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永康《人文三泸》连载16:希望在永宁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2009年10月15日。叙永县干部大会上的讲稿】

希望在永宁[1]

——从历史发展的走向展开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县委宣传部热情邀请,要我在这里发言。我对叙永知之甚少,只能就闻见所及,谈一点认识和体会,以供参考。叙永古名永宁,叙永很有希望,所以,我发言的题目就叫做“希望在永宁”。

叙永为什么叫“永宁”?

亘古洪荒,巴蜀是片大海。沧海桑田,形成了四川盆地,叙永县就处于这个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后来人文进化,云贵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四川盆地,主要是汉人。处于这二者之间盆周山区的叙永,既有汉人,又有少数民族。这就使得其自然地理和人文状况,既具有与云贵和四川内陆分别相同的特征,而又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等诸多方面,既与四川内陆相同,而又不完全一致。

秦汉时期,今日云贵和四川的黔边一带,被称为是“西南夷”,司马迁的《史记》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今日叙永古蔺等处,都是夜郎国的势力范围。唐太宗秉承隋制,任命程咬金为泸州大都督,建节开府,开发泸南边面,经过程咬金和他后继者几十年惨淡经营,在今日的叙永古蔺一带,建置起羁縻州。就地任命少数民族头人为刺史,生杀自专,职务世袭,只在名义上接受中央的管辖。在汉族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这里是徼外蛮荒之地,而当地少数民族民人,则又难以忍受汉族官府的压迫和剥削。民族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史不绝书。

北宋熙宁末年,也就是公元1078年前后,这一地区的乌蛮(彝族先民)头人乞弟起事,攻打江安,兵向泸城,朝野震动。进剿宋兵主帅韩存宝逗桡不进,兵连数年,皇帝震怒,斩将易帅,并从陕西、宁夏等调兵增援,这才镇压下去。宋元交替,蒙古方面试图从四川浮流席卷江浙,受阻于南宋沿江构筑的“山城战略防御体系”。蒙哥大汗亲征,在钓鱼城中炮身死。其后,忽必烈“乘革囊以渡金沙江”,攻破云南,从南向北,回师进攻四川。元王朝平定四川的至元十五年(1278年),深知古、叙、筠连战略地位重要的元世祖忽必烈,立即在这里建置西南番安抚司(后升格为西南番总管府)。至元二十五年,又把这里正式建置为“路”,主管一方军政,由省直辖。为了企求长治久安,取名为“永宁”。

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平定四川,建置类似于现在军分区性质的永宁卫,洪武八年,又把当地的永宁长官司升格为永宁宣抚司,作为职务世袭的土司政权,就地委任当地少数民族头人为宣抚使。构筑东、西两座土城,以东城为宣抚司治所,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西城驻永宁卫,属贵州都指挥使司。

明代永宁城内,办起了儒学和医学,有的土司头人,还把子弟送去京城的国子监读书。在科举录取名额上,明、清年间,中央政府对永宁地区给予了一定照顾,熊文灿、刘光第等好些外地学子,都前来入籍或者冒籍应试。明世宗嘉靖年间,状元杨升庵充军云南,往来行役经过,留下六十多篇锦绣诗章,旧编叙永地方志书上说,打从来了这位状元,叙永人始识向学、为诗。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但也说明,外地人员往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术交流,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地方文化教育的良好发展,逐渐奠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事反明,占领重庆,攻破泸州,进围成都,战祸蔓延川黔,兵连九年,才被镇压下去。作为善后措施,明王朝改土归流,撤销永宁宣抚司,改设叙永善后厅(后改称军粮厅),由中央直接委派不世袭的官员(流官)施行治理,隶属设在今日宜宾市的叙州府。

明清之际,叙永地区战乱频仍,张献忠余部和南明王朝残余武装力量,吴三桂叛军,先后都曾占据叙永。奢氏土司后裔,也在云南镇雄谋求恢复土司世袭。一闹就是几十年,直到讨平吴三桂,这才最后平息。

为了刺举一方,清王朝曾于康熙元年(1662年)在叙永建置永宁分巡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六年,撤销。康熙九年,改置于泸州,但仍然叫做“永宁道”。

雍正八年(1730年),叙永军粮厅升格为与府同级的“叙永直隶厅”。不设知厅,只设副职“同知”主事。

人类总是在水边最先出现并且发展起来。永宁地区也是这样。滇黔边万山深处的道道涓涓流水,在今日叙永城下汇成大河,流下高山,摊破深谷,奔腾112公里,从南向北贯穿叙永,穿过纳溪注入万里长江。这条河流,是夷汉物资交流的主要通道。宋代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记载说:

