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安记忆:蔡店里109号

 鹭客社 2020-07-02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蔡店里109号,一座很有味道的老房子。屋主是本文的作者蔡伟强与其弟弟蔡伟宏。我曾在那里与厦门的一些文人吃饭,一边喝砂锅焖的土龙番鸭汤,一边不时溜出来看看前庭的花花草草。这精心布置的花花草草绕院一周,竟有数百种之多,为蔡伟宏所植。兄弟俩,都是老牌大学生,一位兽医专业出身,一位植物学专业出身。他们一起把这间老房子命名为“哇呜小院”。如果能以此“哇呜小院”为核心,将周遭的老房子一并进行营造,或可在环东海域的蔡店打造出一处非常有趣的人文休闲空间。--- 林鸿东 

据传蔡店村是个劫后重生的村庄。受清朝乾嘉年间剿杀同安人蔡牵海上武装集团的牵扯,两三千人口的大村毁于兵燹,大火烧得仅剩一座宫庙,蔡店人四散逃遁,族谱一同被毁,渊源就此迷失。风波平息,冬去春回。故土难离,蔡店重生。蔡姓族群开枝散叶,济阳郡望遍布闽台。

我家的蔡店老屋乃曾祖于公元1899年所建,祖父时年7岁。老屋坐艮(东北)面坤(西南),位于祖祠的震位(东侧),蔡店村的震面(东边),其屋后为蔡加德老屋,再东即为蔡店与霞洋村的界沟(村人俗称坑沟)。老屋原为前后两进两遊廊抄手的九间大厝,解放前的时局致家道中落,前进(落)坍塌又力弱钱窘弗能复建,沦为公地被人所用。现存后进(落)为一明两暗开嘴厅两申脚的清水砖大厝,庭院宽明是为原两进(落)大厝的天井。门牌号编为“洪塘头蔡店里109号”。

曾祖造屋,实非一己之力。其生养四子,老么蔡温月即为乃祖。大女出阁(现集美区)英埭头兑山李家,后随夫下南洋谋生,又接其两兄弟出洋。华人勤勉,钱、物及药品不断回输。因着南洋的反哺,曾祖乐善好施。据蔡店的人瑞蔡珠回忆,曾祖名蔡厉,屡助村人于四时不接、病痛难捱之际,受到交口赞誉,是“蔡店村的功臣”,村里人总是尊称曾祖母为历婶婆

乃祖蔡温月,娶妻林双花,为同安出西门外首富潘涂村林大出之妹。是时,曾祖家殷,蔡林齐眉。

双月花开,蔡家再迎新人。祖父先有二子二女,女大如花,男为俊材,老屋迎来高光时刻。

某年,同安县举行“脚踏车竞速比赛”,其二子力拔头筹,县长亲授“迎头赶上”牌匾,老屋蓬壁生辉。

大女儿嫁与南洋的表兄,亲上加亲。一家两代下南洋,祖父家境更加膏泽,亲邻倍受其光。

日本侵华和太平洋战争,哀鸿遍野、邮传断绝,祖父生活陷入困顿,俩子相继病亡,家中次女独存。“无后为大”。祖母抱养娘家女,意在“引弟”,天遂人愿,蔡家又诞下一女二丁。二子后为乃父蔡通来、乃叔蔡再添。

时局动荡、缺医少药、温饱无常。祖父壮年仙逝,富家小姐出身的祖母只能强撑身体下地学做农活,不几年便步祖父足迹而去。家中抛下三个孤儿:十五岁的林琪、十岁的通来和七岁的再添。

春来雨勤,青黄不接,勉为其难的养姐搂着年幼的弟弟,泣泪不止。凄凄惨惨戚戚。其时,老屋至为惨淡无光。

幼小的再添被其二姐蔡梅接到丙洲夫家生活,与他的大外甥一起同入学堂。稍大的通来由其娘舅接到家中杂货铺当学徒,培养“吃饭”的本领。半大的林琪暗下决心,宁愿固守老屋薄田抚养幼弟成人。亲缘血浓,长姐如母。

兄弟俩人小鬼大,头脑聪明。通来从杂货铺记账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就向弟弟学写字、学字典,从此开启了他自学成材的文化之旅,兄弟两人把老屋当课堂给村人“扫盲”当起了小先生。因为勤勉又聪明,通来被政府抽调加入土改工作队。

1955年春,刚满二十岁的通来参军,再添留守老屋。从此,兄弟两人划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父亲历经军转和工厂下马回乡,任为生产队会计,后又起用为公社企事业负责人。乃叔因为巧思灵手成为大队广播站和队办企业的带头人。这是后话。

入伍之际,机缘巧合,通来偶遇未来的岳母,牵成一桩美好姻缘,蔡通来、柯丽花,成为我的父母亲。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蔡店村属海防前线。老屋明堂宽宅院成为军营的首选,驻扎了连部和马队。解放军刷的政治口号和生产队计工表,至今在老屋厅壁上历历在目,其情其景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当教师的母亲手忙,把孩子交予解放军战士,白面馒头蘸辣椒,吃得我嘴辣、屁股辣,小手抓花了脸,惹得大人哈哈笑。

堂弟每天听着他爸开起的大队大喇叭,站在老屋厅堂口“钤条石”上高歌《东方红》,内心充满自豪。

工厂下马返乡后,父亲在老屋庭院“大边”(左侧)手植一株吕宋芭乐,每到果熟飘香之时,就是自家的孩子与邻居孩子们斗智斗勇的时候。数十年前,芭乐树已凋头敝尾了。孩子们的“猫抓老鼠”游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各分东西。

乃叔在老屋庭院种蘑菇,顺手植下两棵龙眼树,绿荫如盖,2016年莫兰蒂台风吹翻倒了“大边”(左侧)的那一株。2019年,弟弟与堂弟发兴,兄弟姐妹支持,将十数年罕有人迹的老屋收拾整理,兄弟合力扶起半条命的老龙眼,几近荒废的老屋庭院种成百草园,成为有“古早味”,适合休闲的农家庭院,弟弟将之命名为“哇呜小院”,连鸟儿也来到我家的老屋筑巢,应了“室有迁莺瑞”之语。

老屋堂前,常忆父言,“长子举头旗”“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兄弟姐妹皆科班、拔尖人材、高级专技,政协委员,我辈既已出就非平材。下一辈也已步入社会站住了脚跟。

蔡店老屋“哇呜小院”的先人们能否捻须而笑?

随着厦门“高颜值高素质”的海湾城市建设,蔡店村面临着整体拆迁之虞。闽南古老的村落逐步在建设中消亡。蔡店村的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希望将蔡店村集中连片的数十栋老屋和祖祠以及池王宫庙进行保护利用,以期传承闽南传统文化,留住蔡店村复兴之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