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大秦帝国的军事密码:看地理优势如何造就一个强盛王朝?

 我爱巴蒂斯图塔 2020-07-01

引言

我们在读古代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听见一句话,那就是:得关中者得天下 , 而历史上发生过的许多事情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关中地区的确具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重要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关中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除了关中地区之外中国的其他地方都很难形成可以防御的封闭式结构。

关于战争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这句话却太过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认为人才是战争当中最关键的因素,这和儒家思想也有着强烈的关系。因为儒家认为:君王是战争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带兵打仗的将领次之。只要君王做好人民的表率,遵守传统礼仪文化,所有的事情都能水到渠成。所以通过儒家的影响,我们对于地利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

石碑上刻录了天时不如地利这句话

可人类这物种,太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太容易发生改变了。多少英明神武的君王,到了后期也变得昏聩无能, 而地理因素却是长久不变的。就算是一直流动的水流,在长期来看也许它会干涸,但是放在几十上百年的尺度上它也是相对固定的。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著名军事家,他们首先都是精通地理的人。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也有过地图勘测经验,导致他对于美国的地形非常了解,就算是部队被打的带散。也有能力把他们再次集中起来。而诸葛亮的隆中对我们也并不陌生,之所以这么出名就是在于是诸葛亮率先将南方的地理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就连秦始皇统一六国也与地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秦族的崛起之地——关中平原

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期周天子是所有诸侯名义上的君主,  秦国的崛起也与当时的周天子有关。公元前771年,蛮族攻陷了当时西周的首都,杀死了当时的周天子周幽王,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家伙。所以后来继任的周平王只能仓皇撤退,退到了现在的河南一带,由周平王建立的政权在历史上也被称为东周。而秦国第1次出现在历史当中也和周平王有关。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在周平王东迁到洛阳的时候,秦国国君秦襄公率军护卫周平王,一直护送周平王到了目的地。所以周平王为了感谢秦襄公的功劳,把他封作诸侯,并且表示如果他能收复关中平原,那就把那块地方封给他。其实这就是周平王给秦襄公画的一张大饼,因为当时整个关中平原已经被蛮族占领了,但是周平王却没有想到他这一个举动,却伏脉千里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

关中平原其实并不算大,但是在先秦时期我们现在知道的大部分领土属于蛮荒地区,不仅没有开垦,而且还有大量的蛮族栖息其中,所以并没有太高的战略意义。在当时那个小世界当中,关中平原几乎占据了1/3的世界,而且土地相当肥沃。而秦国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关中平原站稳了脚跟

秦襄公

《后汉书》记载:'申侯怒,与戎寇周,杀幽王于郦山,周乃东迁洛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后二年,邢侯大破北戎。'

虽然我们把关中平原说的那么好,不仅土地肥沃而且气候还相当的宜人,但是关中平原最大的不足那就是缺乏地理上的安全。因为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地区都易攻难守,但是在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却形成了一个盆地,在盆地当中易守难攻。在中国古代那个只能依靠人力和马匹作为动力的时代,盆地周围的山脉构成了巨大的障碍,任何人想要攻打这块地方都充满了艰难险阻。   而秦国就在这一块风水宝地当中开始了崛起之路。

地理优势使得秦国可以安心发展

我们现在都知道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雄姿,但是对于秦始皇之前的秦国历史却知之甚少。其实在一开始秦国最大的目标,只是怎么从一个边陲小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在历史当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 ,当时战国七雄中其余六国对于秦国都有着一种不屑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秦国只不过是一个边陲小国,只不过靠拍周天子马屁才成为了一方诸侯,根本就没有贵族的血统。

公元前697年,这是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之后的70多年,秦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将占据了关中平原的蛮族赶出了这片土地,成功的把整个关中平原握在了自己的手上。但是这个时候的秦国却没到松懈的时候,因为来自东方的魏国和南方楚国在周围虎视眈眈。   如果你看过电视剧大秦帝国的话,那你一定记得,第一幕就是魏国和秦国的交战,因为秦国和魏国领土接壤,所以两国之间大小交战无数。当时魏国就是秦国最大的威胁。

‍ 剧照:大秦帝国

《晋书》记载:'夫欲用天下之智力者,莫若使天下信之也。商鞅移木,岂礼也哉?有由而然。'

