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水织出云锦来

 彩虹文台 2020-07-03

彩虹文台欢迎您

诗歌丨散文丨随笔丨小说

点关注可弹出隐藏内容

   

汗水织出云锦来

作者|刘敬森  主播|女人茹兰

编辑:彩虹文台(zwjchwt)

点上方绿圆圈可聆听

我家的橱柜里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大幅七彩的老粗棉布,那是母亲在我结婚时特意留给我的。母亲原来是村里有名的织布能手,家里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穿衣所用的布料,包括床上铺的被单,都是母亲辛辛苦苦一尺一寸织出来。后来织布机即将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母亲特意留下了最后一卷老粗布,我们兄弟姊妹每人一幅,母亲说算作一个纪念吧,恐怕以后真的用不上手工织的棉布了。每每看到这一幅七彩的老粗棉布,我的眼前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母亲纺线织布的一幕幕画面来。

母亲是什么时候学会织布的,我不知道;织布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我又说不清楚。只记得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母亲摇的纺车是不分昼夜地响。纺线之前,需要将棉花轧好,弹成纤细柔软的棉花绒子,再用一根筷子般长短光滑的细棍卷起一团,搓成一条条雪白的捻子,然后摇动纺车,在木锭子上抽出细长的棉线来。顺时针摇动纺车,是将捻子扯出棉线,然后逆时针反转,可以将棉线缠绕在锭子上,如此循环往复,一个个纺锤型的线团就成了。应该说,纺线是真正织布的开始。纺线看起来容易,真正操作起来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我看母亲纺线娴熟自如,就曾经尝试过纺线,只不过两只手笨得像鸭子,要么扯不出线来,要么扯出线来又断掉,还缠绕不到锭子上,摆弄了两下就逃之夭夭了。我小的时候家里农活比较忙,母亲纺线大都是白天做工回来,打发一家人喝完汤洗刷完毕之后,才开始摇动纺车,开始纺线的征程。闲散的冬季,母亲则是白天黑夜不间断地纺。嗡嗡嗡的纺线声响到夜里几点,我是不知道的,因为我早早就在这种特殊的催眠曲中进入了梦想。

棉线纺好以后,要用拐子绕成线圈,然后打浆,将线圈浸泡在面浆里,大概得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再用清水涤净,悬挂在早已架好的横梁上沌线子,以增强棉线的粗壮力。沌线子是出力的活,沌线子的时候,与母亲年龄大致相当的大娘婶子就会来帮忙,你一句我一句,咯咯的笑声和着清淡的面香味和,伴着有节奏的沌线子的声响,演奏着一曲和谐的沌线交响曲。沌好线子之后,要用颜料泡染成不同的颜色,然后要用落子落线,还要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然后才能进入织布环节。大大小小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每件产品都包含着繁复的劳动,必须全部细心细致完成。织布,真的不容易!

在外行人的眼里,所谓的织布就是纱线上了织布机以后开始的环节,这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坐在织布机后端的坐板上,脚踩两个蹬板,次第交错,织布机上扯拉好的经线在两个缯的作用下也相应次第交错,在机杼前交叉成一个三角形的通道。经线每交叉一次,织布梭子在通道里穿梭一回,扯拉的棉线作纬,在有节奏的机杼的挤压作用下,纵横交错、不同花纹的棉布就逐渐显现了。母亲织布的技巧异常熟练,但见梭子来回穿梭,让人眼花缭乱,耳畔机杼声声,和谐悦耳。功夫不大,就得往后卷上两尺棉布,那速度,那技巧,让人叹为观止。我上初中时,每次搭夜班回来,只要见母亲还在织布,往往就劝她歇歇,自己上去学着织几把,技术也慢慢由生到熟,乐此不疲。隔墙邻居是我的堂兄弟,大我几岁,晚上闲着没事,也时常到我家串门,见我织布,他也尝试着学,母亲就在旁边指点,他也慢慢织熟练了,我们就比赛织布,母亲就在旁边笑着看,乐观其成。

手工粗布纯棉含量100%,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环保产品,产品舒适、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抗静电、不起球、透气性强,还具有独特的自然按摩特点,能增加人体的微循环,调节神经、改善睡眠质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老式的织布技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农村的老织布机也慢慢被淘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原来用织布机织的布更是越来越少了。母亲留给我的七彩老粗布我一直未舍得用,我知道那上面不仅凝结了母亲夜以继日的汗水,更凝结了母亲对儿女无法言表的爱心。每每看到这幅老粗布,再看看身旁步履蹒跚、头晕眼花的母亲,一种热流一种责任就涌动在我的心头……


▼作者:刘敬森

▲朗诵:女人茹兰

作者简介:刘敬森,笔名秋之若水,山东曹县人,曹县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全民悦读菏泽阅读会副主席。生于乡土,长于乡野,淳朴民风,默化成长。常以细微之心去歌颂生活的美好。坚信爱好写作,一路阳光。作品散见于《山东散文》《山东教育》《牡丹晚报》《鲁西南文学》《曹城时讯》《鲁西南作家报》《曹风》等报刊杂志及多家网络平台。

诵者简介:白美荣,微信名,女人茹兰。热爱生活,从小挚爱朗诵,希望做一个气质如兰,温婉如莲的优雅女人。希望用文字和声音传递一切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