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的思念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端午早餐

端午节的思念

王明齐

早起,煮了粽子、大蒜、鸡蛋,上街买了几个肉包,一家人高高兴兴过端午。

小时候的端午节,家里讲究多,做香包,挂艾狗,抹雄黄酒,游百病,下河看划龙舟......整个一天热热闹闹。现在简单多了,就是吃了粽子就出外走走,算是“游白病”-----游一趟回来,就百病不生,老人们都是这么说的。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概生”。每次吃粽子,总要想起小时候母亲每年端午节做的白味粽。白味粽是把糯米泡好,放上大碱,用山上摘来的新鲜粽叶包裹,用棕树叶撕成条捆扎。整个过程母亲非常熟练,大碱用量恰到好处,看上去不黄不白,闻上去碱味适中。母亲做的粽子,大小匀称,捆得紧实,剥开来四个尖儿不空不散,不塌不陷,嚼起来清香微甜,带着嚼劲。我仔细看过母亲做粽子,看剩下的小粽叶咋个做,她把粽叶错开叠好,装上同样多的糯米,做出来的粽子是一样的大小。

白味粽是古蔺粽子的特色,不放油盐,不放肉蛋,煮好了蘸着蜂蜜或白糖吃。母亲除了蜂蜜碟子和白糖碟子,还加了个红糖碟子,喜欢啥就蘸啥。在我看来,这才是正宗粽子,特别的香甜。不过,别的地方的粽子有油有素,花样多多,也是多年的习惯。一方一俗嘛,各人喜欢。













母亲还会做香包、小猴子、小辣椒。她把花布裁剪成各种样式,包上棉花、香料。缝制成大大小小的香包、猴子、辣椒,花花绿绿一串串,挂在孩子们的胸前。还给弟弟和妹妹做了个大猴子背在背上,引得别的孩子羡慕不已。这时若有做多了的,母亲就送给他们。

说了小时候端午节母亲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享受,自然又要说到父亲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每到端午节,总要想起小时候父亲讲的“端午大哥”的笑话。说的是从前有两夫妇,丈夫做买卖,女人看家,两人感情很好,美中不足是女人脑子有点那个。一晚,丈夫说:明天我要出趟远门,家里呢也没啥,只有半截腊肉了,端午到了你就煮来吃了,别等我。女人问:端午到了?端午是谁?长得胖吗瘦吗?男的还是女的?来过咱家吗?一串问让丈夫气不是笑不是,杵了她一句:男的,瘦高瘦高的!就吹灯睡觉了。没想到这话被一个过路人听见了,放在了心头。第二天下午,一个瘦高瘦高的男人摇摇摆摆来到了家中。女人一见就问:大哥贵姓?瘦高男人说:免贵,姓端。女人说:那你就是端午大哥?瘦高男人说:对呀对呀。于是女人煮腊肉招待,还买了酒,生怕怠慢了“端午大哥”。瘦高男人也不客气,一副饿肚肠把酒肉装了个磬尽,摇摇摆摆走了。丈夫买卖不顺,提前回了家,女人赶紧汇报说,你走的第二天端午大哥就来了,真是瘦高瘦高的......,丈夫听完脸都气歪了,说:死婆娘,端午是个节啊!女人慌了:没接,他自己走路来的......。——我写出来不让人发笑,当年父亲的绘声绘色却叫一家人捧腹大笑。父亲在端午节要讲“端午大哥”这个笑话,到了中秋节,就变成“钟秋大哥”继续又讲。

端午节做粽子、做香包、扎艾狗是母亲的拿手活,端午节讲“端午大哥”又是父亲的专利,我讲弟妹不依,非要父亲讲,说父亲讲来才逗人笑。如今父母亲已经作古西去,想起他们就黯然神伤,永远吃不到母亲做的粽子了,永远听不到父亲讲的笑话了。那时的生活虽然贫困,简单,但却充满着快乐,过得没那么多忧虑。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大夫哀民生之多艰而抱石投江之日,我却把端午节当作是和父亲、母亲阴阳共聚之时。就着一盘粽子,我坐在桌边,父母就坐在我的旁边。

1976年的一张全家合影



父亲和他的孙女在一起


母亲和她的孙女在一起



家人合影(其时弟弟在部队服役未回)

2020年6月25日

文/图 王明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