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书法杂志 | 临曾侯乙编钟铭文

 阿胜的艺术世界 2020-07-02

张 钧

曾侯乙编钟铭文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是青铜器冶炼的巅峰之作。

曾侯乙钟属礼器,同时也是乐器,其音响及乐律学方面的所有信息,又是其本身所属文化的精髓所在。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磐铭文等总字数3775字,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而我们从书法的角度去审视这些铭文,也会有所发现。

图1  《曾侯乙编钟铭文》摹本(局部)

先秦时期大篆的笔法丰富多样,线条变化多端,字形无常,自然活泼,规则性不是很强,特别是楚系文字,充满着放荡不羁的野性,很符合楚国的特色,《曾侯乙编钟铭文》就不一样,她很规整、严谨,用笔上类似小篆,笔画上以横、竖、弧形为主,结构上注意安排穿插,意态平和,庸容大度,给人秀丽而不纤弱的感觉。

在临摹《曾侯乙编钟铭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所以我觉得首先读字要细致,《铭文》字形修长,高、宽大约是3:1的比例,外延方整,所有笔画的安排变化都在这个大约3:1的长方形内展开,笔画排列方面比较有变化,基本上是随形处理,有的分布匀称,有的对比强烈,不像清篆要么都很匀称,要么注重对比。用线瘦劲婉转,具有一定的书写特性,符合“篆”的婉而通的经典理论,章法上行距大于字距,属横有行、竖有列的布局,和谐洒脱,既不显得松散,也不像“列算子”。它对字与字之间的间隔的把握十分精准。临习时,建议打格子,既有一定的装饰性,也易于整体把握章法,让更多的精力去把握字形结构。墨色方面应求统一,少变化,不可太干,干则形枯,不可太湿,湿则神淡,个中妙处不好说,因人因纸而异,唯有多加练习,即可把握,临习时以求稳为重,控制的弧度,转折处不可裸露圭角,笔画衔接要自然,不露痕迹,以“见筋骨”为妙。

张钧临《曾侯乙编钟铭文》(局部)

创作时则要有自己的思想,以下是我个人的体会,写下来抛砖引玉。

首先在字形上由于《曾侯乙编钟铭文》是刻在钟体上的文字,具有实用性和装饰的特点,我在创作时则强化文字的书写性,去掉一些装饰性太强的圆弧,在线条上注重起笔收笔的细微变化,突出书写的时序性,以弱化其工艺特征,在章法上,则讲究借鉴现在流行的各种章法,用纸方面,我一般用仿古、粉彩之类的不是很生的纸。墨,大家可尝试用新墨或宿墨,两种墨写的视觉效果有些不同。

张钧自作诗篆书条幅

《曾侯乙编钟铭文》字形修长优美,如楚女之细腰,动静行止挺拔优雅。修长的线条对书写者控制毛笔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装饰性,容易坠于工艺化,所以我觉得最好具有一定的小篆书写功底之后再来临习,才能取得其精华,去其糟粕。

顺附上以《曾侯乙编钟铭文》特点创作的一方印和一书件,博同道一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