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社二三事----场面着火、拾麦穗与扎耗子窖

 齐彦国 2020-06-30

蓝色字体

记得大概七九年前后,那时还没有包产到户,大集体生产效率不高!我记得秋天收割好的麦子要在地里放好长时间才用马车拉回场面垛好,结果有一年秋天连阴雨,堆在麦田里的麦穗生芽了,所以那一年大家分的都是生芽麦子,蒸出的馒头都粘牙,一点儿不好吃!到了八二三年后,生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家的庄稼在秋收开始后几天就打场入库了,可见给自己干和给大集体干有多大的区别。那时生产队即使是把庄稼拉回到场面,也不一定马上就打场,都要堆垛在场面里好长时间才陆续安排打场,经常是入冬了还没有粮食入库,不知道那时候农业社的社员都在干什么,好像人们还都很忙!

记得有一年秋天的一个下午西河子北队场面的麦垛着火了,中学的寿亭美老师组织学生们赶到场面救火,场面里乱成一团,这时候也不知生产队的领导在哪里?还是没经见过这种危险场面。火越着越大,这时候寿老师挺身而出,把救火的生产队队员、学生分成几拨,轮流取水扑火,在他的有序组织下,麦垛的火势得到控制,火慢慢被扑灭。这场火是手扶拖拉机在碾场时熄火发动时的火星引燃的,没有常识的人们用扫帚扑火,结果越扑越大。俗话说火烧十年旺,实际上西河子在后面的发展中不仅没有旺起来,而且随着撤乡并镇,公社被合并到了东八号,中学小学逐渐都关张了,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一个近代历史上在大后山有名的地方衰落了。自从那次火灾,高高壮壮满脸大胡子的寿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他曾给我们上过政治课,他爱人叫王秀珍,文文静静带着眼镜,在小学给我们上过语文课,也不知两位老师近况怎样?他女儿还是我小学同学,四十年再没见过面,只是在微信群里看到过儿时同学们的聚会照片,时间这么久了,和儿时的小伙伴有时好像无话谈起,只是默默关注并祝福他们幸福快乐。

那时候农业社麦子收割完后,一些勤快的女人孩子就到地里捡麦穗,补贴生活(前面讲过学校也会组织小学生集体到收割过的麦田捡麦穗作为劳动课)!麦穗最多的地方就是马车拉走麦堆后的残留。记得我跟着妈妈还有村里其他的一些女人孩子跟着马车,人家一挑完麦捆,人们就扑过去捡拉下的麦穗,殊不知麦堆下也是耗子(老鼠)扎窝的地方!妈妈腰腿不好,往往是蹲坐在地上捡,受到惊吓的一只小老鼠不知怎么居然串入了另一个妇女的裤腿里!吓得那妇人惊恐大叫,一边站起来抖落,一边用手在裤腿上抓捺,居然把老鼠捺死抖了下来!旁边的男人们似乎搞笑地看热闹!我们孩子们一边觉得太可怕,一边也觉得很好笑!那时人们生活的悲苦在我印象中留下来深深的印记!

那时候还有一种与麦穗有关的事情就是扎耗子窖。老鼠很聪明,它们会啃咬麦穗并把麦穗叼衔运到洞里的鼠仓(老鼠窖)里,把麦穗等粮食储存起来供冬天找不着食物时吃!地里会有很多老鼠洞,一些有经验的人就会根据老鼠洞的走向用一根很长的钢钎样的铁棍捅扎老鼠储存麦穗的窖!有时找到一个老鼠窖不啻于现在中个彩票大奖一样高兴,因为一窖麦穗可能磨好几斤面,可以添一些口粮!那时人们好像也不知或也不管是不是会有鼠疫之类的事情!和老鼠抢食好像是天经地义一般,人们扎到老鼠窖的好运往往会被人们津津乐道好长时间。不过我好像没有扎到老鼠窖的好运,只是看到过别人扎到后,从扒开的老鼠洞(老鼠洞交汇的一个大坑)中往布袋里装麦穗的情景,那人跪在扒开的土堆边小心翼翼地一捧一捧往外取麦穗,那种成就感那种兴奋和高兴,在那人手脚的动作,脸上溢出来笑容,眉目间热切盯着的目光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如同现在中了彩票大奖,或者炒股赚了一笔大钱一样兴奋!
现在如果有人从老鼠洞里掏出来粮食,给你做成馒头你敢吃吗?记住四十年前我们中国还是那么贫穷,我们现在两不愁过上好日子,还要莫忘过去,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