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017版)

 脑健康 2020-07-0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大型随机试验已经证实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对中度到重度的无症状的或症状性的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在心脏和普通外科手术之前,对于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进行预防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干预,其益处尚不能肯定。

有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征的患者,建议行阶段性的分期手术而不是联合手术。

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前,在合格的血管实验室,在使用有效的标准的前提下,超声多普勒检查足以可靠的确定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评估局部解剖。如果这些标准不具备,则需要额外的影像检查来判断狭窄程度。

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前,建议口服阿司匹林(81~325mg/日)并在术后一直坚持下去(Grade 1B);如果对阿司匹林过敏,则建议改用氯吡格雷。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建议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前开始他汀治疗或已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前提下继续继续服用(Grade 2B)。他汀治疗能减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对于无症状的患者,现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并不能具有相似的益处,但是依旧因为其它原因而被坚持服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前,我们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来减少因为使用异体材料而可能出现的手术区域的感染(Grade 1B)。抗生素应当在24小时内停止。

可以在局麻或者全麻下(颈丛阻滞可有、可无)来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就并发症和死亡率而言,没有证据支持某一种麻醉技术会优于其它。

就卒中发生率、死亡率或其它残废率而言,没有证据支持不同的斑块切除方法存在差别。

在颈动脉阻断之前,病人需要全身抗凝。手术结束后,建议采用鱼精蛋白逆转肝素的抗凝作用(Grade 2B)

在斑块切除之后,我们建议采用补片修补缝合颈动脉(Grade 1B)。常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补片的使用能降低卒中和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机会;没有证据表明一种补片(人工合成、静脉、小牛心包)能优于其它。

手术完成之后,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和血压需要严密监护。通常维持收缩压在100~150mmHg。低血压和高血压都能导致相反的作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介于0.5~3%。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心梗、卒中、高灌注综合征、神经损伤、腮腺炎和出血(能导致颈部血肿),以及晚期的颈动脉狭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