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汉海明威

 深夜爱报社 2020-06-30

一身戎装的海明威。

今年7月21日,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120周岁诞辰。

仿佛是蒙了文曲星的特别关照,1899年,有许多后来名扬四方的大作家降临在了这个世界上。在中国,有闻一多;在阿根廷有博尔赫斯;在俄罗斯有纳博科夫;在美国,则诞生了海明威。   

相对闻一多的激昂、博尔赫斯的睿智、纳博科夫的沉郁,海明威给人的感觉则完全是一名硬汉。在他的小说中,老人敢于挑战烟波浩渺的大海,豹子能去攀登白雪皑皑的高峰,人似乎就是要在不断地挑战中才能确证自己的生存。然而,在坚强的外表下,海明威的心里却住着一个彷徨的灵魂,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一生都在寻找,一生都在迷茫,以至于最后走投无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曾是战地记者

每个人都知道海明威是一条糙汉子,而糙汉子就是不爱走寻常路。   

海明威小时候住在瓦隆湖畔的乡下,家里人看到他喜爱读书、听故事、听音乐,本来打算往一名音乐家的方向去塑造他;然而,相对文艺,他却更喜欢打猎、钓鱼、缝纫等劳动,常常在森林里一住就是一晚上。上学之后,海明威虽然成绩优异,但却拒绝了大学的邀请,18岁便进入了一家全美知名的报社当记者。对于海明威来说,那些能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远不如在实践中学来的深刻。

于是乎,在一战爆发之后,即使是家里人全部反对,海明威也要毅然放弃那份在世人眼中十分难得的记者工作和未受战争波及的新大陆,千里迢迢从美国远赴欧陆,将自己投入了欧洲战场。一战时期的战场就是一个绞肉机,很多人对之避而不及,然而海明威却反其道而行之,作为一名红十字会救伤队司机,海明威常常比战士们还要勇猛,他冲锋陷阵,不顾自己受伤,从战场上挽救下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战争结束后,意大利政府赠与海明威一枚银质勋章,但是对海明威来说,比勋章更珍贵的,则是在战场上积累下的大量一手素材。海明威著名作品《永别了,武器》即是从这些素材里诞生的。   

硬汉是闲不住的。对于经历过世界大战的人来说,这种事情有一次也就够了,然而,海明威不这么想,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曾经身负重伤,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海明威再一次将自己投入了战场。这一次,海明威是以一名战地记者的身份回到战场上的,他参与了西班牙内战,目睹了巴黎解放,见证了盟军是如何一步一步将法西斯势力击溃、消灭。穿梭于枪林弹雨中,受伤便成了家常便饭,海明威曾经在一次采访过程中遭遇到了飞机失事,并差点丧命,可是还没等到伤势痊愈,他便再一次深入敌后,对战争进行追踪报道。   

在战争时期,海明威不仅是一名战地记者,他还尝试着体验各种生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一艘游艇改装成为战舰,负责侦查德国潜艇;而一份资料表明,海明威还曾经被招募为克格勃的间谍。而比起这些,创作才是海明威的强项,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反应战争形势的进展,并给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以希望。

他站着写作只为削减废话

写作中的海明威。

硬汉海明威,他的文字也与其为人一样掷地有声,打开海明威的每一部作品,其中的语言简洁到令人发指。据说,他在一本书出版之前,要反反复复修改三十多遍,把文章中每一个冗余的词语都进行删改。海明威丝毫不怜惜他的笔墨,在修改过程中,哪怕是当初再苦心孤诣写作出的文字,只要不是必须出现在文章中的,他就大笔一挥,将其抹去。   

见过创作中的海明威的人们都说,海明威喜欢站着写东西,从早上六点钟起床开始,一直站五六个小时,不停地用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有时候一个上午竟会用去六七支铅笔。站着写东西使海明威的文笔极为简练,肉体上的疲劳分分钟都在增加,手中的铅笔分分钟都在缩短,这些都时刻在提醒着海明威创作是一件神圣的事,落笔时要慎之又慎。而一旦作品付梓,海明威便以一种不由分说的专制,不允许任何人对其进行修改。当名作《太阳照常升起》问世之后,其中的一些内容太过于真实,涉及了许多海明威身边很多朋友之间的私事,这使得他们普遍感觉到被冒犯和被伤害,当有人问及海明威如果能够重写,你还会不会在文章中将朋友们的事情暴露出来的时候,海明威显得非常不高兴。在海明威心中,这部已经成型了的作品虽然伤害了身边的朋友,但却是自己心中那部完美的作品。   

海明威的“硬”还体现在了他的文学观念上。另一位美国作家索尔·贝娄曾经评价海明威“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称“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于我们,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而这正来自于战争对海明威的陶铸,面对着人性的恶与死亡的恐惧,唯一能够使自己不至于迷失的就是超越常人的意志。就像战地新闻一样,没有多余的语言,没有雕琢的细节,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胜利。   

所以,对于读者来说,海明威就像一块石头,他是那么的坚硬,你别想在他那里听到什么温暖人心的话,但是,他却能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当人们正在低谷里徘徊,读到海明威的作品,便能使自己抬起头来,坚信太阳每天照常升起。

他的灵魂伤痕累累

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理查德森。

硬汉往往不爱多说话,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受伤,在海明威坚强的外表之下,是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楼有多高,阴影就有多长”,硬汉有多硬,他心里的伤痕就有多深。从战场上走出的海明威,本以为自己已经克服了肉体上创伤,但却没有发现,心中的阴暗正在慢慢地生长。一次次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海明威其实已经游走在了崩溃的边缘,他努力用硬汉的形象把自己隐藏起来,但是有些伤痕越隐藏就会越深。海明威在很多年后终于承认:“我的伤深入骨髓,我确实被吓坏了。”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创痕往往伴随着肉体上的病痛,海明威曾经向医生诉说自己的病状:“剧烈的头痛、思想和说话迟钝、遣词用字时记忆力有所丧失、写起字来有倒下笔的倾向、不时的耳鸣、还有部分听觉失灵”。如果是一位普通人,这种病症似乎还尚属于能够忍受的范围,但是海明威是一名作家,这对他的创作几乎是致命的。尤其是在自己的作品广受好评之后,海明威登上了文坛的巅峰,但是高处不胜寒,这也是他陷入了创作的焦虑,他急于写出优质的作品,但是其身体情况却一再将其写作计划无限期的延迟,手上的成稿也距离其心中的佳作越来越远,作为一个硬汉,这种失败是无法忍受的。海明威在晚年开始失眠,害怕黑夜,以至于晚上不敢将卧室的灯熄灭。   

于是,1961年7月的一天,海明威用一支双管猎枪瞄准了自己,扣下了扳机。 

硬汉海明威以一种硬汉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但是,自杀的阴云似乎并没有放过海明威的家族,事实上,从海明威的父亲开始,一连四代,很少有人能够寿终正寝,这也成为坊间广为流传的“海明威的魔咒”。这个魔咒一直持续到了海明威最小的孙女,玛丽尔·海明威,她在目睹了亲人接二连三的逝去后,虽然几次差点自杀,但是还是通过自己的意志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这使得“海明威的魔咒”被打破了,人战胜了命运。也许,这才是海明威本人真正想要的:每个人都走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面对命运,不要灰心,毕竟太阳每天照常升起。

文\本刊特约撰稿 吴辰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黄雅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