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史漫谈

 法厉无边 2020-06-30

艺术是一种表达美的形式,能让人沉醉,让人思考,让人流连忘返。中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先人聪慧非常,服装服饰,楼台亭榭皆自成体系自成一派,绘画、雕塑、剪纸、京剧、音乐,琴棋书画这些都是艺术,而有一种最能体现最能代表我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

何谓书法?简言之就是书写的方法,把字写出美感的方法,进一步深入之亦可以理解为探求书道的方法。为什么中国的书法特立独行独树一帜?因为中国的汉字独此一家,因为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发明和使用汉字,文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文明的血脉,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符号,是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所在,如果离开了汉字,中华文明就不能称其为中华文明。把文字写成一种艺术,给人以美的感受给人以一种情感的倾诉,全世界除了汉字还有别的文字吗?所以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引以为自豪,以我们是华夏儿女为荣,以我们有幸与汉字结缘为荣。世界有四大古代文明,其他的三个都中断了,只有我们中华文明存续了下来,而且像一棵大树一样还在生根发芽还在茁壮生长,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有汉字。汉字是桥梁,汉字是纽带,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跟秦始皇对话,依然可以跟太史公交谈,为何?因为我们有汉字,汉字没断,所以我们的根没断,我们的文化得以继续。所以我们以我们是炎黄子孙、以我们会用汉字为荣。

汉字在远古时代是刻在牛胛骨、兽骨和龟甲上的,有的是卜辞,有的是纪功,有的是祭天,有的是祈神。甲骨文是在清末王懿荣发现的,当时在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兽骨和龟甲,百姓以为是药材就都卖给了药铺,但王懿荣发现上面有符号,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药材,遂进行研究,命名为甲骨文。中国对甲骨文研究卓有建树的两个人当推罗振玉和郭沫若,正是他们两人及同行者复活了甲骨文,使我们知道了三千年前的情况,可以同三千年前的先人交流,以此,我们的文明得以向更远的时代拓展。

甲骨上刻的字很美,一种苍健一种古朴的美,我曾在辽博见过一块儿实物,是刻在牛胛骨上的几句话。亦在小的时候在字帖上见过用甲骨文写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印象非常深刻。

甲骨文是后世金文、铭文、鸟篆、小篆、大篆的鼻祖,以此发展出了真、草、隶、篆及众多的书体,众多的书风,众多的意境,可谓是源远流长。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有名有姓的第一个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就是泰山刻石系列,字写得非常稳,匀称,开创一派风格。我们对李斯的认识更多的是李斯三叹和他和韩非子的故事,但其实他还是一个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个字写得很不错的书法家,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据说就是出自于李斯之手。

甲骨文之后汉字开始向前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治铜技术的发展,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人们开始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这个时期流传至今的佳作有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等,所刻文字皆刚劲有力,各得其妙。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秦灭六国开始大一统,最重要的举措就是统一文字,秦始皇把金文、铭文、鸟篆全部统一为秦代的小篆,即书同文。秦亡汉兴,书风为之大变,出现了飘逸洒脱的隶书,隶书的突出特色就是结字略扁,然后就是字的捺画,像鸟的尾巴一样悠长而充满神韵,给人一种飘飘洒洒超然若仙的感觉。

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真书,真书即楷书,同时亦出现了行书和草书。至此,中国书法的真、草、隶、篆全部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空前繁荣的时期,亦是中国书法探索求变的时期。三国两晋有钟繇、卫夫人和王羲之一派,他们基本上风格相似,所以可以归结为一派。真书作品风格古朴凝重,含蓄内敛令人回味。而行书、草书作品当以王羲之为代表,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本是王与友人春游即兴之作,像维纳斯雕像一样,虽有涂抹残缺却丝毫不减其美,反倒更增神韵。

