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伏,可真他娘的热 脑子里像盛着一碗肉馅饺子汤 黏糊糊,油腻腻,相互粘连,无处发力 整个人也被湿热的空气,熏的昏沉沉的 什么也不想干,脑子里就一句 离了空调我不能活! 话没说完,老天爷还真慈悲,马上就下起雨来 趁着这点清凉劲,咱们今天聊点主流正能量的 党中央不是一再提倡,民族自信吗? 什么是民族自信? 别的不敢说,放在养鱼上 遵循古法,照我看就是 民族自信的充分体现! 近些年,古法养鱼又逐渐时髦起来 究其原因,大致三点:: 1、文化认同,泥盆木海与中式风格更搭调 2、收藏热,清末民初的虎头盆,能卖到两三万 3、盆养俯视,是金鱼最佳观赏角度 竹叶亭杂记1来自玩儿的玩意儿 00:00 20:54 音频大白话,听着更轻松 古人,如何养鱼?,我也一知半解! 清代/姚远之搜集汇编的「竹叶亭杂记」 其中金鱼内容,出自宝冠军/使奎之手 使奎/字五峰/号文垣 所记养鱼之法颇有足采者 01 品种 龙睛鱼此种黑如墨 至尺余不变者为上,谓之“墨龙睛” 其有纯白、纯红、纯翠者,又有大片红花者 细碎红点者、虎皮者、红白翠黑杂花者 变幻花样,不能细述 ● 清代宫廷画家马文麟所绘墨龙睛 黑色金鱼“墨龙睛”,明万历年间出现 鱼仔呈青灰色,两个月后逐渐由青灰转成铁色 若继而能转成黑色,则成为“墨色鱼” 每尾鱼褪色的进度快慢不一 若能始终不变,长至尺余仍浓黑如墨者,即属珍品 文人每就其花色名之 总以身粗而匀,尾大而正,睛齐而称 体正而圆,口团而阔 要其于水中起落游动稳重平正 无俯仰奔窜之状,令观者神闲意静,乃为上品 金鱼审美标准,古今大致相同 身躯粗壮匀称,体型端正圆润 嘴圆宽大,游姿稳健 观之,赏心悦目,气定神闲 ● 三色蝶尾蛋龙睛 又有一种蛋龙睛,乃蛋鱼串种也 蛋鱼此种无脊刺,圆如鸭子 其颜色花斑均如龙睛 唯无墨色,睛不外突耳 身材头尾所尚如前 古人做鱼,也就是金鱼品种创新 遵循严格审美标准 单纯的特征叠加,并不可取 蛋龙睛,即“龙背种”金鱼,当属于此 我对此类,多没兴趣 唯独,“望天”除外 特别是“绒球望天”,绒球位于眼睛前端 像是盯着绒球看成了,一对“斗鸡眼” 傻缺呆萌的滑稽像,惹人发笑 ● 绒球望天(望天球/朝天龙) ● 水泡(泡眼) ● 蛤蟆头(蛤蟆眼)我猜测是水泡眼的,过渡品种 ● 蛋种龙睛帽子 蛋种、龙睛、帽子,看起来别扭不协调 想必这就是特征叠加的失败品种 帽子,也就是高头品种,眼睛一定要内凹 假如帽子高厚,眼睛突出 主次不分,看着就别扭 蛋种龙睛帽子,虽然难看 但数量较少,反被有猎奇心理的人尊为逸品 ● 蓝虎头(薄腮蓝虎) 又有一种于头上生肉指余厚 致两眼内陷者,尤为玩家所尚 此种纯白而红其首肉为上色 共名之曰狮子头 鱼逾老,其首肉逾高大 ![]() ![]() ● 鹅头红(宫鹅) 头瘤厚,两眼内陷是高头品种的标准 身体纯白,红色的头瘤高耸的品种 清代被称作“狮子头”,现在被叫做“鹅头红” 此种有于背上生一刺,或有一泡如金者 乃为文鱼所串之故,不足贵也 文鱼此种颜色花斑亦如前,亦无墨色者 身体头尾俱如龙睛,而两眼不外突耳 年久亦能生狮子头,所尚如前 有脊刺,短者、缺者、不连者,乃蛋鱼所串耳 此三种另有洋种,无鳞,花斑细碎,尾有软硬二种 ![]() ● 清代宫廷画家马文麟所绘蛋种金鱼 ![]() ● 清代宫廷画家马文麟所绘草种金鱼 世多草鱼,花色皆同此,而身细长,尾小 佳者以红鱼尾有金管、白鱼尾根有银管者为尚 亦无墨色者,名曰金鱼 