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雅言》 译文「6」

 法厉无边 2020-07-04

十五、功序

1、临池赏鉴,代不虚人,评论体势,悉非真谛。拟形于云雨,譬象于龙蛇,外状其浮华,内迷其实理。至若无知率易之辈,妄认功无百日之谈。岂知王道本无近功,成书亦非岁月哉!

译文:

书法学习和鉴赏者,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评论书法体势,全都不是切实的道理。用云石来比拟形状,用龙蛇来比喻意象,一味地形容外在的浮华,而迷失了内在的原理。至于肤浅无知的人,虚妄地认可学书不需百日即可工巧的议论,他们那里知道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不会很快奏效,学成书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够的道理呢?

2、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方正矣。然后定其筋骨,向背往还,开合连络,务求雄健贯通也。次又尊其威仪,疾徐进退,俯仰屈伸,务求端庄温雅也。然后审其神情,战蹙单叠,回带翻藏,机轴圆融,风度洒落,或字馀而势尽,或笔断而意连,平顺而凛锋芒,健劲而融圭角,引伸而触类,书之能事毕矣。然计其始终,非四十载不能成也。所以逸少之书,五十有二而称妙;宣尼之学,六十之后而从心。古今以来,莫非晚进,独子敬天资既纵,家范有方,入门不必旁求,风气直当专尚,年几不惑,便著高声。子敬之外,岂复多见耶!

译文:

初学者,先要树立字的基本骨架,横划竖划之间的空白要均等布置,务必做到匀整方正。然后确定字的筋骨姿态,对于相向相背、笔势往来、开合收放、钩连聚拢等环节,务必做到雄浑劲健、血脉贯通。其次还要重视字的仪态,在笔速快慢、笔意进退、字形俯仰、字势屈伸等方面,务必做到端正庄重、温文尔雅。然后审视通篇的神采情趣,战笔之涩,攒锋之敛,有单独的,有重叠的,回互映带,翻转隐藏,布局圆融通畅,风度潇洒利落。有的字形尚未写成而字势已经展示充分,有的笔画虽然断开而笔意却接连无痕,,平滑畅顺却锋芒凛然,刚健有力而圭角消融,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书法学习中所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然而合计学习书法整个过程,没有四十年是不会学成的。所以王羲之的书法直到五十二岁才称得上精妙,孔子的学问直到七十岁之后才随心所欲。古往今来,没有不在用功四十年才学成书法的,只有王献之是个例外。献之天资超迈,家有的范式可以依托,,而不必寻求另外的入门途径,风格气度直接取法乃父,所以不到不或之年便名声显著,王献之以外,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3、第世之学者,不得其门,从何进手,必先临摹,方有定趋。始也专宗一家,次则博研众体,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斯于书也,集大成矣。第昔贤遗范,优劣纷纭,仿之贵似,审之尚精。仿之不似,来续尾之讥;审之弗精,启叩头之诮。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始自平整而追秀拔,终自险绝而归中和。心与笔俱专,月继年不厌。譬之抚弦在琴,妙音随指而发;省括在弩,逸矢应鹄而飞。意在笔前,翰从毫转。后圣再起,吾言弗更矣。若分布少明,即思纵巧,运用不熟,便欲标奇,是未学走而先学趋也。书何容易哉!

译文:

但是世间的学书者找不到书法的门径,他们应该从那里入手呢?我的主张是一定要从临摹开始,这样才会有正确的方向。起初要专门取法一家,其后则要广泛地研习各种风格,把天赋的聪明融汇到学习中,把众多的高妙会聚到心目中,这样来学习书法,就会达到集大成的高度。不过,前贤遗留的规范有优有劣,模仿它们贵在必似,鉴别它们务必精确。模仿得不像,会招致狗尾续貂的讽刺;鉴别得不准,又会引发盲目臣服的讥诮。舍去前人的短处,选取他们的长处,开始于平顺整齐探求俊秀挺拔,结束于从惊险奇绝回归中正平和。心意与笔意共同专注,从月月到年年而不知满足。就像抚弦琴,美妙的音乐随手而出;瞄准箭头,快速的利剑向着目标飞去。意念在用笔之前,笔管随着笔锋运转。如果以后还有圣贤出现,我的话也不会改变。假如稍稍知道一点分行布白的方法,就想放纵取巧,动笔用墨还不熟练,就要标榜新奇,这就像还没有学习走路就先学习跑步一样。学习书法是那么容易的吗?

