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质疑声成为激活家电的新动力

 家电圈观察 2020-07-01

质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到质疑就停下变革的脚步。家电企业永远不要在质疑声中陷入困惑和迷茫,而应该在质疑声中愈战愈勇,以行动和成绩回击质疑,并最终将质疑声成为推动自我革命的助推器。

贺扬||撰稿

这些年来,对于中国家电产业转型变革方向、路径,以及必要性的质疑声,持续不断出现,并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越来越多迹象。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一些家电企业的转型步伐,相反会加速外界对于家电企业转型必要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厘清和认知。

只要是变革和转型,就一定会受到质疑,而且很多时候质疑声浪还很大。因为,变革一定会动摇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影响一部分人的原有利益。即便是海尔这样的全球家电龙头,自2005年开启的一轮以"人单合一"为核心的互联网创新模式变革以来,也多次遭遇来自外界的质疑。

对于海尔转型质疑,外界的指责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一些家电同行不转型,取得的业绩也不错,甚至还比转型中的海尔更快。虽然海尔这些年来一直在探索转型、寻找创新模式,但是并没有取得超出预期高增长,表现平平。、

但是外界却忽视在海尔过去10多年的转型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三大成果:一是,海尔的增长驱动力,早已不是过去的大规模制造、低成本营销,而是建立在新的产品、平台和商业模式的新增长。可以说海尔这几年来增长,已经从单一量变跨越到颠覆性质变;

二是,任何行业和转型变革都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效果,如果存在那一定是"皇帝的新装"包装出来骗人的。对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的转型来说,需要的不只是时间,更需要外部的空间。也就是说,不能简单拿增长速度、营收规模和经营利润等传统财务指标来判断,必须要以用户认知度、品牌号召力,以及产品竞争力等新指标来评估;

三是,同样是在家电行业,有的企业过去几年取得的成绩只是简单的量变叠加,还是基于传统模式的增长惯性,当前海尔所取得的发展却是质变。比如说海尔从来不打低价格战,海尔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早就抛弃OEM贴牌代工,以自主品牌为主导,成为中国家电在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这些都是转型的系列成果之一

面对质疑声,最近几年来海尔并没有因此放慢转型步伐,更没有放弃转型。相反更加清醒认识到,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家电产业运营新模式、竞争新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并步入变革深水区,只能勇往直前,没有任何退路。

现阶段来看,海尔的"人单合一"的互联网创新模式,带给传统家电产业的最大成果,就是必须抛弃"大规模制造"模式,探索"大规模定制"新体系;其前提则是,从过去的"以运营产品为中心"向"以运营用户为中心"的跨越,不只是要清楚地知道用户在哪里,还要具备可以满足用户一系列差异、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这是家电业未来重新的唯一路径,却又是最近几年来备受家电厂商质疑的漩涡中心。究其原因:一方面,过去一个世纪甚至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家电产业的商业模式就是大规模低成本制造,推动家电工业品的快速普及,靠规模制胜;一大批家电企业根本无法接受,也无法找到,大规模定制的突破口和方向在哪里,听上去就像是天方夜谭?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越是大规模制造同质化产品的行业,越容易被取代甚至消失,无法赢得来自市场和用户的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要推动家电的大规模定制落地,真正靠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魅力,才能赋予并激活家电产业的二次生命力。

海尔不只是为传统家电产业找到方向和道路,还在持续探索家电大规模定制的突破口和支撑点:那就是通过"人单合一"引擎,通过从运营产品向运营用户的转型,依靠工业4.0时代的互联工厂等虚实融合的物联网新平台,将用户需求与工厂智能化制造能力进行对接,将分散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合并同类项后,找到最大公约数,从而真正让企业所有的资源、力量和体系向用户倾斜和靠拢,让用户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这些原创性的思路、颠覆性的举措、首创性的路径,要全面推动在家电业的落地,还需要海尔在未来几年的持续探索、不断试错,最终才能找到一条“康庄大道”。在此之前,海尔的增速不可能很快;在此之后,海尔肯定会构筑新的增长动力。在2017年初,海尔集团首次公开提出,营收规模要从当前的2000亿元,在未来7年再增长2000亿元,达到4000亿元规模。显然,海尔增长的新引擎,正在开始释放。


谁也无法否认变革对于中国家电产业的意义和价值。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快速变幻的时代,所有家电企业都必须要经得住质疑的考验,勇于面对质疑并找到突破口。相信,质疑最终会成为推动家电产业转型、家电企业自我革命的最大力量!

====

家电圈(cheaa007):中国家电产业覆盖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未经授权文章严禁转载!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