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图舌

 陈耀卯 2020-07-01

地图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与精神心理、遗传、免疫、营养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地图舌与脾胃湿热,过食辛辣或肥甘厚味,生湿化热,阻滞气机;或气阴两虚,饮食不节,久伤脾胃;或忧思伤脾,脾胃虚弱等有关。

基本病因

目前地图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以下几种。

精神因素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劳累、失眠等。

营养因素

消化不良、维生素B族缺乏、缺锌、贫血等。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与遗传因素相关,有家族遗传倾向。

免疫因素

研究发现地图舌多见于过敏体质人群。

局部因素

龋齿、乳牙萌出刺激等。

内分泌因素

月经紊乱、怀孕期。

全身性疾病

贫血、胃肠功能紊乱等。其他因素

个体体质较弱等。

中医认为,小儿地图舌与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阴虚、气虚血瘀等有关。


地图舌表现为环状的、多点的或形态不规则的丝状乳头萎缩而所引起的红斑样病损,周围常有轻微凸起的黄色或白色边界。

典型表现

病损部位由中央区和周边区组成:中央区表现为丝状乳头萎缩略微凹陷、黏膜充血发红、表面光滑;周边区表现为丝状乳头增厚、呈黄白色条带状或弧线状分布,宽约数毫米,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晰。

病损多突然出现,初起为小点状,逐渐扩大为地图样,持续1周或数周内消退,同时又可以有新病损出现。

病变的位置和形态不断变化,像在舌背部移动游走,可发生明显的位置移动。一般不伴有疼痛及其他不良感觉。

病损多发生在舌前2/3,大部舌体受累,受累区域为舌侧缘、舌尖、舌背。

伴随症状

一般患者无明显症状,可有烧灼感、刺激痛,尤其是在进食酸性、辛辣食物或饮酒时。


地图舌预后较为良好,一般无须治疗。虽然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叮嘱日常注意事项,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时产生不适。伴有念珠菌感染或沟纹舌者,应当辅助局部抗真菌治疗。

一般治疗

心理疏导

患者会被医生告知该病属于良性病变,且具有复发性及游走性,从而缓解焦虑情绪,消除可能存在的恐惧心理。

对症治疗

如果有疼痛、过敏、焦虑等症状,可局部用止痛剂、抗组胺剂、抗焦虑剂和激素等;伴有感染者,局部抗炎治疗。

休息和饮食调养

患者首先应当合理安排生活, 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同时避免过度劳累。 丰富各类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避免刺激、消除感染病灶

口腔内的某些细菌是地图舌的诱因,因此,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口腔以及颊黏膜有无感染灶,一旦发现应当及时加以控制和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与清洁

注意清洁口腔卫生,刷牙漱口,适当轻刷舌面。

药物治疗

地图舌一般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尽可能找到诱发的原因,治疗相关慢性疾病、补充微量元素等。若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医生可能建议局部药物治疗结合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

2%~4%碳酸氢钠溶液含漱。

制霉菌素,局部含化。

严重的念珠菌感染可采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

中医治疗

脾胃湿热型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气阴两虚采用益气养阴、补脾养胃进行治疗。

用于治疗地图舌的中药,多数是调理体质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开胃健脾的淮山药、扁豆;清热养阴的石斛、南北沙参、麦冬等。

地图舌有自限性,即发作一段时间后可缓解,黏膜恢复正常,经过间歇期后又会再次复发。通常病损愈后无疤痕残留。

并发症

该病并发症较为少见,属于良性病变但应注意复发,若出现复发应当及时就医。

地图舌患者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对生活和健康影响不大,患者和家属不必过分担心。日常注意纠正可能引起发病的因素,注意饮食卫生、营养均衡,避免局部刺激,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地图舌的发生与复发。

家庭护理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日常生活管理

有效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保证营养均衡,不偏食。

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特殊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合并感染,针对口腔牙源性或者非牙源性感染病源应当及时处理与治疗。

预防

积极纠正与地图舌有关的发病因素,如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和口腔内病灶。

注意饮食卫生、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过敏体质者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鱼虾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