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印章,大问题——以腾讯“逗鹅冤”探讨曹某等人伪造印章可能涉及的刑事风险丨礼念

 行者无疆8c3m05 2020-07-02

作者:吴毅伟

律师

专注领域:海关行政复议与诉讼、走私犯罪及其他刑事案件辩护、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6月2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一则民事裁定书,原告方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被告方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起因是去年腾讯公司和老干妈公司签订推广协议,由腾讯公司投放资源用于老干妈油辣椒系列推广活动,但在腾讯公司已依约履行相关义务后,老干妈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约定付款。腾讯公司多次催款仍分文未获,因此不得不依法进行起诉,申请查封、冻结老干妈公司名下价值1600余万元的财产。

此后,老干妈公司于6月30日发布正式声明,称经核实,老干妈公司从未与腾讯公司或授权他人与腾讯公司就“老干妈”品牌签署《联合市场推广合作协议》,且从未与腾讯公司进行过任何商业合作。7月1日,贵阳市公安局双龙分局通报,曹某等3人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冒充该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签订合作协议,目前3人已被刑拘。

贵阳市公安局双龙分局在警方通报中只是称犯罪嫌疑人曹某、郑某利、郑某君3人涉嫌犯罪,并未指出具体罪名。犯罪嫌疑人曹某、郑某利、郑某君3人可能涉嫌什么罪名呢?

1

诈骗罪、合同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造成被害人损失的行为。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是普通罪名与特别罪名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在于合同诈骗罪还额外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本案如果符合诈骗罪的要件,显然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曹某等3人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腾讯公司状告老干妈公司,以服务合同纠纷请求查封其1624万元财产,原有媒体报道该纠纷系缘于老干妈公司未依约支付在腾讯公司投放的1000多万元的广告费。但现在的真相是曹某等3人冒充了老干妈公司,这就导致腾讯公司1624万元的广告费无法收回,造成了腾讯公司1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老干妈公司称是腾讯公司遭到了诈骗,那么,曹某等3人构成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吗?本案中,显然具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及陷入错误认识的要件,但构成该罪同时还需要考察其他要件,如腾讯公司投放的广告服务能否被认定为处分财物?

在我国刑法语境下,财物可分为物品与财产性利益,诈骗罪其实可细分为诈骗取财与诈骗得利。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财物被解释为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为货币的物质利益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货币的其他利益如会员服务、旅游等,后者的犯罪数额以实际支付或者应当支付的数额计算。参照上述规定,腾讯公司的广告服务显然也可以被认定为财产性利益,进而被认定为财物。

但本案认定为诈骗罪仍有一个极大的障碍,这就是取得财产的要件,即财物应由受骗人占有转移至行骗人占有。换言之,受骗人所处分的、所丧失的财产与行骗人所取得、所占有的财产,必须具有同一性,受骗人失去的正是行骗人所取得的,这在学理上叫做“素材同一性”。

我们再回头看贵阳市公安局双龙分局通报中披露的案情,“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腾讯公司在推广活动中配套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之后通过互联网倒卖非法获取经济利益”,曹某等3人获取的并不是腾讯公司提供的广告服务,因此就1000多万元的广告服务不能构成诈骗罪,上述服务是曹某等3人欺骗所致,但并非被曹某等人骗取,这里就缺乏素材的同一性。因此,就1000多万元的广告服务,曹某等人不构成诈骗罪,亦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至于其获取的游戏礼包等,因详细案情并未披露,有待根据具体案情判断其是否为欺骗行为直接导致,再考虑是否认定构成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但虚拟财产是否为刑法上的财物同样存在争议)。

2

伪造公司印章罪?

伪造公司印章罪规定在《刑法》第280条第二款:“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本罪是指没有制作权限的人,擅自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同时该罪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罪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自己公司伪造其他公司印章(尤其是有分公司、子公司的集团类公司)或者自己公司的印章被别人伪造的行为。

虽然刑法在伪造公司印章罪的罪状表述中,并无情节严重、情节恶劣的要求,司法解释也未对本罪具体的追诉标准作出规定。但这并未意味着所有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一律构成本罪,仍应当结合《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进行判断。具体到本案中,曹某等3人伪造公司印章,冒充老干妈公司与腾讯公司签订合同,造成腾讯公司巨额财产损失,显然不能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笔者认为曹某等3人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罪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律师建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的一枚印章极有可能会导致大问题,各有关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规范完善印章管理,构建内部风控机制,有效防范刑事法律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