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可以自学吗?从一篇文章说起,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武道网 2020-07-02


文|陈乃光  编辑|禅音

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说:自学太极拳的拳友充其量是在做太极操。这类群体学历较高,有较好的自学能力,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太极拳像一般的人文社会学科,可以自学。这些自学者的精神可嘉,充其量他们是在太极拳圈外徘徊,由于没有明师的指导、纠正错误、陪练和对练,他们很难走出太极操的困境。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很难理解什么是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垂臀、裹裆含腚、尾闾中正、气沉丹田等基本拳理。这些人打出来的拳架就是做操,更谈不上健身和技击作用。

类似这样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乍一看也会觉得是那么一回事,但静下心来想想,恐怕有不少人如我一般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其实,我时常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太极拳能不能自学?首先弄清楚“自学”的概念。所谓自学,大慨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指人吸收接纳事物的能力。也指一种状态,即在没有接受指导和教育的情况下掌握某种技能。

这就说明通过自学活动可以增长知识与提升技能,那种妄称太极拳不可能自学的言论,实在是对自学的含义有些不够清晰。要知道,自学成才,可能成才的高度和深度不足,但毕竟是可以成材的。

我们知道,太极拳分技击架和健身架。现在,大都以习练健身架为主要目的,旨在健身养生。做为健身架,通过自学和交流切磋,研习太极理论,完全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成就。当然,有明师指点固然是好,如果没有明师,只要肯修炼,也必有成效。相对于技击架还是经师比较好,至于能否练出真正的功夫,那就另当别论。

太极拳究竟能否通过自学而求得,我以为是可以的。

本人就是一名没有经师的太极拳自学者,就几年习练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的实践来看,虽说没有多大成就,但我深爱太极的心不但没变,反尔越来越浓厚。

几年间,除不间断地坚持学习钻研太极的拳理拳法,刻苦研习拳架外,还积极写习拳心得,并撰文投稿被刊用一百多篇太极文章。从而不断积累习拳经验,可以说是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当初,为学好杨式八十五太极拳,我从动作过程、技术要领、功法运用、注意问题、注释说明五个方面,对八十五式太极拳架中单式动作进行了拆解与分析,并撰写了54个学习心得的美篇,以便让自己与拳友们共同学习、练习对照。

今冬抗“疫"期间,我又利用一个月时间自学了一套冯志强大师创编的陈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目前拳架套路已基本掌握,内心功法仍在学习研究之中。虽说通过自学取得一些进步,或者说是初步的,但内心依然很高兴。现在,我除了自己学拳、练拳外,还同一帮爱太极的拳友共同研习太极,足可证明自学太极拳是可行的。

在对待“太极拳能不能自学”的这个问题,我非常赞同吴惇老前辈的观点。

他说:太极拳的名称是近百年才有的。是千年来民间武术的发展,因为在武术中吸取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家的阴阳太极图文化,在清末明初才把这样的武术取名太极拳。

在民国时代很多文人又把这项运动种中医养生文化相融合,发展成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太极拳。文化就是我们的老师。其中学文化悟性较高的人,就是初学者的老师。学生比老师悟性更好,就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自学太极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下细功、求长劲才可而为。

本人认为: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学拳?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会有计划、有行动,也才会有实现目标的决心和方法。

二是要找准学习的途径。太极拳它是很抽象的,有些东西难以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这就要习拳者既要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阅读太极书籍及相关文章,并对照书籍内容、光盘反复学习琢磨、精雕细琢、举一反三。同时,要走出去,多与拳友切磋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体会与改进自己的拳架,只要下足功夫,必会学有所成。

三是学拳先学做人。俗话说,德有多高,功有多深。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可见尊师重友这一点非常之重要。陈照奎曾说:“没有八辈子德行的人,学不好太极拳。”这就说明了一个人的品行在学拳中的重要性。至于一些外在的东西,要根据自身条件的优劣来选择。自学太极拳的要求是方方面面的,关键还在于要把握好“为什么要学、怎样去学和学成后如何示人"这三点更为重要一些。

如今, 太极已根植我的灵魂深处。它优雅玄妙,刚柔相济,不急不躁、稳稳当当是它的个性,有着鹤立鸡群、俯瞰众生的气魄,它教会了我淡定、从容,宁静而修心。

我从内心真心表白一句:感恩太极,此生有你!战“疫”之后,我也希望有太极梦想的人,一同加入太极队伍,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广告)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