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好了明理 2020-07-04

面具是人类发展史上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代表着人类不同时期的精神世界。在人类刚从猿猴演变为能直立行走的智人时,面具就出现了。自此以后,面具文化就一直发展至今,面具的研究对于研究人类不同时期的祭祀、舞乐、戏曲、战争等都有重要意义。下面让我们从中国的傩戏、日本的能剧、欧洲的面具文化来看看面具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一:傩面具

1、 面具的起源与发展

(1)诞生

在人类从猿猴进化为直立行走的智人的初期,人类还未曾发现自己与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里,人类的生存能力在陆地上不如虎豹熊狮,在水中不如鱼类,有时甚至还会被天空中的飞鹰攻击。这时人类产生了最原始的慕强心理:他们认为,如果想在争夺猎物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让自己的形象贴近这些猛兽。已经完成进化的人类在形体上不可能接近这些猛兽,于是他们想到了通过制作类似于猛兽头像的面具,来使自己的形象接近它们。

在现今发现的很多岩画中,有很多面型都是猛兽的样子,且大多是对老虎和狮子的写实:圆形的脸上带有许多横线、脸的周围有放射状的线条,双目又大又圆。现实中的虎狮就是一双凶目让人战栗,因此岩画中的面型上总是有两个夸张的大圆。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二:内蒙古阴山岩画

(2)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生存不再受到威胁的人类,开始将关注的对象转移到了气候的变化、时光的流逝、四季的更替等等。这时人类意识到,世界上也许还存在着比丛林里的猛兽更强大的存在,'它'掌握着世间的所有秩序,人类是否能获得适宜的生存环境都在'它'的一念之间,人类在'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它'就是人类最初对于'神'的理解。

为了能与神交流,人类的群体中出现了'神的使者'——巫觋。为了取悦神灵,他们用牲畜来献祭,发明专门的祭祀舞蹈。为了让人们对神灵更加信服,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将神灵的具体形象刻画出来。在这些巫觋的想象中,神的面部应该与人类相似,但又比那些凶悍的飞禽走兽要强大,这时就诞生了人面与兽面结合的面具。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人们都会将这种神相的面具当做真的神,小心翼翼地进行供奉。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三:藏族的羌姆面具

二、傩戏中的面具

(1) 傩戏的由来

'傩'的本义是驱鬼除疫。傩戏又称鬼戏,是原始的巫舞之一。古时候人们的生产力低下,一旦发生人力不可抗争的天灾时,人们就会联想到鬼神,通过祭祀以祈求鬼神的帮助,傩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傩戏融合了民俗、历史、宗教和戏曲,广泛地流传在江西、安徽、四川、陕西等地。在《古今事类全书》记载了傩诞生的传说:颛臾的三个儿子死后化为厉鬼,经常出来扰乱百姓,颛臾就命专管祭祀的官员对其进行驱逐。这就是傩戏的原型。

(2) 傩戏中的面具

傩面具是傩戏中一个很重要的道具,它的材质、图案、样式都必须与傩戏、傩舞、傩仪相协调。在商朝时,傩分为民间傩和宫廷傩,宫廷傩就是天子定期举行的祭祀活动。这时傩还没有被制度化,傩面具主要是用某些植物或动物的皮毛制成的。到了周朝,傩逐渐被统治者制度化。每年的傩祭都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傩祭要有固定的人员和服饰,傩面具为了与之配套,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周礼·夏官》中有一段关于周朝傩祭的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这里的方相氏,手上戴着熊皮做的手套,四只眼的黄金面具,上身着玄色衣、下身着红色裤,一手执戈、一手握盾,带领数百名奴隶驱傩。方相氏的'黄金四目'很明显就是一个傩面具,当时设计这样一个奇特的面具造型,是因为人们相信'神'的长相都是夸张奇特的,而正是因为神灵有这样的长相,所以他们才有'超能力',这与曾经巫觋发明的兽型人面面具的想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四:方相氏

到了秦汉时期,国傩的规模逐渐扩大,人数也在增多,在傩仪中出现了'十二兽'的形象。在《后汉书·礼仪志》中有记载:'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带着十二兽面具的祭司们,唱着跳着,表演结束后,就用火把将疫鬼驱逐出皇宫。傩仪规模的扩大,彰显了统治者对鬼神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统治者希望在祭祀之后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不再受到疫病侵扰的愿望。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五:十二兽面具

