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忠源国画作品鉴赏

 泊木沐 2020-07-03

徐忠源老师的作品,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草木花卉,或工笔重彩,或识墨写意,及至书法题款,皆兼而得之,无不精到而生大气象,无不别开生面而极具形态之美,富有时代气息而充满生机,绕生韵味而兀见灵性。

家中有竹,必然是极具风雅之事,虽说自古“文人相轻”,但对于竹林七贤却有着莫名的推崇,对于竹林,也多了一份特别的宠爱,而竹在徐忠源老师的艺术审美下,以竹造美,熊猫也以竹而更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推开竹篱,置身一角,以熊猫为整个画面的主旋律便跃然纸上,而饰以竹合理搭配,衬托,立意新颖,技法多变,在似与不似之间抓住熊猫之情,理,神,态,将各种各样的熊猫人格化而具有人之灵性,各显其神,跃然纸上,立地有痕,憨态可掬的样子正是徐忠源老师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祝福,他用淡定的情结悟得万象真谛,虑其精要,得其精神。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画家采用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意境,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观徐忠源老师的山水,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理想与现实的妙合, 他画中所刻画的人物不论思逸神超的古代文人抑或现当代的雅士还是数风流人物,只看今朝的英雄形象,仔细品来都呈现着一种物我两忘,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的韵致,这是作者的心灵感应与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的交融渗化,这也正是徐忠源老师“以形写神”折射出来的艺术追求,观来,可心生思考,可心生清静。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讲:“空灵中传出在震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徐忠源老师的画作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发人联想,必然与其笔墨和创造的幽深意境分不开的,在他的笔下,以鹰为艺术的载体,藉以传达心灵的追求,“雄姿挺拔傲苍穹,自在崖巅领万峰”,画为心声,画品即人品,实则鹰的状态就是自身情感的流露和所崇尚的美的体现,翱翔的天地,变幻的风云,在其眼底,一览无遗,飞翔于天地之间,别有一番力量和勇气,这也是徐忠源老师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带来的人生境界的综合体验。

徐忠源老师数十年来俯首默默,孜孜以求不倦学艺,用心体悟生活,为艺一途,无疑让我们多了一份期盼。我们坚信他今后会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徐忠源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