古人所说的金鱼竟然是草金 这真是,万万想不到的 ![]() ● 清代宫廷画家马文麟所绘草种金鱼 又有赤鲤、金鲫,皆食鱼所变 无三四尾者,皆直尾也 不过园池中蓄以点缀而已 养法亦如各种,亦能生子得鱼 此三种另有洋种,无鳞而花斑细碎 其尾又有软硬二种 可见清代,欧洲的镜鲤就已进入国内 文化交流,在历史各个时期,从未停止 ![]() 02 用水 养鱼断不可用甜水 近河则用河水,不然即用极苦涩井水 取其不生虱,新泉水尤佳 鱼水绿乃活,不可换,其色红或黄必须换 凡换水,必先备水一缸晒之,晒两、三日乃可入鱼 鱼最忌新冷水也,水频换,则鱼褪色 大缸一口养大鱼五六寸者二三对足矣 多则闹热挤触不安,必致损坏 ![]() 古人用水,首要防虫 碱性地下水,相对干净安全 新水取来,先要晾晒两三天 这一过程也叫“蹲水” 古人晾晒,为的是避免和老水的温差 今人晾晒,除调节水温外 更要考虑的是漂白粉的挥发 ![]() ● 螺旋藻有助于金鱼健康发育 绿水养鱼,有益藻类,富含营养,利于金鱼固色,增色 红棕、浓黄色水是水体中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 成为水体中优势种导致的,藻类释放毒素常导致鱼类死亡 所以一旦绿水变色,必须及时换水 ![]() 俗话说,宽水养大鱼 低密度养鱼,利于金鱼生长 另一方面,古代没有加氧设备 低密度,避免缺氧造成金鱼死亡 ![]() ● 草履虫(洄水/灰水)刚孵出的幼苗开口饲料 ![]() ● 丰年虾(刚出壳的可饲喂初生鱼苗) ![]() ● 剑水蚤(鱼虫/鱼虱子)幼鱼阶段饲料 ![]() ● 红虫(孑孓/摇蚊幼虫)也叫血虫或江米虫 03 饲喂 鱼喂虫必须清早,至晚令其食尽 如有未尽者及缸底死虫,晚间打净 夜间水静则鱼安,不然亦致鱼死之道 再沙虫中亦有别种恶虫,亦须略择 ![]() 喂鱼的饲料,一次不可给太多 务必在短时间内吃完,剩余残渣更不可过夜 过去,古人养鱼,没有加氧设备 食物残渣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中氧气 同时腐败的残渣被鱼吃掉也会生病 除此,水中的有机质增加,还会破坏水质 子鱼初生,以鸡子煮熟 拧其黄于布上,摆于水中,子自知食之 及三四分大,不能食大虫 乃将虫置细绢罗内,于水面筛之 有小虫漏下者,与之食 至五六分大,则居然食虫矣。 ![]() ● 卵/孵化中/出苗/幼苗特写 初生鱼苗,不必投喂食物 待到鱼苗腹部卵黄吸收干净,再以洄水饲之即可 没有洄水,退而求次 以纱布包裹鸡蛋黄,在水中晃动 纱布孔隙中漏出的鸡蛋黄碎屑 供给鱼苗食用 随着幼鱼生长,再逐渐换食 依次为: 1、洄水/蛋黄/丰年虾 2、水蚤,丰年虾成体 3、红虫/水蚯蚓/饲料 小学的时候忘了是看十万个为什么 还是听大人讲的 说是初生婴儿拉的奶屎,可以喂鱼 喂的时候可以把粘着奶屎的褯子 放在水中,来回晃动,让鱼苗采食 时隔太久,记不清楚了 现在想想也很荒诞 但也说不定是真的呢 ![]()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 三伏天实在是太热 回头打算搜集点 古人是如何消暑纳凉的内容 给大家介绍介绍 希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 继续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