阿永,乞弟子也。元丰(年)间,乞弟既效顺,愿岁进马,以见向化之心。官以银、缯赏之,所得无虑数倍。其后,阿永(部)所献之马(数),岁增不已。政和末(1117年前后),始立定额。每岁冬季(至节)后,蛮以马来,州遣官视之。自(今叙永县)江门寨浮筏而下,蛮官及放马者九十三人,悉劳飨之,帅臣亲与为礼。诸蛮从而至者,几二千人,皆以筏载白椹、茶、麻、酒、米、鹿豹皮、杂毡、蓝靛之属,博易于市,留三日乃去。马之值虽(只)约二十千,然揆以银彩之值,则每匹可九十余千。自夷酋以下,所给马值,及散犒之物,岁用银帛四千余匹两,盐六千余斤,银则取于夔(州路)之涪洲(今涪陵)及大宁(县诸盐场),物帛则果(今南充)、遂(宁)、怀安(今金堂县)

这就是说,北宋末年,每年都有一两千人的乌蛮阿永部落同胞,沿永宁河浮筏而下泸州,与官府进行牵连众多军、州地方财政的朝贡贸易,并在市场上连日开展更大规模的民间商贸活动。

开放边境贸易,夷汉相安。元代建置永宁路,这条对于泸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河流,也就正式得名为永宁河!

永宁河水落差大,激流湍急,巨石横亘,舟楫不通。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敕令戍守四川的景川侯曹震,率领所部官兵筑路开河,凿通江门大峡,永宁河上,船舟得以通航;驿路,也沿河修通到黔边的雪山关。其后几百年间,永宁河谷一直是联系四川与滇、黔的重要水陆通道。经由这条商路上运滇黔的盐米布帛、下运泸州中转的山货土产,每年几十万吨。如此巨大的物流产业与转口贸易,造就了历史上沿河纳溪、江门、叙永以及流域辐射地区的贵州毕节、瓢儿井和云南曲靖诸多城镇的经济繁荣,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永宁地当川滇往来的主要通道。唐代兵伐云南,两次出动四川部队,都是取道永宁进攻。唐军败没以后,云南与内陆几百年不通往来。洪武十四年,明军胡海洋、郭英部队“从永宁以趋乌撒(今贵州省威宁县)”,与从湘西入滇的明军会围曲靖,平定云南,重新开通了这条川滇古道。为了保持这条道路的畅通,朱元璋命人带上他的《敕令》前去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要求土司长官开辟从永宁穿过毕节以去云南沾益的驿路。这条古道的重新开通,巩固了明王朝对滇黔的统治,也促进了叙永的发展。

永宁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915年,袁世凯叛国称帝,蔡松坡将军在云南倡举义帜,率七千护国军经由这条古道开进四川,与北洋兵血战,再造共和。1938年,泸县专区八县农民钢钎、锄头加汗水,修通从隆昌经泸州沿永宁河谷上行,大体沿着曹震当年所修驿路走向、全长272公里的川滇东路川境段,与滇缅国际大通道连通。八年抗战,海外盟国援华战略物资,主要经由这条通道运到泸州中转;大后方出口物资,也主要经由这条道路运出国门。叙永作为这条公路在四川的第一站,运输和商业,一时臻于鼎盛。抗日战争的胜利,永宁河功不可没。

解放以后,随着铁路修通和行政区划的几度调整,滇黔边物资不再主要运来这里集散,永宁河航运衰落,几百年辉煌的叙永,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面对困难,历届县委、政府坚持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奋斗,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正在谋求叙永的更大发展。从中,我看到了叙永县的成绩和进步,看到了希望在永宁。

三省通衢旧永宁(王成林摄影)

希望在哪里?

