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心动力 | 从积极心理教育看学习的本质

 舍得付出 2020-07-01

教育中诸多困惑的中心,无外乎是我们的教育究竟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积极心理学主张挖掘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出个体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我们在教育上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是要培养出有发展力的学生,培养出幸福的人。积极心理学帮助人们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同时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也存在重要意义。



从积极心理教育看学习的本质



课程直播

7月1日,积极心动力——积极心理学专项培训第五期在广州市长兴中学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博士庄宁老师带来《从积极心理教育看学习的本质》主题讲座。

本次课程以线上课程直播模式开展,长兴中学骨干教师进行在线学习。

直播课程

教育与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成就生命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与行为的科学,通过认知,人们可以构建起自己的心智模式,而学习就是习得认知与行为的重要方式。

教育是启蒙人类认知,探索生命的助力,是人类一切社会生活最基础的基础,是人类认知边界不断突破的推动力,也是人类对于知识与经验进行不断积累的手段。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式的框架,把“教育”、“学习”、“认知”、“心智”拆开,分别以纵、横坐标赋予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发现,在教育与学习中,很多人都不知不觉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教育的目标、手段、原则错失了正确的逻辑。学习并不是逆人性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并不是对知识没有兴趣,而是对知识的传递方式心怀不满,教育者把心力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使得孩子和自身都陷入痛苦中。

教育

学习

认知

心智

我们的孩子/学生将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人生

“这是人类最不可理解的矛盾:我们都希望幸福、健康、快乐、有创造力、有判断力、能够独立思想、有主见,可是我们的教育却充满压力、要求、指责、谩骂、强制、刻板、程式化与非人道的压抑……”

——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  马丁·塞利格曼

人类的学习不是为了高分,而是为了成长与发展。而我们为了高分,让孩子如机器一般学习的时候,我们传递给孩子的,并不是“刻苦学习”的精神,更多的是焦虑、绝望、挫折、苦恼等负面情绪,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获得的不是自己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提升,而是习得性无助。

儿童期的创伤,往往在长大成人之后,表现为心理困难,长期可引起人格的根本改变,这些情况的起因可能仅仅是因为家长、老师、我们的环境给予孩子错误的教育方式。

“斯坦福监狱实验”告诉我们,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看法是随着环境与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出于“趋利避害的”的生物本能而针对环境与情景做出的判断与选择(理情与非理性),这是学习认知的“第一原理”。

因此,想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必须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让孩子以正面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当中,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寻找乐趣。而积极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品格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

积极心态:人格力是人生加速器

在积极的情绪、健康的身心状态、取得成就、投入与专注时、产生意义感、得到鼓励与赞许、获得认同与良好的人际活动等良好状态下,大脑的“幸福奖赏回路”将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感、勇气与力量;而消极的状态会让大脑中的杏仁核区域受损,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智慧、同情心、创造力、美感等能力。最重要的是,消极的大脑比正常的大脑会让人更难以获得真实的幸福,也无法在成年取得更高的人生成就。

如何修炼积极的学习力

A:审美力

  • 多陪孩子观察生活当中的细微,培养审美的意识和感受力。

  • 多陪孩子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供更多的审美艺术环境。

  • 鼓励孩子将平时的观察和感受用作品表达出来,主动创造美的艺术作品,并且共同欣赏。

C:创造力

  • 及时反馈孩子,让孩子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神经连接。

  • 多和孩子交谈,多问孩子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而不是把他交给电子产品。

  • 多和孩子阅读绘本,并且在阅读时多进行联想,共同创造情境的更多可能性和人物的更多可能性。

E:共情力

  • 户外活动体验和儿童亲社会行为

  • 分享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体验

  • 群体偏差对儿童惩罚行为的影响

  • 情绪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

  • 儿童的正义行为

答疑环节


Q1

孩子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但是真正问题出在哪里?每个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要怎样去充分了解每个孩子,察觉出问题所在,并且知道如何对症下药?怎样去增强把握和创造有针对性的情景的能力?

庄宁:(1)在家长眼里,有不需要过多操心的学霸,有不听话的捣乱分子,有不愿意与人沟通的闷葫芦,有性格好但成绩不好的乐天派,虽然每个孩子都不同,但他们是有共性的,想要改变一个人并不难,在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教学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当孩子拿着木板从滑梯上滑下来,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发现摩擦力的教机就出现了。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把木板打磨一下,或者换别的板子,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摩擦力的原理。教师主动介入,提供一个辅助工具,给出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能够自主探索,培养发现原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教育公平很重要,孩子对于教师的偏向是十分敏感的。老师需要把所有的孩子都看成一样的好朋友,孩子喜欢运动就陪她跑一跑,孩子喜欢安静就陪她安静地坐一会,总而言之,就是需要花时间去陪伴、了解孩子,这个时候不在乎教育的方式、方法,因为教育的根本是心传心。

Q2

适当的教育情境是有作用,但孩子的原生家庭影响力更大。而有问题的孩子多数是原生家庭问题很多的家庭,且父母要么没有意识到问题或没有改变的愿意,要么意识到问题却无能为力,这会把老师呕心沥血创造的教育情境取得的一点点效果毁于一旦,面对这些情况或许我们只能摇头哀怨、扼腕叹息?

庄宁:原生家庭对孩子否定只是一种习惯,因为孩子的父母就是在那种环境下成长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创造机会与家长沟通。第一,相信人性本善;第二,人是可以沟通的;第三,人是可以改变的,即使他以前做错了,也是可能改正的。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用善心做好教育工作。

Q3

情境教育的背后需要很长一个过程的跟踪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但一个老师面对的学生那么多(还暂且不论教师除了育人以外的其他任务和压力),感觉力不从心怎么办?

庄宁:(1)在时间分配上可以充分学习增城的积极教育实践经验。简单来说就是不要将时间、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这就需要学校校长、教师组长等作出工作上的取舍,减少不必要的杂事,教师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2)教学跟踪是必需的。日常的教学机会有很多,特别是对于个案而言,教育中可以改变的瞬间是比较多的。

(3)根据积极心理学原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是消极情绪的原因。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心态,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简单完成的,因为不想看到孩子受到伤害,我们可以用心去改变他们,激发人最深层次的感受。而且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正能量的感应和感召,人的未来是可以改变的,积极心理是可以传染的,这是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所不同的地方。积极心理学旨在发挥人类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强化人的优点与闪光点,发挥优势比修补短板更重要。


专家简介

庄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商学院MBA;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学术助理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文化与科技研究中心 研究员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积极社会心态研究中心 副主任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素质能力培养计划管理委员会专家

《求是小康》杂志特约撰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