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游侠
离开摆手堂,在小吃店吃了一碗米粉后向外走,不久来到了紫金山墓地,沿右侧新建的栈道向上,走过石马后面,可以看出当年的道路是非常宽敞的,鹅卵石铺设均匀而平缓。数座巨大的封土堆呈现,中间是一堵宽宽的砖石墙,并有砖拱的痕迹,估计这里是被破坏的墓室。







旁边的墓室照片显示:墓室是拱顶,还有旁室,与在洛阳古墓博物馆看到的很相似。

墓前有两尊没有了头颅的石人,雕刻精细。一座大墓是用青砖围砌的,还有一座大墓是用粗制青石围砌,但其间有精致的石刻图案。



沿栈道前行,来到了一座曾经开放的墓前,现在不准进入,墓围很大,前面是一道石墙,中间有半开启的石门,但石门有部分破损,不知是不是盗墓者所为。前面有八字墙,墙基上有精美的石刻。估计原来有院墙和院门。地面上有数个雕刻精美的柱础石凌乱堆放。









前行不远就来到了老司城的侧面,可以看到庞大的古城,唯一尚存的建筑就是“彭家祠堂”了,祠堂的前面部分是一座二层木楼,后面是三面砖墙,屋檐很陡,造形美观。

经过村庄,看到坚固而美观的土家木楼和民居。


经鹅卵石古道向上,走进当年壁垒森严的土司古城,一道道古老的石阶梯,一条条至今完好无缺的宽敞道路、一排排坚固的堡坎墙基,一片片美丽平整的鹅卵石院落。可以想象:在近千年前,这里一定是一座十分豪华美丽而庄严的小型紫禁城。









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院落,古人们拼出圆形、菱形、三角形、铜钱形等美丽图案。










位于靠近古城前端第一级台地上的外衙建筑,是衙署对外公务接待的场所。有1400平方米。





沿一条笔直的道路,经过数道古老的阶梯,就来到了彭氏祠堂。前面有一对雕刻精致的抱鼓,木楼的阳台伸出石头基础,用八根木柱支撑。从锁着的门缝中可以看到祠堂里面空空如也,只有正中有一石碑。



祠堂左前方有一座石拱建筑,叫做“凉热洞”,是大人物们避暑保暖的地方。



沿凉热洞后面的阶梯向上经过建筑遗址,来到古城边缘,这里有数条鹅卵石堆砌的排水沟渠,有明沟,也有石拱暗渠。施工细致,确保河水来临时万无一失。













北门遗址旁有数条排水渠道汇集,然后从拱洞流到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