三、日本能剧中的面具

(1) 能剧的由来

能剧是日本的三大传统艺能之一,它诞生于7世纪的奈良时期。由于日本与中国相隔不远,且奈良时期的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所以有人推测能剧是由中国的百戏和杂技衍变而来的。能剧采用的演绎方式十分'复古',演员所用的语言都是中世纪的语言,同时它还是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在表演时,服装、面具、道具都十分重要,演员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东西,将作品的内涵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来。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六:日本能剧

(2)能面在能剧中的作用

能剧的主角通常都是拥有超自然力量的英雄,一切的剧情都是由他来推动的。能剧的舞台设置非常朴素,背景只有三间四方的白木舞台和一棵青松,连幕布都没有设置。这样极简的背景设置,能让观众将更多目光集中在演员身上,这样更有助于观众体会角色的情绪和作品的内涵。演员在表演时都戴着能面,不同的能面代表不同的角色和情绪。能面代表的角色有老人、青年、少女、恶魔等等,并且每个能面都带着这个角色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在生活中人们脸上的情绪都是转瞬即逝的,但能面却将情绪一直挂在演员的脸上,并且不带其他表情,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看到能面时总会觉得有一种诡异之感。但同时,这样的情绪一直延续所带来的冲击感,也是其它歌舞剧所没有的。

有专家曾把能面称为'中间表情',能面上带有的表情都是意味深长的,很多都是似笑非笑,似哭又非哭。它似乎只有一个表情,又好似有无穷多个表情,这一切都取决于观众是以什么角度去理解这个角色的。这样大量留白的表演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遐想空间。能面的存在赋予了能剧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无可比拟的美感,使能剧拥有了无可撼动的艺术地位。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七:能面具)

四、欧洲的面具文化

(1) 希腊的面具

古希腊是欧洲的精神文明之光,它的戏剧因思想的解放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面具就是在古希腊戏剧中被频繁使用的一个道具。这些面具根据戏剧的不同性质,被分为了悲剧面具和喜剧面具。它们体积巨大、表情夸张、具有人类的五官,通常会被用来代表魔鬼、上帝、神龙、妖怪等角色。

在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剧中,面具也被古希腊人大量使用。人们同样也根据不同的结局设计了不同表情的面具,这些面具在演员表演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些面具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这就能让观众迅速记住角色;其次,当时能参演宗教剧的演员很少,数量庞大的面具就能实现一人分饰多角的需求;第三,观看宗教剧的观众很多,古希腊的剧场也十分庞大,在没有大屏幕投影的时代,巨大夸张的面具才能照顾到各个地方的观众。

古希腊人不仅仅会在戏剧中使用面具,在战斗时武士也会佩戴面具。一方面是因为欧洲人大多数相信面具有抵挡外界不好的东西,保护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敌人感受到压力,后来这样的面具就演变成了防御用的头盔。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八:酒神迪奥尼索斯面具)

(2)威尼斯的面具

威尼斯的面具文化是整个欧洲文明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威尼斯人设计的面具特点是尺寸小巧轻便、外形夸张华丽、工艺繁琐复杂,每一个面具都是一件精巧绝美的艺术品。

威尼斯人将面具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有的,这一切的原因都要追溯到1162年那场胜战之后的狂欢节。此后,威尼斯就有了每年戴面具庆祝狂欢节的习俗。戴上面具之后,人们仿佛就丢掉了原本由阶级、地位、性别、年龄、贫富带来的桎梏。所有人在此刻都是平等的,在面具之下所有人都能肆意狂欢、释放自己的天性。也许正是因为狂欢节所带来的快感,18世纪时意大利的面具文化达到了顶峰,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戴着面具。

但由于所有人都戴着面具,许多暴徒、流氓、小偷、赌徒在行事时就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严重危害到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于是,能戴着面具生活这一法规没多久就被执政者禁止了。

万万没想到,傩戏、能剧和欧洲的面具文化里竟藏着人类的进步过程

(图九:威尼斯的面具)

结语:

面具文化是人类发展史中一座瑰丽的宝库,它对于研究人类的习俗、宗教、美术、戏剧、社会形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上述四个部分中,我们能看出:面具是人类慕强心理的反应、是对神灵形象的具体刻画、是宗教祭祀和典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连接外放情绪与人类本身的纽带。这只是面具文化中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秘密值得后人去挖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