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人如何过春节?

 鹭客社 2020-07-02

在我内心深处,总认为儿时的春节才是春节。


在我内心深处,总认为儿时的春节才是春节。那时候在节前二周,家里的老祖母就开始张罗着准备年货了。先会让我和弟弟到米店买回来糯米和大米,在各木桶里装上米倒入水泡上一天。然后提着泡好的米,面粉袋,勺子,木板凳来到父母亲单位食堂的石磨前。这圆形石磨是食堂在作粮食加工时用的。是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我们做的活就是把米磨成米浆,我和弟弟不停地推着长把手再顺着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推拉,保持着匀速,祖母在每转4到5圈加入泡过水的米粒,伴随着石磨转动的"吱呀"声,乳白色的米浆源源不断地从石磨的沟槽流入接着的着面粉袋中,这时空气中弥漫出一股清新的米香味。磨毕,将满是米浆的面粉袋口扎紧用上层的石磨盘压住一晚上把多余的水份挤出。然后,糯米粉的伴上红,白糖倒入盆盘中,再放入蒸笼蒸熟,对了,在年糕中间放上一枚红枣或点个大红点以示吉利。普通米磨成的浆粉就做萝卜糕和金瓜糕,就是将白萝卜和南瓜搓成丝和上米浆糊蒸熟成糕。蒸熟的各种年糕大盆小盘可以吃上很久,但过几周都要再上蒸笼蒸下,以防发霉。。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萝卜糕了。糕内还有加进去的小虾米,爆炒过的肉末,切成块,在平底锅上一煎,那萝卜,海鮮味和肉香至今忘记不了。最无可奈何要做的就是帮着妈妈做节前大扫除了。房间的墙壁,橱柜顶都要清扫得一尘不染,玻璃窗和窗框要擦得明净透亮,桌椅腿还要一根根地洗擦,好似终年累积下来的尘埃,都要在此时一扫而光。还要洗被褥,因为当年还没有洗衣机,这些厚大的布料全部要用搓扳靠妈妈一点点地搓洗。接下来高兴的事是请裁缝量体裁衣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平日里并不能随心所欲地置办新装,只有到了春节才可以潇洒一下。真正穿上新衣的日子,还得等到大年初一这天。除夕午后,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宰鸡杀鸭,包五香,炸肉丸子,一定还有一条糖醋鱼和糖醋排骨。这样的菜式一成不变,我们家传统的年月饭。菜全都摆上桌了,在桌子的中间还放着一个铜制,中间烧着木炭四周有6格隔开着的暖鍋,这是作为汤锅,看着中间红红火势的窜高和锅中鱼丸,蛋饺等各样汤底冒着热气煮沸,一家人围着炉兴高彩烈地吃着。大年初一醒来,手立即探往枕头下方,然后摸出一个用红纸包着压岁钱的红包。这是母亲在我们睡着时悄悄地塞放在枕头下,好像从懂事起收到的都是一块钱。我们家初一的早饭是用整根的菠菜烫一下打结成团和也打过结的金针菜,豆腐煮成甜汤,配沾过 蛋后煎成金黄色的年糕,老人家说吃了可以长命百岁。吃饱后就跟着父母亲去给亲朋好友拜年了。侍到傍晚回家后我们姐弟都从口袋内掏出糖果数数共收获了多少颗软糖、硬糖还有收了多少红包。

父亲在节前就买来了冒出嫩芽的水仙花花茎,用把刻刀雕刻,能让叶子长成弯曲呈螺旋状,还可控制花茎的高度,甚至大约在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刻算出来。刻完后放在椭圆的盆中,再放入淸水和彩色石头,便是一盆有诗意的盆景。放在向阳的地方,慢慢地看叶子长出,翠绿欲滴,水仙花朵也不迟不早地在春节时开放了,它的花朵银白,轻轻地托着乳黄色的花蕊,在冬天里 吹香弄影,带出了春意和喜气。

小时候,要过一天都会觉得漫长,尤其要等到那个穿新衣,放鞭炮的农历新年,更是遥长得好不容易才盼到。现在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好像才扫完屋前的落叶又绿树成蔭了,也仿佛才拆开薪水单,转眼已经在核对退休金的明细了,方感叹光阴似箭,流年似水。

过年了,才想起久违的石磨和年糕,家乡味道的年菜,数着压岁钱时的喜悦,这些都留下非常美好的回忆,在脑海深处记下了我们童年、少年时的幸福和欢乐。

作者简介: 杨志坚、厦门人,1956年出生,旅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