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一·劳动奋斗】80后王睿,从郎酒销售小白到城市经理的逆袭路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作者陈旭与王睿(右一)

逆潮而上,闻取山巅的酒香


作者 陈旭


“那个曾经用五袋盐巴就可以换一只农村土鸡的地方,却是我成长最多的地方。我觉得通过个人的奋斗努力,不断历练,一定能拿下自己的目标。”
作为一名中国知名白酒城市销售经理,王睿追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与他的性格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不服输”的劲头,让他揣着自己的初心,坚定地踏实自己每一步的路。

助销员的日子,不止有汗水


2008年7月,郎酒天宝洞储酒库迎来了“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批经销商参观团。刚毕业一年,正在做天宝洞酒库保管员的王睿,热情地接待了此次五湖四海过来的经销商客户,他把郎酒的生产历史、酱酒工艺讲得头头是道,让参观人员赞许有嘉。“你刚毕业,头脑又灵活,外面的销售工作似乎更适合你”,一位河南经销商客户的话点醒了他,心中那丝朦胧的念头,轮廓变得愈加清晰起来。10月,王睿毅然辞去了家门口的工作,通过面试进入郎酒销售公司贵阳办事处,而他,将是从还未转正的助销员做起。

跑终端销售市场、用自来熟的办法与烟酒店老板相识,王睿一天的工作就在“走街串巷”中忙碌地进行着。“曙光”、“豆浆”、“糯米团”、“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这些熟悉的标签词,既组合了开始一天工作的桥段,也承载了王睿前行路上宝贵的回忆。一双崭新的安踏运动鞋,在他的脚下活活地走脱了胶,看着鞋前底翘着的舌头,王睿苦笑了,没有过多的自我安慰,只有实在的路还必须一直走下去。就这样,半年的时间里,王睿认识了这个陌生城市里一百多家核心烟酒店的老板……

“那段时间的汗水都不晓得流了多少,我感觉我个人是开拓了眼界,获得了成长的”,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流出的汗水经历了食盐般的苦涩,终究会迎来身心强健后的勃发。2009年贵阳办事处选择了近两百家饭店餐厅开展“老郎酒免费品鉴”活动,王睿分管了从贵大、贵师大等高校招募来的二十多名临时促销员,每天晚上5点到8点半,市内灯火虹霓时也正是王睿最为忙碌的时候,每个促销网点品鉴酒发放是否到位,受众对象是否安排合理,消费者有效反馈有多少,这些情况王睿都要分门别类、一一核实,一直到半夜11点后……“每一家都要跑,偷工不得,不然品鉴酒都发放给后台厨师了,怎么行啊”,王睿幽默地说道。

“4000万”,在2009年来说,已经是个可观的销售数字,正是有如此拼搏奋斗的郎酒人点滴付出,老郎酒系列顶住了压力,全力完成了当年销售公司下达的贵阳地区销售任务。

▲郎酒庄园两河口生态酿酒区

扭转困局,大家一起上


2010年,王睿从助销员转正,担任城市业务经理,角色的转变,不光意味着工作对象和任务的改变,更大的挑战还等着他。

安顺,作为贵州一个中西部喀斯特地貌城市,在当时来说,经济消费不活跃,加上前任城市销售团队营销策略失当,郎酒品牌一年销售额还不足1800万,郎酒经销一度陷入窘境。

此时,销售公司贵州办事处果断调换了安顺办事处团队,王睿跟随接替团队到了安顺。任务安排下来,他定点包干三个城市郊县,其中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销售业绩已处于崩盘边缘,必须扭转当前困局。“实在是太难了,我跑了好多乡寨,五包盐巴就可以换一只鸡,消费能力不高,怎么弄?”破旧立新,才能在这里改换出新的营销局面,王睿这样想着。重新拜访,加强联系,着力全县招商布局;招聘人员,扩充队伍,强化业务培训精准对接,从争取扶持政策到改换营销策略,用一对一帮助经销商的手段,将郎酒的“狼道”文化和“匠心”精神根植于人们心中,稳稳地树立起大家对郎酒的信心,力求突破屏障。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就在王睿等郎酒销售人的强力助推下,与经销商携手共进,紫云市场完成了当年260万的销售任务;第二年,整个安顺市场郎酒实现了4500万销量,拿下了安顺白酒品牌销售第一的良好业绩。

郎酒庄园

见缝插针,市场是闯出来的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贵州作为郎酒销售公司销售人才储备基地之一,从这个地方成长起来的王睿,有着最为务实的一线经验。2012年4月,王睿调到四川遂宁——这个和安顺在销售市场状况上有着高度相似点的城市,还拥有自己的地产品牌“沱牌曲酒”,一直以来,当地人习惯喝浓香型白酒,对以酱香为主打品牌的郎酒直接“不买账”。当年时间过半,郎酒青花、红花还处于招不到经销商的境地,要完成2800万的总销售任务更是无从谈起。

“整个办事处团队只有三位人员有五年以上销售工作经验,其他的都是应届毕业大学生,业务不熟悉,没有太多跑市场经验,上手困难”,王睿到了遂宁后,思路已经十分清晰,先要稳住现有销售团队,强根筑基,把原来各自为营的队伍重新分配,由三位老同事各自分管一批新同事,实现传帮带效应;然后下沉办事处人员到三县两区已有的各个经销商网点,点对点对接帮助“卖酒”。

6月,王睿逐一拜访了遂宁市区核心酒类大商家,准备为酱酒重新招商布局,而得到的回复却大都是“卖五粮液,卖泸州老窖,也不愿意卖郎酒”。

一筹莫展之际,王睿通过老乡介绍加入遂宁市泸州商会,在这个大圈子里,睿智的眼光很快让他找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有了合适的渠道,利用“市里”招商政策支持,王睿联系上了当地一家有名的白酒商家,经过一番恳谈,双方达成了500万的红花郎经销合同,酱酒从这里找到了销路。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快速下沉公司销售政策,王睿加快了经销商团队的培养,同时为迎合当地一贯的消费主流,花开两枝,以“小郎酒”为主力品牌,分兵进攻浓香市场,抢占爆发点,在三县两区布局稳定后,为了巩固基础,王睿整编办事处团队25人,以街道划分销售单元板块,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拉练”——铺货、免费品鉴、消费者互动,在各显神通的推销活动中,王睿作为指挥长,依然亲身示范,“在小郎酒铺市活动中,我进店自己掏钱买了瓶沱牌的舍得酒,经过以郎酒销售人的身份诚恳攀谈,老板最后被我打动,答应了两件小郎酒的先期试卖。”王睿这样回忆说道,老板能够答应,不仅仅是一种销售尝试,更是被郎酒人的企业忠诚度所感染,这种信任比结果还重要。

经过2012年市场基础工作的夯实,2013年小郎酒单品实现了2200万的销售业绩,成为川南小郎酒第一大市场。

▲郎酒天宝峰「千忆回香谷」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拥有着一身敢闯敢拼的劲头,用自己的奋斗努力,踏实脚下每一步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王睿的成长经历诠释了一种对目标的不懈追求,逆潮而上,你才能在山巅闻取那迷人的酒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