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4月02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经方辩证问诊单 所在省市: 四川省九寨沟县,现居上海 职 业:退休 婚 否:已婚 性别,年龄:女,57岁,胖,身高160,体重150斤 现在主要症状: 双腿浮肿(右腿较重),心脏病,有时心累,气喘,头晕,高血压,子宫轻度下垂。 主症特点: 走路或站立时间久后,双腿浮肿的厉害。 现正在服用的药: 去年到南京看黄煌教授,开的药一直断断续续吃到现在,吃半个月左右,效果不好(处方:桂枝12,赤芍12,茯苓12,丹皮12,桃仁12,怀牛膝20)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 08年左右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 近一两年 发病的时辰: 下午严重 发病时的典型症状: 腿肿 西医病名: 浮肿 发病季节: 全年 发病原因: 不知道 面色: 正常,有黄褐斑 眼象: 左眼白睛有黄斑,右眼白睛上有两条血丝,经常干痒 出汗情况: 部位: 全身 耳: 鸣,右 目: 口: 口干,有时泛酸,睡觉时流口水,打鼾 咽: 有时干痒 胸: 心 : 有时心憋闷,特别是睡着之前 胃: 胃酸 头: 头晕,全头 手: 偶尔手指尖发麻 腰: 有时腰酸 腿: 足: 足肿,右脚背胀痛,温热 饮: 多,喜热饮,喜酸,喜辣 食: 喜米,喜油腻,不喜面,吃面后会胃反酸 睡眠: 大便: 小便: 房事: 皮肤情况: 月经: 白带: 胎产情况: 两胎 身体有如下症状: 喘,有痰,心烦,乏力倦怠,头重脚轻,少气懒言,嗜卧,站立觉累 七情何者为重: 喜悦,易怒 过去曾服过的药物及疗效: 除上面说到的方子外,很少吃药 体温 呼吸 心率 血压 QQ问诊: 日期: 2012-9-28 患者女儿10:12:53 水先生,你好!我母亲腿浮肿,想请你帮忙看一看。 这是我母亲的问诊单,请先生诊治。 她现在的主要症状是腿肿,另外,她手指尖发麻,我担心中风,所以想请先生全方面的诊治一下。 水先生21:30:49 不急的话,我明天早上回复。 患者女儿21:31:29 好的,谢谢! 日期: 2012-9-29 水先生10:06:15 请用下方 处方:麻黄茯苓汤 水先生10:07:42 水开后,小火15分钟。 每日2剂。连服3天后反馈。 患者女儿10:08:25 好的。 日期: 2012-10-3 患者女儿09:21:59 水先生,你好! 我母亲服了三天药后,腿足肿已经明显减轻,小腿还有些肿,是否还要继续服药呢? 第二天下午就好多了。 皮肤不胀得发亮了,穿鞋也宽松了。 水先生09:31:18 你妈妈的方子不变,请继续服用3天。 患者女儿09:31:39 这几天在苏州婆婆家,上次你帮她看过肠炎,现在我们一家都是你的忠实粉丝了。 水先生09:32:09 谢谢。 患者女儿09:32:31 好的,谢谢先生!经方真是太神奇了! 祝国庆快乐! 水先生09:33:47 谢谢,也祝福你们。 日期: 2012-10-8 患者女儿14:24:17 水先生,你好! 我妈妈又继续服了三天药,现在的状况是:腿足几乎不肿了,只有晚上小腿有一点肿。睡觉前胸口憋闷也有减轻,夜里梦比较多,口渴,还有腰酸,请问下一步应该怎么用药? 谢谢! 水先生16:48:48 方子不变,请继续服用3天。 患者女儿18:34:39 好的。 日期: 2012-10-14 患者女儿13:00:02 水先生,你好! 我妈妈又服了三天药,现在的状况比上次又好了一些,小腿的皮肤和肌肉都恢复了弹性,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按一下还会有一点凹下去的指印。 