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是枝裕和

 真友书屋 2020-07-03

樋口尚文,日本著名的电影评论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影评,凭借着精湛的文字、丰富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与众多经典的日本影像作品一起构筑了电影内外的精彩。

他眼中的是枝裕和,是同窗是知己,是兄弟是战友,更是另一个自己。

  interview⋯⋯樋口尚文  

▲ 樋口尚文

知日:在你看来,电影评论家与导演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樋口: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艺术,其中奥妙深不可及。作为作家也好导演也好,很多人可能没办法体会到自己的优点与特色。我们作为影评人,起到了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更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更高的「认识」的作用。也正是这个「认识」,是刺激他们、鼓励他们可以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的最好的动力。

▲ 在早稻田大学任教的是枝裕和,在课程《电视论》上,坐在最后一排与学生们一同观影

具体来说,不只是是枝导演,像岩井俊二导演这样同一代的导演都会时常对我提到:「是你的文章让我们想要描述的事物和想要勾画的线条变得清晰起来。」我很感谢他们的信任,对我来说这是最高的褒奖,这也正是影评人与作家之间最「和谐」的关系。

知日:《海街日记》当中的长女,或许代表了一代人的特点,她的形象也有着是枝导演的影子。作为是枝导演的朋友,你对此有什么愿意分享的看法吗?
樋口:是枝与我,都有被陈旧古老的大和精神所束缚的地方,又有向往像现代年轻人一样潇洒自由的一面,这就像被吊在半空中毫无分身之力,既无法放弃又无法前进。也正是这样的困境才使是枝作品当中环绕着那种悄然无声但却非常纠结的嘶喊。

我们都是1962年出生,我们那个年代的日本不同于现在的井然有序,那是一个空前绝后的、疯狂的年代。比如连环少女拐卖杀人案的凶手、奥姆真理教宣传干部A氏等当今无法想象的人物,在那个年代震撼了世界。

▲ 反思奥姆真理教的电影《距离》(2001)

巧的是,这两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头脑派,又都是朋友的朋友这样相对比较近的关系,所以没有办法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办法面对那些因为社会情势与人们内心的碰撞而产生的火花,却还装作无动于衷。

虽然他们是长期闭塞与安定的社会制度体系的牺牲品,虽然过于极端,但他们内心中那些无法掩盖、无法控制的能量,绝对不能视而不见。

▲ 探讨家庭伦理困境的电影《如父如子》(2013)

与其说通过作品风格的定位来影射社会,不如说影射自己。那是一个单纯的、敢爱敢恨的、用最纯粹的眼神张望自己心中美好圣地的自己。产生这种自恋心态的原因在于,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限安定的生活环境中,促使我们都拥有一颗脆弱的心。年轻时的我们把世界看得太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接受了这个自己编织的谎言,但又不愿承认也无法面对。

▲ 《小偷家族》(2018)

1962年出生的人们在一个没有缝隙的天堂般的日子里失去了判断能力,没有敌人没有友人,没有好人没有坏人,更不知道什么是主张什么是呐喊。虽然现实生活终有一天告诉我们那是梦,但是于我们而言那却是事实。

当事实被告知是梦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瓦解。不免会有一些无法回归到正确轨道上的失足暴走的人。失意缄默与失足暴走这两者的差距,从根本上来看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在价值观错乱之际即便是以卵击石也要保护自己的迫切愿望。

▲ 《小偷家族》(2018)

具体来说,用《海街日记》里的人物故事来打比方会比较浅显易懂。

一边鄙视自己的父亲因为婚外情而使家庭破裂,一边又与堤真一饰演的医生维持男女关系,但理智告诉自己不能胡作非为,绫濑在全篇当中为自己撑起保护伞,那些自私的行为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也正证明了刚才所提到的脆弱的心导致的手足无措。反而是对父亲没有记忆的三女夏帆,既没有爱也没有恨,所以可以活出由内而外的自由。

▲ 《海街日记》(2015)

如果是被迫选择性地成为「后现代导演」的人们,或许不会对画面感有过多的他人无法理解的要求,用高端电子设备随意取景便可成为「作品」。但是就像绫濑饰演的长女那样,是枝没办法做到放过自己。而去尊敬去理解他这样的已经绝种的日本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德呢。因为像这样的人虽然不够聪明但是很真实。

▲ 是枝裕和

这样的解释虽然有些暴力,但是或许是最容易理解的吧。总而言之,我们这代人,就是无法轻装上阵,永远与自由无缘的一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