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芬奇: 毕生探索“人”和“世界”

 深夜爱报社 2020-06-30

《蒙娜丽莎》

“在浪漫之都你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你说这对你很好……”这是流行歌手林志炫的《蒙娜丽莎的眼泪》,曾传唱于国内大街小巷,可见《蒙娜丽莎》在国民中的普及率。的确,因为美术作品《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可谓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外国艺术家之一。    

但如果你只知道达·芬奇是位艺术家,画过《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等一系列经典美术作品的伟大画家,那就大错特错了。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达·芬奇在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莱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向这位大师致敬。

芬奇小镇走出天才画家

达·芬奇自画像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赞美之词。

达·芬奇于1452年出生在佛罗伦萨的芬奇镇,芬奇是他出生小镇的名字,在佛罗伦萨郊区,他父亲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富有的公证人。中文更多习惯称他“达·芬奇”,西文更多习惯称他“列奥纳多”。   

15世纪的意大利尚不存在专门的艺术学校,艺术家通常是在传统的手工作坊中成长起来的,达·芬奇亦不例外。1466年,14岁的达·芬奇跟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后,父亲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把达·芬奇送进当时享有盛誉的安德烈亚·韦罗基奥作坊学艺。    

佛罗伦萨是一个富庶的手工业和商业城市,也是人文主义文化和自然主义艺术的摇篮,多元思想在此碰撞汇集。据史料记载,那时在佛罗伦萨,有三分之一的人识字,是当时的欧洲之最。达·芬奇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多种艺术技能,而且接触到新兴的艺术理论。    

佛罗伦萨经济繁荣,韦罗基奥作坊有很多艺术品订单,大多数订件都是集体创作,作品上没有签名。作坊里的人同吃同住,更像是手工艺匠人而非艺术家。韦罗基奥在训练学徒上很有一套,他需要学徒在一种亚麻布上仅靠黑白两色画大量的衣褶练习,捕捉光线和阴影的细微变化,让衣褶最终呈现出天鹅绒般的肌理。    

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广为使用的“明暗法”,达·芬奇很快成为此中翘楚,并且他还摸索出了自己的“晕染法”,继而开创了文艺复兴艺术史上最为绚丽的篇章。

在古欧洲,绘画不仅是贵族子弟必备的知识,也是一门艺术,杰出的艺术家会受到帝王们的普遍尊敬和礼遇。宫廷、城市政府、主要的世俗和宗教团体以及家族和个人纷纷通过赞助艺术工程展示其身份、地位、财富并提升其名望,慷慨赞助艺术甚至被建构成统治者的必备美德。 

达·芬奇年轻时为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效劳,后来在米兰大公那里服务了很长时间,人生的最后3年又是在法国度过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是他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之一,对他尊敬有加,称他为“我的父亲”,用最优厚的待遇招待他,因此,达·芬奇数量最多、品质最精的作品都留在了法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达·芬奇的出现恰恰既体现同时又促进了“传统的手艺人向近代艺术家”的转变,客观上激发了艺术家们对科学和艺术的热情。

作品融合数学与艺术

兼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于一身的达·芬奇,现存约6000多页的手稿,记满了笔记和素描,有的画满了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有的涂写着数字,甚至还有的写着算式和数学符号,简直是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达·芬奇是个左撇子,习惯于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他的笔记更合适于在一面镜子里阅读。 

在大众印象中,艺术家多半并不擅长数学,但达·芬奇却在笔记中写道:“不理解数学的人将迷失在混乱之中”、“不懂数学者不要读我的书”。并且,他还将斐波纳契数列以及其中衍生的“黄金分割”定律,在其为数不多却闻名于世的绘画作品中反复运用,其中就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对此,旅琼文艺家张智罡年少学画时,也常常苦恼于为什么画画要苦学“黄金分割”定律?随着阅历的增长,他意识到,黄金比例作为一条关于美的定律从古沿用至今,成为人们习惯的形式法则,并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与黄金比例密切相关的斐波那契数列也作为自然宇宙的规则制约着万物的生长,艺术家们将之应用到作品中,创造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海南画家王家儒在野外写生时,留意到大自然里一些花草长出的枝条也会出现斐波那契数,自然界充满了天然的对称或适当的比例。甚至,画家在作画时会把一个空白的画架分成基于黄金比例的区域,以确定视野、树木等的位置,因为这个比例会产生愉悦感,达·芬奇、梵·高、维米尔、莫奈、雷诺阿等艺术大师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采用了黄金比例。    

以达·芬奇的钢笔画素描《维特鲁威人》为例。这幅画展现出了比例的精妙与画面的和谐,而被公认为是有着“完美比例”的人体。画中的人物是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而达·芬奇创作这幅画是受到他在《建筑十书》中关于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的一段描述的启发: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中心为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

充满想象力的发明家

15世纪就有了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还有飞行器和滑翔翼?各种用在战争中的超强轰炸机?原来这些都是达·芬奇设计的?张智罡在意大利威尼斯博物馆曾参观过根据达·芬奇设计原稿还原的模型,这些模型由佛罗伦萨手工工匠按一定比例复制而成,包括飞行器、装甲车、射石炮、直升机、明轮船等,令人叹为观止。    

张智罡表示,达·芬奇的手稿涉及机械、医学、光学、生物、环境、建筑、动植物、水利等,博物馆里的模型极其真实地还原了达·芬奇的创作和设计理念。海南日报记者也了解到,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曾举办过类似的展览,不仅展出过根据达·芬奇手稿复原机械实物,有些展览还可以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一些军事机械的工作原理,立体感受达·芬奇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的确,达·芬奇的作品好像成功地预言一个他根本不可能了解的时代:他画出了坦克、飞行器、挖掘机的结构图,这些全都在20世纪成为现实。他一生都对运动着迷,比牛顿早200年提出了“物体施加给空气的力,等于空气反作用于物体的力”,早于伽利略提出相对性原理“物体静止而空气流动,与物体运动而空气静止的效果一样”。

达·芬奇的手稿“阿诺河水流研究”。

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最具光辉的代表;作为创造者的达·芬奇,则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全能工程师。

19世纪著名文化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其经典巨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描绘为一个“人”和“世界”的发现的伟大时代。宗教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衰落,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并探索周围的世界,而人、自然及两者的关系正是达·芬奇毕生艺术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

END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黄雅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