老师不管,对你孩子的错误思想、言行听之任之,你会是什么感受?还记得交白卷的张铁生吗?还记得反潮流的黄帅吗?对教育生态的破坏之大,那个时代的人应该都有印象。网络,应该是传播正能量的平台,不应该为了私利成为泄私愤的推手,帮凶,成为霸凌的工具和别有用心的人手中的棋子。

可笑的是,很多吃瓜群众纷纷为钟美美点赞,舆论果然一边倒。竟有人大声疾呼,对钟美美的行为要多包容,认为教育应该有包容度。还有人义正辞严地呵斥,“不要用正能量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既然包容有度,什么能包容什么不能包容,想来得有个是非标准。包容恶,是不是就是损害了善呢?何谓创造力?如果不问对错只要做出与众不同的事都叫创造力的话,恶意丑化老师当然也算是一项创造,那么,弑父杀母呢?背叛国家呢?

55日,据说是钟美美主动要求下架了这段视频。视频删除了,目的达到了,钟美美也成了网络红人,正是一举多得,这算盘打得多精,偷着乐呢。但这件事的影响,却是无法删除的,从中折射的教育生态问题、网络问题和人们对教育、教师的认知问题,恐怕一时下不了架,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警惕。

孩子不知道感恩,把孩子教成仇人,这是老师的悲哀呢,还是教育的悲哀呢,抑或社会、时代的悲哀呢?为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无论如何,此风不可长。同时,这样的“模仿”,不是艺术,也不是创造,我们必须说“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