请先生诊治,是否还要继续服药? 我妈妈现在回四川老家了,抓药不是太方便,请问每次能不能多抓几天的药? 谢谢! 水先生21:20:54 方子不变,让你妈妈再服用3天停药。 患者女儿21:22:04 好。 水中火: 患者使用的是桂林古本《伤寒论》麻黄茯苓汤。 生麻黄10,茯苓15,生白术15,粉防己5,赤小豆15。 《伤寒论》湿病脉证并治篇中有云:“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 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肌肉 ,内受湿淫,肌体肿满,故属于脾。麻黄配白术可并行表里之湿,从汗尿而去。仲景名之麻黄茯苓汤,取麻黄发汗茯苓利水双管齐下,内外分消之意。 当你还在怀疑《桂林古本》的真实性的时候,而我已经把桂枝古本的方药用于临床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读《桂林古本伤寒论》,贵在从实践上去研究验证,勿再为难以确考落实的真伪问题,各持异议,而作不必要的纷争。 医籍如能“说理真实,应用有效”,即不可忽视其科学价值和实际作用。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里的经方世少有人能用者,是至良方无人能识。希望今天我公布的这则医案,能使得埋没千年的仲景良方得天见日。 同时,感谢敬爱的民间中医网站长david92003先生号召热心的网友编辑校对《桂枝古本伤寒杂病论》,使得《桂枝古本伤寒杂病论》能在网络上流传。 桂林古本的问世可释千古疑难,于仲学研究不无小补。 坛友互动: drongh发表于 2012/11/13 17:45:57 请教先生麻黄茯苓汤中防己的用意 水中火回复 drongh 的帖子 湿乃脾病。仲景云:见脾之病,知脾传肾。 防己能入肾以逐湿,腰以下至足湿热足痛脚气皆除,利大小二便。 七月老虎按: 湿邪在内,变化尤多,水谷入胃,中焦如沤,全赖脾气散津,上归于肺,然后水津四布,五经并行。 若湿气干脾,伤脾络转输之用,胃阳虽能消水,脾气无力散津,则气滞湿凝于中焦肓膜之间(即腹部之膜也),自觉中脘(此指当胃之部,而非胃中之谓)满闷,若有所阻,故曰中满。以湿性凝滞,阻太阴之开也,故曰与脾相搏,脉当沉濡而涩,此脾湿而胃不寒,故中满而不下利。 若脾湿更加胃寒相合,则阳明不实,而水谷之气下陷,湿流二肠,变为泄泻,脉当濡弱而涩。其势下坠,中满者,治宜白朮茯苓厚朴汤,苓、朮消水而运脾,厚朴降逆而除满,中府气行,水津布而湿化,中满消矣。胃寒泄泻者,宜理中汤,姜、朮、参、草,暖胃运脾,升气陷而生津液,《素问》所谓中满者泻之于内。 若湿邪内发,中焦不病,水气郁蒸,上归于肺,肺虚搏湿,气不布津,外不得泄越皮肤,下不得通调水道,水气舍肺,气为水寒,故曰发为肺寒。其证则呼吸有声,咳而微喘,脉当浮紧,按之微弦,治宜小青龙汤。桂、麻、姜、辛,散水气于皮毛;夏、味敛肺而降逆冲;芍、甘缓中,以制过汗(桂麻得芍药,则减其发散之力)。此水气上干之变也,若乃湿性下流,移邪于肾,气停湿滞,水道不行,肾合膀胱,而为水府,肾阳不化,斯膀胱气癃,溺涩频数,发为淋滴,少腹胀满,脉当寸关自平,尺中紧涩,此湿邪之下注也,治宜五苓散。苓、泽渗湿而利水;朮、桂运中以化气。若留久化热,当平脉消息,黄柏、通草,随证加减。 亦有肺气陷而小便不利者,当以参、耆升气,水津布而后水道通调。其由淫邪致疾者,治当兼清荣气之浊,若渗利甚则转伤肾也。湿气在脾,外流肌肉,瘀热以行,发为黄肿,蓄于皮里,不得汗泄,脉当浮紧,按之濡滞,治宜麻黄茯苓白朮防己赤小豆汤主之,此温脾化水、内外分消法也。麻黄得朮,则化水不至过汗;防己、赤豆,泄肌里荣分湿热。 |
|
来自: xmjulytige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