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2月02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日期: 2012-10-28 患儿妈妈19:27:34 先生,我宝宝发烧了。 最近几天的情况是晚上爱蹬被子,所以象鼻塞,清涕,咳嗽(的现象)从上次看病起到现在,一直存在。 最烦恼的是大便,好时似蚯蚓,水汪汪的;坏时水样便。 本地中医也看过,没有什么成效。 昨天是蚯蚓便,爷爷给买了一个汉堡,昨晚又尿床了,发现时被子已半干。 今早水样便,喂药,中午发烧,无汗,喂扑热息痛,汗出。 现在睡觉 六点半体温38.7,现在体温39。 后脖颈里有一点汗,身上头上没有。 是不是吃的乱七八糟的没拉干净啊? 我自己瞎想的啊。 现在拿被子捂着。 水先生19:29:50 如果你今天不乱用退烧药,这种情况是很容易处理的。 用了退烧药后,情况就复杂了。 患儿妈妈19:30:37 唉。 水先生19:30:51 昨天的情况如何? 患儿妈妈19:32:07 昨天不烧,大便勉强成形,但水汪汪的。 水先生19:32:20 今天就拉了一次? 患儿妈妈19:33:28 昨晚九点左右说肚子疼,要拉屎,稠糊糊的糊状便。 今天早上8点水样便拉一次,起床后又拉一次,间隔大约30~40分钟 喂半片苯乙哌啶,三分之一的PPA。 9点半左右用艾条灸灸肚脐。 早起穿的很厚,但手凉,10点左右大人很热,他未出汗,12点左右不精神,一量体温39.2度。 水先生19:38:45 为什么喂半片苯乙哌啶,三分之一的PPA? 患儿妈妈19:39:27 水样便拉得厉害,害怕了。 而且这一段拉肚子时好时坏,不曾消停,从10月1日开始,孩子的小脸拉得黄黄的,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好时象小蚯蚓一样,而且水汪汪的,不好时就是水样便。 胃口一直不怎么样。 怎么办? 水先生19:44:45 你那里最晚几点还能抓到药? 患儿妈妈19:45:14 家里常用药有一点。 药店现在还能抓,9点之后就不可以了。 水先生19:46:13 他现在睡觉,还是? 患儿妈妈19:46:30 睡觉。 从中午发烧开始精神就不太好。 晚饭没吃,茶水不进。 患儿妈妈19:58:32 (现在)醒了。 看着头偶尔自己动一下二下。 要了点水喝。 能不能用湿毛巾搭搭(物理降温)? 水先生20:03:14 不能。 患儿妈妈20:07:58 我按着孩子的肚子,孩子说肚脐下面,左面,右面都疼。 只有上面不疼。 水先生20:09:35 痛哭了? 患儿妈妈20:10:02 没哭。 水先生20:12:07 什么时候开始痛的? 患儿妈妈20:13:46 昨晚拉肚子的时候说疼。 今天不按不说疼。 昨天孩子爷爷买了汉堡,我最反对吃的,可是我一点办法也没有阻止只能吵架。 吃饭的时候也吃了不少,反正吃不少东西。 (他)是个食欲好但脾胃差的孩子。 患儿妈妈20:16:14 39.5了。 已经39.5度了,快要崩溃了。 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烧吗?,我是孩子的妈妈呀! 水先生20:22:11 马上用下方: 处方:黄连汤 患儿妈妈20:24:40 熬多久?多长时间一剂? 水先生20:24:54 水开后,小火15分钟。 患儿妈妈21:01:54 一次喝完吗? 水先生21:02:02 对。 患儿妈妈21:44:54 九点时39.6°,喂药挣扎出了汗,刚刚量体温39度。 水先生21:45:28 知道了。没事,别想太多。 日期: 2012-10-29 患儿妈妈07:02:04 先生,昨夜是惊险的一夜,孩子烧到39.5°始终不退,内心无比煎熬。 服药后直至凌晨1点40才开始发汗,体温39°。 凌晨2时降到38.5°,略略安心。 5点多量的是37.9°,现在还在沉睡。 我急着上班,让我老公给你反馈吧。 现在需要干什么? 患儿妈妈12:53:48 先生你好,孩子现在36.8度,还吃药不? 水中火注:后来用附子理中丸善后。 水中火: 患儿使用的是黄连汤。 黄连3,甘草3(炙),干姜3,桂枝3,党参2, 半夏3, 大枣1枚(劈)。 《伤寒论●173条》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此条的重点就在“伤寒”二字,论述的是一个素有里证,心热脾寒的患者,又因为外受风寒之侵,而出现腹中痛,欲呕吐的症候。 提示我们的是疾病新旧合邪的复合过程。所以说,对伤寒的治疗,不能仅仅停留在用麻黄汤汗法的认识上,还需要辩别是否夹带里证。 坛友互动: 回复 qsbyxcd 的帖子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患儿之前的大便就溏,患儿妈妈描述为像蚯蚓。所以桂枝加大黄汤不对。 七月老虎按: 黄连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均为寒热错杂之证,用药仅一味之差,但其病理、主证和治法大不相同。 徐灵胎《伤寒论类方》:“此方(黄连汤)以桂枝易黄芩,去泻心之名,而曰黄连汤,乃表邪尚有一分未尽,胃中邪气尚当外达,故加桂枝一味以利表里,则意无不去矣”。 钱来天《伤寒溯源集》:“用桂枝使阳气通行,兼解其未去之经邪也。” 柯琴《伤寒来苏集》:“姜、桂以驱胃中之寒邪。” 黄连汤证为阴阳升降失常的上热下寒证,胃中有热,肠中有寒,阳不得降,阴不得升。 证见腹中痛,欲呕吐。 治则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黄连汤以黄连清上,干姜温下,辛开苦降以复中焦升降之职,半夏降逆止呕,与半夏泻心汤相比较,去黄芩而加桂枝,取其宣通上下阴阳之气,人参、甘草益胃和中。 |
|
来自: xmjulytige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