北朝的书法集中体现于北魏,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朝代,北朝大兴佛教,刻石无禁,达官显贵又争先恐后的要埋在北邙,促成了北朝书法的繁荣。北魏书法多以以碑铭为表现形式,故称“魏碑”。书法特点是极其的刚劲勇猛,就像是鲜卑武士手中挥舞的刀一样,我们说是字是一个人的心灵曲线,从北朝的文字上可以印证到这一点。魏碑有很多好作品,比如说《龙门十三品》、《张猛龙碑》、《敬使君碑》、《张黑女墓志铭》。《张黑女墓志铭》本名《张玄墓志铭》,因在清朝出土,为避玄烨讳,改为张黑女,此碑结字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似左欲右,似右欲左,刚柔并济,神形兼备,世人皆以此碑为魏碑最高水准,历来被人大加赞扬,如何绍基、康有为皆对此碑作过高度评价。但我觉得有一个《爨宝子碑》也很有特色,“招商银行”这四个字就是从那碑里选出来的,那几个字写得表面看起来横平竖直,有点儿像今天的宋体印刷体,但在拐角处却波澜不惊的有起笔,所以给人一种力量深蕴其中的感觉,感觉是它要在发力,在做发力前的准备一样。

北朝之后的隋朝出了一个很杰出的书法家,就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僧智永。智永本名王法极,他出家后在浙江永欣禅寺苦练《兰亭集序》,前后三十年未有一日间断,练字的秃笔头堆成了小山。永禅师把笔头埋起来,称之为“退笔冢”。功成后前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把庙的门槛都登坏了,于是永禅师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称之为“铁门限”。这是永禅师的练字美谈,他几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智永真草千字文》“天下法书第一”的美名。

中国书法史漫谈

永禅师《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朝迎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全盛时代,也是最重要的时代。初唐有四位书法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和薛稷。

欧阳询是隋朝遗老,他的字在隋朝时就很有名,他的字重在结体,结体非常严谨,法度森严,像卫兵一样不可侵犯。他的字可以理解为魏碑和王羲之两种风格的结合体,再糅合以自己的风格。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摩,刻苦习练,终于大有所成。《指归图》是笔法,是讲如何用笔的,要写好字要注意三点:用笔,结体,章法。可见《指归图》的重要性。

虞世南是永禅师的高足,字写得温文尔雅,很有谦谦君子之风。

褚遂良的字基本上是以魏碑为里、以汉隶为表的,他曾问过虞世南说我的字和你老师谁的好,虞世南说我的老师写字不择其笔,而褚遂良写字时是非好笔好纸不能写。其实褚遂良的字还是不耐看的,从传世的墨迹来看他还是仅有其表,而无其神,他还是比不上欧阳询的。

薛稷的字也很有特色,独创一派,后来颜真卿的字据说就是从薛稷的字上发展而来的。

初唐还有一位书法家的字写得也很有特色,那就是《灵飞经》的作者钟绍京。据说在武则天时代,钟绍京是第一书法家,京城大大小小的牌匾都是他写的,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这么一部《灵飞经》了。《灵飞经》写得非常的生动传神,顺畅舒展,像杨柳随风摆动一样,从当今启功大师的字就能看到《灵飞经》的影子。

到了盛唐和中唐,代表书法家是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二人成就了中国书法中极负盛名的“颜筋柳骨”。柳体是从颜体变化而来的,颜体丰腴而柳体刚劲。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大骂李希烈叛贼,刚正不屈而死,他的字恰似他的人一样刚正不屈。颜真卿还有一篇《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祭奠他侄子的悲痛之作,通篇运笔无不体现真性情,所以好的作品是言志的,是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作品,这点是无疑的。而柳公权在皇帝问如何才能写好字时曾有“笔谏”,即答复皇帝说心正则笔正。可见,颜柳二位真是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用自己的字和品行完美诠释了他们二人的书风。唐代还有很多没有留下姓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也同样的生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敦煌写经。今天的我们,在我国的博物馆和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中还能一睹它们的风采。

