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民间绝技将在数十年里绝迹,再不拯救就来不及了

 农村的日与夜 2020-07-01


只说真话的农民公众号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大机器生产带来的最大进步是人力的解放,从那个时候起,城市中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这样带来的还有农村的改变,从那个时代起,农村与城镇的差别便越来越大,城镇中的日新月异使得农村人口开始像城市中转移,理所应当的,一些曾经在农村中大受人们关注的一些令人称叹的一些技艺也逐渐要走上绝迹的路了。这些在我们这一代已经渐渐在走下坡路的技艺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面因为缺乏接班人而消失。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是否会勾起你的回忆。

第一个就是手工弹棉花

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潘长江演的举起手来,里面的弹棉花的情节到现在都是喜剧中的经典。不得不说的就是这部电影提醒了我们即使在抗战的时候人们也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在那些工业不发达的年代里面最重要的便是手工制造的衣物了。那个时候的棉花都是需要人们来加工的。弹棉花的艺人们大多是走街串巷的为人们弹棉花,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家人嫁女儿最好的嫁妆就是为女儿谈几床新棉被,不仅能真真切切的帮女儿添置床上用品,更多的时候也体现出了娘家人的财力。

那个年代的手艺人基本不会有休息的时候,一年四季的在外面走街,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大多都有一个不错的收入,甚至在那个时候屁股后面通常跟着四五个学徒自己主动的希望老师傅能全无保留的把手艺交给他们,传授自己吃饭的本领。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采用大机器加工制造棉花之后,这种人力成本极高的手工棉花越来越没有了市场,靠这个手艺吃饭的老师傅们勉强还能再一些不太发达,或是一些比较中意手工棉花的地区找到一口饭吃,但是再也带不了年轻的学徒继承这一份事业了,有时甚至连自己家的孩子也劝自己不要再从事这一门行当。所以不但找不到年轻人接班,连一些年纪还不算特别大的手艺人也渐渐放弃 了这份职业,开始谋求转型,所以如果在这方面不出现大的政策支持变动的话,几年内基本我们就再也看不到走街窜巷的手艺人了,以后我们的后代再想要了解这种手艺就只能在民俗博物馆掏钱才能了解了。

再一个就是是阉猪的手艺了

杀猪匠大家基本都知道,但是阉猪匠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其实不仅是猪需要阉割,牛羊基本也需要阉割,这些大型牲畜在未成年之前都需要接受阉割,因此也就有了阉猪匠这个行当。过去的农村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养猪,但是现在的农村基本是规模化养猪了,走村的阉猪匠们大多找一些大型的养猪场转型做工人,顺带做做阉猪的工作,因此这个行当基本也是走到了尽头,以后是越来越难看到走村窜巷的阉猪匠了。

    农刊

政策 · 补贴 · 农生活

2018年最新农村补贴政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