人都是这样,只有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才能爆发出所有的潜力,所谓:井无压力不出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外敌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秦国爆发了巨大的动力,然后就发生了我们熟知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对秦国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因为商鞅连续的两次变法把秦国社会从原来的乡土社会,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  无论你在秦国时什么阶层什么职业,都被国家制度完整的嵌入其中,而输出的就是源源不断的军人和粮草用来完成作战。

去所以当时的秦朝建立了一种能够供养庞大军队的完整社会系统,这一套更加先进的政治系统超越了当时所有的国家。而后是很多历史学家 ,都喜欢把统一六国的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这一套制度当中。其实如此归功也不算错,秦国的这套制度的确是它之所以能够崛起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套制度就是全部的话那你的视野就变得狭隘了,至少至少当时地理影响因素也能占到两份功劳。

影响历史走向的一个决策——进攻巴蜀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一上台就把商鞅五马分尸,但是对于商鞅改革的所有政策,他却是全盘接收。历史上对于商鞅的死因有着许多争议,但是我们这期的重点不是谈商鞅,而是在商鞅死后秦国当时面临着一项重大的军事选择。当时秦国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以张仪为代表的伐韩派,当时韩国主动派兵攻打秦国,秦孝文王想要出兵迎击,顺便把韩国吞并。张仪为首的伐韩派赞同这个观点。

张仪的理由也非常的能够说服人,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甚至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下中心。而且这个中心是战国七雄当中国力最为弱小的一个,如果秦国攻打韩国的话能够直接把这一块地方给吞并下来。如果能够成功把韩国吞并,那他就能直接辐射到洛阳,甚至能够胁迫周天子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这对于秦国的统一大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项。

战国局势分布

《晋书》记载:'及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地赐秦襄公,则为秦地,累世都之,至始皇遂平六国。秦灭,汉又都之。'

而以司马错为首的法属派却提供了了另外一个观点,那就是放弃韩国而去攻打四川。司马错认为我们想要统一天下那没有错,但是当时的秦国并没有1打6的能力,如果过早的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那终将会被集火。而当时的四川虽然是个穷乡僻壤,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钱的地方,你秦国一旦打下来就有着充足的财富来进行备战。   要知道像这种规模巨大的战争往往不是在战场上来一决胜负,打仗打的是后勤,如果能够打下四川,收敛四川的财富,再加上关中地区,那秦国才有统一天下的底气。

大秦帝国剧照:张仪

而且四川还有着更加重要的地理因素。楚国本来是离秦国有着十万八千里的,秦国根本就没有能力攻打楚国的内陆。但是吞并了巴蜀之后,本来和秦国距离最遥远的楚国就成了秦国眼前的一盘肉。  所以在公元前280年,秦国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开始解决当时势力最为庞大的楚国。最后在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首都被秦军攻陷,战国七雄当中最大的威胁被一举剪除。

评价

秦国本来可能就是一个小部落,但是由于秦襄公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护送周平王东迁,所以一跃成为诸侯之一。而且周平王还送给了秦襄公一份大礼,那就是关中平原。虽然周平王的本意就是给秦襄公画一张大饼,因为当时的关中平原已经被蛮族占领,周平王不认为秦国这样一个小部落有能力把蛮族全部祛除。

不过在秦国几代人的前赴后继当中,关中平原彻底的落入了秦国人的手中,这对于秦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因为当时的关中平原行形成了一小块的盆地,盆地当中易守难攻,秦国就在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当中繁衍生息开始了高速扩张的第一步。

巴蜀位置图

在公元前316年,秦国没有选择在眼前看起来一片大好的战略去进攻韩国,而是选择了去进攻四川。这个战略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几个决策之一,如果当时秦国选择了进攻韩国那他面对的就将是战国其他诸侯的集火,当时的秦国并没有以一敌六的能力,所以这几乎是一条取死之道。

但是秦庄襄公却听取了司马错的建议去进攻四川,这不仅给秦国带来了庞大的财富,而且还留下了强大的战略纵深。夺取了巴蜀之后,秦国就能直接进攻原来8竿子打不着的楚国。在公元前278年,楚国这个秦国最为强大的敌人被消灭了,秦国崛起之路无人能挡。我们可以看出来地理优势在秦国诞生之初提供了强大的庇护,也铺平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前进道路。

参考文献:《晋书》、《后汉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