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

 free-flight 2020-07-02

中药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就教大家中药煎药的一些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煎药工具怎么选?


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亦可。

铁锅在煎煮山楂、五倍子等中药时,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


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煎药前需不需要浸泡?


需要!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煎药需要多少水量?


水应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煎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大火)。

沸后改用文火(小火)。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

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药应需要多长时间?


各不相同。

1.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乃治四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即可。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一副药可以煎煮多少次?


中药汤剂每煎煮1次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中药汤剂煎煮3次后,已提取有效成分的90%左右,如果药物只煎煮1-2次,则有效成分总损失量为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煮2次为佳


处方中单包的药如何煎熬?


『后下』▼

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包煎』▼

1.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药物细粉,如蒲黄、葶苈子、黛蛤散等均应包煎。

2.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如浮小麦、车前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焦化,也需包煎。

3.附绒毛药物,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常见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烊化』▼

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或加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另煎』▼

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极细粉后用汤剂冲服。鲜药,如鲜竹沥汁、鲜生地、鲜芦根等,按医嘱取汁冲服。

煎好的药液最好立即滤出,每剂约50-200ml,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大火浓缩后再服用。最好当天煎制,当天用完。如果是代煎的真空包装汤剂,根据代煎真空包装的提示,冰箱冷藏尽快服用完毕。


煎煮后如何服用?


1.服药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

温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吃热粥,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2.服药的剂量。具体根据医嘱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


服药的时间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

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服中药要忌口吗?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2.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3.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4.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火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5.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猪肉等食物;水肿病人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重要的事说三遍:


第一步:选择煎药罐

要保证中药的效果,煎药的器具非常重要。铁锅、铝锅都不行,搪瓷碗、不锈钢锅可以,但效果最好的是瓦罐或者砂锅。在安吉,菜市场有售瓦罐,如果是小儿,可以选择小号1.5L的(15块钱左右一个的那种,不要买大的瓦罐,大瓦罐煎出的药汁过多,小孩子喝不下)。

【瓦罐】

【砂锅】



第二步:浸泡中药

煎药前一定要浸泡中药,至少30分钟到1个小时,建议2个小时。自来水完全浸没药材1公分左右(因为药材浸泡后会吸收一定的水分),小儿或浓煎则只需浸没药材就可以。浸泡过的水不要倒掉,要用这浸泡过的水继续来煎中药。门诊中发现个别病人浸泡中药1小时后,把水倒掉,然后重新加水去煎,这样就大错特错了,浸泡不是为了清洗药材,是为了水分充分进入药材中,以便煎煮时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来。



第三步:正确煎煮

浸泡过的中药,在煎煮之前一般要适量再加点冷水。用来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的中药,或者小孩不愿意吃中药的,冷水少加点,刚淹没药材就行了;用来治疗肠胃病、慢性疾病的、调理的、滋补的中药,或者小孩吃中药非常配合的,冷水多加点,水可以高出药材0.5厘米。放到煤气灶,大火把药煎开,再把火调到最小,继续煮。

小火煎煮的时间: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的中药煎煮20分钟左右,治疗慢性疾病的、调理的、滋补的中药煎煮40分钟作用。小火煎煮的时候,要不时查看是否煎干了,并用筷子搅拌药材,如果煎干了,中药就不能再喝了。

在煎煮中药时,很多人会纠结究竟应该煎几遍?其实,用来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的中药,煎一遍就够了;而用来治疗肠胃病的、慢性疾病的、调理的、滋补的中药,则一般煎煮2遍,建议第一遍煎煮好后,将药汁过滤,干的药渣再加冷水至刚好浸没,再次大火煎开小火慢煎20分钟,两次煎出的药汁均匀混合,2顿分服,一天服完(两次煎出来的成分不一样,煎一次喝一顿达不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

提醒大家,烧热的瓦罐注意不能直接放在冰冷的台面上,要隔着厚布或木板,否则会造成“台面烫坏、瓦罐底部炸开”的“悲惨现场”,后果有点“严重”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