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电经销商转型不能再头重脚轻

 家电圈观察 2020-07-01

如今在一线市场操作时,还有大量经销商没有实力、想法,去推品牌货、卖高端、做服务……天天比价格,赚快钱,最后上游家电工厂都洗牌完了,他们还在那里卖杂牌、卖低端。

常伟||撰稿

最近几年来,在家电企业谋求“调结构、战高端”的过程中,一大批家电经销商,特别是县镇和农村市场上的经销商,也掀起一股轰轰烈烈的转型大幕。

不过众多农村家电经销商的转型并不成功,频频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很多商家甚至还患上“转型综合症”:天天想着要转型、要变革,要寻找新的出路,甚至认为“今天不转、明天就活不下去了”;为此,一些农村市场上的商家,陷入了“转也不行、不转更不行”的泥潭中。

在一线市场的实际竞争和促销抢夺中,大量家电经销商如今还是老一套的“三板斧头”:低价、低价,还是低价。即便是在最常见的终端促销和推广过程中,一些经销商也没有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和局面进行创新,就想着由厂家和代理商拿来方案和思路,提供人员指导和执行落地。

一方面知道转型变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迟迟找不到转型的突破口。究其原因,在家电圈看来,主要是大量乡镇及农村经销商的转型陷入了“头重脚轻”的土坑之中。具体表现就是,众多农村经销商们的想法很多,甚至一天都有一个新主意,但是行动太少、投入不持续:感觉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可以干,就是迟迟不行动、不响应。反而对很多新兴事物、新兴技术进行质疑、阻击。

举一个最简单例子,过去一年多来,京东、阿里,以及苏宁加速从线上向线下、从城市向农村进行渠道的下沉。他们的进入带来的是对传统农村经销商生存和经营格局的冲击。但是也在整合、吸收一大批的农村经销商加盟、合作。在这种局面下,一批农村经销商积极主动拥抱电商,成为他们在当地的加盟网点。同时,还有一大批的农村经销商却在观望,甚至质疑和否定。

其中一批农村经销商对于电商的加盟合作就持续反对,认为京东、阿里、苏宁们是“资本玩家”,他们根本不会帮助农村商家转型,就是利用商家们现在的资源和人脉,推广自己的业务。一旦利用价值消失,就会被马上抛弃。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村商家公开说,与其给京东、阿里、苏宁们打工,不如自己单干,卖得少但利润都在自己手中掌握着,自己完全能说了算。

这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农村经销商们在转型过程中“头重脚轻”的现实尴尬:一方面,对于新兴事物保持兴趣,希望可以借助京东、阿里等商业巨头的平台和视野,赚票大的;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自身原有的利益格局受到影响和冲击,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和模式,还希望通过“信息不透明”、“价格模糊化”单台赚薄利,而不愿意接受电商的“蒲利多销”抢用户。

不只是在拥抱互联网,构建线上、线下全平台上,农村经销商们存在着“想的多、干的少”、“关注眼前利益的多、重视未来前景的少”等问题。即便是在拥抱消费者、联合厂家一起改变、探索新模式、新手段的过程中,商家则同样面临着“鞭子抽着都不走”的懒惰心理和情绪:总是希望企业可以成为自身转型变革的“全能保姆”,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风险全部由工厂承担,然而只享受转型的红利和成果。

这种单边的“只追求回报、不愿意投入”、“只享受成果、不承担风险”等问题,正是接下来众多家电经销商们转型进入深水区之后,必须要承担和破除的“天花板”。家电圈认为:很多家电经销商在当前转型中遭遇了很多的困难,也面临很多的无奈和压力,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必须要做出改变,只能做出变化一条路!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