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文学天空 2020-07-01

文学天空专注原创,传播正能量,主发小说、散文和诗歌等作品。如果你喜欢文学天空,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文学天空。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散文之窗: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插图来源:作者供图

颍河是我们禹州人的母亲河。

我们花石镇位于颍河上游,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颍河水还比较大,在颍河水“哗哗”作响奔腾东去的西岸,有一处传来朗朗读书声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花石乡重点初级中学。每当想起母校,我时常回忆起那钟声激荡的岁月,那钟声令人无比激动,热血沸腾,终身难忘……

花石乡重点初中是在原来花石乡高中停办后,在原址上改建而来的,教室是旧瓦房,老师办公室是一排砖砌的垌屋,但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学校在当时却是一所以考上中专、中师人数最多而闻名全县的学校。十多年来,它竟能连续位居全县二十多所城乡学校第一,这简直是一个传奇。即使今天稍有点文化的,一提起花石乡重点初中,都要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本乡的学生以能考到这所学校为荣,外乡镇的甚至连县城的学生都要想方设法来这里就读。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插图来源:作者供图

当东方天空还孕育着晨曦的时候,“铛铛铛……”,乡重点初中的早晨预备铃按时响起,钟声高亢,方圆十几里人家可闻;那钟声激越,像战鼓一样催人奋进,使许多人家早早起身及早安排一天的农活、生意;那钟声悠长远扬,久久地在空中回响,回响……在钟声的指令下,我们意气风发地来到操场,整整齐齐列好队,斗志激昂地呼喊着“一二一”、“一二三四”,晨跑,早操; 在钟声的陪伴下,我们全体学生坐在操场、树园,映着漫天灿烂的朝霞开始了晨读。学校就像大花园,我们就是小蜜蜂,在知识的花海里我们贪婪而不知疲倦吮吸着花蜜。在钟声的陪伴下,我们开始了平凡的一天,勤奋攻读而幸福的一天。

那时学校管理严格,极重视师生作息时间,上、下课敲钟时间甚至于精确到秒。据说,学校敲钟人的屋内有三个表:两个闹钟,一块手表,还有一台平常主要用来校对北京时间的收音机。憨厚、木讷的敲钟人,最讨厌外人到他室内闲玩,因为这会影响到他的工作。因此,(当)我们匆忙路过这里时,经常看到的一幕是:敲钟人睁大双眼看着左手提着的两个闹钟,盯着左腕上手表,右手高举大木锤,正对准一人多高悬挂着的钟(废弃的氧气瓶),焦急而庄重地等待最后一秒……预备铃、集合铃、上课铃、下课铃,是各有不同的,敲几下、停几下,节奏不一,急敲、慢敲,表示的意思又不一样。听说,上课铃、下课铃要敲几个节奏,预备铃、集合铃要各敲多少下,校长都给他作了严格规定。敲钟人都能一次次按时一下下一秒不差一下不落地落实到位。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插图来源:作者供图

在响亮的钟声中,老师们早早地来到教室,来回走动着,面带微笑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着……在这个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里,有带头人苗正钧校长,有老教师李午晨、王海欣等,有中年教师杨冠珊、李焕亭等,更有着像杨锋召、康丙欣(现任禹州市中等专科学校校长)、姚智勇(曾任禹州市体育中学校长)、王新璞(曾任母校校长)、刘清波、徐淑丽、王云灵、杜红巧等一大批富有青春蓬勃朝气、热血甘洒教育的青年教师。这些老师忠诚教育事业,心无旁骛,一心致力于教学,刻苦钻研、勤奋上进、关爱学生,是当时学校的中坚、优秀者,是广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现在想来,我们在如花的季节里承蒙他们的教育,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是他们,给我们梦想插上了翅膀,是他们,在我们一次次犯错的时候及时纠正了人生航行。师恩难忘啊!在一次师生聚会宴上,面对白发苍苍的老师,一位同学端着酒杯动情地说:“如果时光能倒流,我还要听您的课……”。师恩难忘,师恩难忘,当年懵懂少年如今都已人到中年,已经是社会各行业的骨干、中坚。在悠扬的钟声里,颍河流水时缓时急,时清时浊,河岸边的芦苇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学校也年年在迎来新生的同时,向省内外学校输送着一批批优秀的学子。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插图来源:作者供图

时光在钟声里老去,有的老师退休了,有的老师调离了岗位,有的调走,去了更好的学校了,学校也三改其名、四易校长;不知道哪一天全乡人听惯的悠扬钟声突然消失了,换成了刺耳的电铃……颍河也孱弱地变成了一条小溪,无声东流。据说,母校升学人数一贯第一名的名次一去不复返,传奇不在。真可谓世事沧桑。

尽管我们离开学校已经多年,但人人仍挂念着母校,思念着母校,关心着母校。我们知道已早不提“重点”、非重点了, 提倡的是教育均衡发展,倡导的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现在普及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十二年义务教育;现在对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多元化、多样化,然而,希望孩子们上高中考大学,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之才,仍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最大希望,所以我们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期盼着母校重现昔日辉煌。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插图来源:作者供图

在昔日的钟声里,我们人人在早晨、黄昏时,都自觉搬上凳子拿着书到操场、杨树园读书,一年四季,苦读不辍。现在想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勤读画面。在人生最美好的花季安心读书,真是最惬意的事情。现在,钟声在母校消失了,然而,它在我人生路上仿佛又时时响起,在熟睡时提醒我该醒来了,在身心疲惫时提醒我该锻炼了,在神思枯竭时提醒我该读书了。你听,那钟声又响起来啦,“铛铛铛”……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作者简介: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作家连伟峰近照

连伟峰,河南省禹州市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许昌市作协会员,禹州市作协秘书长。供职于河南省禹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业余坚持文学创作,《添分》《影院门前》《焦点只有一个》《门卫的绝招》等小说,先后在《小说界》《中国文学》《检察日报》《原野》等报刊发表。其中,小小说《县长的麦地》《最后一条黄扎丁鱼》被《小说界》发表,且前者荣获“黔台杯”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小小说《故土情厚》获“终南杯”传统文化征文三等奖。小小说《局长要开车》被广东省中山市做为高考模拟阅读文题。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本文审稿:张学文

插图来源:作者供图

连伟峰:颍河岸畔的钟声|散文

文学天空作品回顾:

连伟峰:午夜奇影|小小说

连伟峰:1984异乡人在我家|散文

连伟峰:天高地阔闲拾豆|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