中共叙永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发展要永远可以持续。为此,就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要和谐,人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要让全体人民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从这样的考虑出发,发展叙永,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总体发展规划,把方方面面的事情综合考虑好。这种考虑,要充分考虑当前的实际,也要注意历史走向和人文底蕴。

一、正确进行城市定位。历史上的叙永,曾经是滇黔边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现在,也还是四川省边境贸易开发区。西南出海辅助大通道贯通了;铁路,修通了;高速公路,很快就将通车,面对新的交通条件,我们应当考虑叙永的城市定位,更加科学地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在发展商业、物流、边境贸易及其相关的第三产业方面,多作些文章。

二、着力抓好煤和硫精砂的规模化开采,并且同步做好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讲,叙永是一个矿山资源型的城市。“无工不富。”现在,县委县府提出工业强县,很好。叙永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硫铁矿蕴藏量多达12亿吨;无烟煤,更有16亿吨之多。交通条件的变化,给叙永矿山开采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作为地方政府,怎样适应和利用这种变化?把矿山特别是煤和硫精砂的开采搞上去,特别应当科学规划,大力组织实施。

这里,不容回避的是生态环境问题。近年,县里痛下决心,全部关闭了硫精砂矿山,关闭了包括江门造纸厂在内的大小纸厂,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保护环境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历史造成的环境破坏已难以恢复,这个教训太惨重、太深刻,我们再也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换GDP了。矿山是一定要开采的,但是,一定要集约化、规模化开采。

三、抓好“人口”这个根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几十年来,县里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力求帮助农民富裕,好不容易总算脱了贫。但是,冷静地看,叙永农民还并不富裕。为什么?择其要者而论之,自然状况较差,由此而造成的信息闭塞,人口素质整体偏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生产力相对落后,计划生育难以深入人心,人口控制不下来,我们的扶贫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人口问题,是制约叙永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我们务必要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的法律、政策和规定,实实在在地控制人口增长。贪图蝇头小利,放纵超生,后患无穷!

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大计是办好教育。国家正在继续加大对于西部的教育投入,叙永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把教育办好,当前,首先要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上大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从叙永的实际出发,高中阶段,不妨把职业教育的规模更扩大一些,让更多的青年学习到有用的生产技能,自食其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效益难以立竿见影,但这是百年大计,万万少不得的。历史上,叙永文人辈出。李盘谷、李锦湘,宋曙,杨伯谦、岳选青,张真如、黄季陆,曾令绥……代有名流。叙永中学堂是川南地区首批开办的新式学堂,享誉一方。向楚、吴芳洁、万慎子等众多蜀中名贤才俊,相继执教永宁。过去可以招徕学人以为己用,现在,只要政策对头,方法得当,应该也能够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把教育办好。不见得都要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书。

历史上的叙永办得好教育,我们的中共叙永县委、县人民政府,也一定办得好教育。只有把教育办好了,叙永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才能够搞上去。办好了教育,人民会感谢我们,人民会永远记住我们!

人口是制约叙永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是巨大的资源。组织对外劳务输出,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农民朋友走出大山,可以学到本领,从而在事实上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挣回来的钱,可以改善家庭生活,还会转化为资本。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文化、技术偏低,他们挣的钱太少。政府有必要组织力量,对他们进行相应技能和法律等方面的培训。这也就是立竿见影了。

四、组织实施名牌战略。叙永烤烟全国七连冠,是最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我们当然要继续抓好。除了烤烟,还有茶叶。叙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产量巨大,明王朝在永宁设置茶马司,购茶换马,贩销青藏。《永乐大典》记载,叙永的“泸茶”质量优良,采制方法特殊,又有药物疗效,是蜀中茶叶的上品。清代,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解放后,罗文才同志每次进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都要捎带定风山出产的“红岩茶”送请毛主席品尝。我们完全可以大做茶这篇文章。叙永肉牛品质优良,曾经是国家级黄牛基地。凡此这些,都是叙永拿得出手的名牌,应当坚持发展,通过加大宣传等多种手段,努力开拓市场,销往大中城市。

五、努力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弃我取。”大中城市近郊区的菜蔬地,已经被占用得差不多了。城市居民的蔬菜、猪肉、禽蛋、水果等副食品供应,越来越依靠外地调运。大城市不种菜,我们就来种。叙永距离泸州、重庆、成都和贵阳都不太远。能否考虑在永宁河河谷地区发展产业化的绿色蔬菜生产和规模化的生猪、家禽养殖,组织农技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品种,养殖、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指导农民,同时帮助他们做好市场营销,把叙永的这些产品销往邻近大中城市。投入不多,又立竿见影。

叙永在经济和人文上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诸如此类的主意,肯定还可以想出很多。总之,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希望就在前头。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对叙永知之甚少,管见陋言,或失偏颇,仅供大家参考,恳切期望不吝指正、批评。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二零零九年十月十五日


[1]  2009年10月15日。叙永县干部大会,

有古蔺人的地方就有古蔺同乡会

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