中国书法史漫谈

颜真卿《祭侄文稿》

唐宋两朝文学艺术迭兴,宋代出现了苏、黄、米、蔡“宋四家”。苏、黄、米、蔡里的蔡本来是指蔡京的,蔡京单以书法成就论,要在这几人之上,但因为蔡京是奸臣,因德不显,故把此处的蔡换成蔡襄。宋四家里我觉得最有个性最有成就的当推黄庭坚,他是字是辐射体,写得很豪放很抒情很随意,最有自己的东西,其他三人还是没有跳出王式书法的框框来。宋朝还有两位有杰出成就的书法家,一位是宋徽宗,据说他偶得狼毫笔一枚,欣喜非常,遂创瘦金体;另一位是秦桧,据说仿宋体就是他创的,但他也和蔡京一样,因德不显,故秦体称之为仿宋体。

宋朝以后除了明代的王宠有一些独创性外,我觉得中国书法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清朝那些人除了郑孝胥之外其他人都可不论,民国至现在亦是如此。但郑孝胥和蔡京、秦桧一样,因德不显,尽管“交通银行”那几个字是他写的,尽管他还有一些作品流传于世。

至此就是中国三千年书法史概述,再来说一下书法要表达什么。我觉得所有的艺术最终都是殊途同归,都是要传神要达意的,这种意喜也好怒也好,总之是借助于字的外在形式来表现内在的神韵,我们说诗言志,其实字又何尝不是呢,字其实也是在言心啊。

再来简要谈谈我对当今书法的认识: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之风大行其道的时代,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之人比比皆是,打着书法家旗号打着文化旗号的小丑时而跳梁,但大浪淘沙,最终他们都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里。什么是真书法?真书法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做作的,写出的字应该有一种静气,是和观众沟通的,让观众见了能够沉思,能够入静。我觉得道理是通的,所有的好的艺术都是能让人入静的,能让人深思的,这样的书法才是真书法才是好作品。还有就是对我们现在传统文化衰退的一种隐忧,其实现在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香港、台湾和日本,这三个地方传承得要比我们好得多,单从书法上来看就能感觉到一些端倪。比如说中日建交时大平正芳在游览完西安的题字——温古知新,比如他用一句唐诗总结他的中国之行的感受——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后记:《久华说书法》

书法以结字、用笔、布局三者为最重要。

结字。结字即字的间架结构,像盖房子一样,需要安排需要设计。历史上有名的讲结字的书有《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永禅师的《永字八法》和黄自元的《大字结体九十二法》,这些都是经典的教材,但关于一个人的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这个人就是孙俍工,此人曾有临习《兰亭集序》的书论诗两首,

其一是:

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指上自然有清风。

其二是:

独能画我胸中开,岂能随人脚后尘。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

他曾赠送毛泽东结字二十八字要诀,即疏密、大小、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远近、虚实、顾盼、错落、肥瘦、俯仰、起伏。这二十八字虽短,但其实概括和总结了汉字结体的全部精妙,这多么像太极阴阳两极既对立又统一啊,是值得细细体会的。

用笔。用笔有中锋、藏锋、侧锋之说,皆因写字时有平行、转折、提按,有疾有徐,有轻有重之分。用笔方面的书最好的应该就是《指归图》了,但可能此书早就已经失传了,又有几人见过它的真容呢。

布局。布局即章法,中国书法讲究的是诗、书、画、印是一个整体,整体要一气呵成,要有连贯匀称之感,单个一个字是书法作品,整个一幅字更要是一幅作品,这其间就是全篇的布局,要布得合理,让人看着舒服。

要写好字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字是抽象的艺术,用线条来表述,如何赋予这抽象的线条以生命,使之有美感,使之可以传递感情,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写好字,一个是要练,不断地练习,向古代名家学习,不管是帖学还是碑学,我们要兼容并包;第二是悟,要去感受去感悟,张旭从一个剑客舞的剑中得到启发,王羲之从鹅的形态中得到感悟,万事万物道理是通的,关键在于怎么去看怎么去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