4、学书次第,前言已概,拘局之士,未免惧疑,姑以浅言,俟彼易晓。大率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若不均且欹,如耳目口鼻,窄阔长促,邪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与滞,如土塑木雕,不说不笑,板定固窒,无生气矣。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丐儿村汉,胡行乱语,颠仆丑陋矣。又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以斯数语,慎思笃行,未必能超入上乘,定可为卓焉名家矣。若前所列规矩、正奇、老少、神化诸篇,阴阳、向背、缓急、抑扬等法,盖有彼具而此略,所当参用以相通者也。

译文:

学习书法的步骤,上文已经大致说明了。拘执局促的人,不免惊讶怀疑,因此这里姑且用浅近的言语再加申说,以便他们容易掌握。学习书法大概有三项戒忌:开始学习分行布白,要戒除不均匀和攲斜;后来知道规矩了,要戒除不灵活和呆滞;最终达到的纯熟的地步,要戒除狂怪和俗气。如果不均匀而且攲斜,像耳目口鼻的宽窄长短不谐调,位置偏斜,就不端正了。不灵活和呆滞,像劣等的土木雕塑,不说不笑,刻板生硬、僵化不畅,就没有生气了。狂怪和俗气,像醉汉闹酒、巫婆发疯,又像乞丐村夫,张牙舞爪,胡言乱语,是错乱丑陋的。此外,书法还有三项要义:第一要清晰齐整,清晰则点画不混杂,齐整则结构不偏斜;第二要温和润泽,温和则性情不骄横盛气,润泽则顿挫不枯槁干涩;第三要安闲优雅,安闲则动笔用墨不矜持,优雅则起伏错落不恣肆。学习书法的人根据这几句话,谨慎地思考,专以地履行,虽然不一定能达到上乘的高度,但必定会成为令人瞩目的名家。上文所安排的《规矩》、《正奇》、《老少》、《神化》等篇章,讨论的阴阳、向北、缓急、抑扬等方法,或许彼此之间有详略的差异,读者可以参互运用。

十六、器用

1、笔阵图曰:纸者,阵也;笔者,刀槊也;墨者,鍪甲也;砚者,城池也。孙过庭云:疑是右军所制,尚可启发童蒙。常俗所传,不藉编录。又云:笔势论十二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予观其论,固难尽宗,摘其数言,不无合旨,孙子外之,斯语苛矣。第阵图以墨拟之鍪甲,以砚譬之城池,喻失其理,恐亦非右军也。予试论之,以俟君子。

译文:

《笔阵图》说:“纸是阵地,笔是兵刀,墨是盔甲,砚是城池。”。孙过庭说:“不能确定《笔阵图》是不是王羲之所作,虽然它还可以启发初学者但既然是当浅俗的人所传承的,就不在著述中采纳了。”又说:“《笔势论》十二章,言辞俗鄙,道理粗疏,见解荒谬,言语笨拙,考察它的主旨意趣,可以肯定不是出自王羲之。”在我看来这两作品中的观点固然不能完全尊崇,但是就其中的部分观点而言,并不是没有合乎旨意的。孙过庭排斥它们,未免过于东苛刻了。不过《笔阵图》用盔甲来比拟墨,用城池来比拟砚,这样的比喻确实没有什么道理,或许真的不是王羲之所作,下面我尝试用《笔阵图》的方式讨论书法的问题,并期待行家的指教。

2、夫身者,元帅也;心者,军师也;手者,副将也;指者,士卒也。纸不光细,譬之骁将骏马,行于荆棘泥泞之场,驰骤当先弗能也。笔不颖健,譬之志奋力壮,手持折缺朽钝之兵,斩斫击刺弗能也。墨不精玄,譬之养将练兵,粮草不敷,将有饥色,何以作气?砚不硎蓄,譬之师旅方兴,命在糇粮,馈饷之绝,何以壮威?四者不可废一,纸笔尤乃居先。

译文:

身体是元帅,心是军师,手是副将,手指是士卒,纸张是地形,毛笔是兵器,墨是粮草,砚是口袋。如果纸张不光滑细腻,就像猛将骏马行进在荆棘泥泞的战场,不可能奔驰向前。如果毛笔不锋颖劲健,就好像奋勇的战士手持残破烂钝的兵刄,不可能斩砍击刺。如果墨不精良漆黑,就好像训练军队而粮草不足,人人面露饥色,用什么来振作士气呢?如果砚不下墨、蓄墨,就好像正在发动军队,却完全没有极为重要的干粮食品,那将用什么来壮大军威呢?笔墨纸砚都不能忽视,其中纸和笔尤其应当重视。

3、俗语云能书不择笔。断无是理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木石金玉之工,刀锯眔锉之属,苟不精利,虽有雕镂切磋之技,离娄、公输之能,将安施其巧哉!俗有署书,以鬃以帚,间或可用。若卷箬抟素,描丝露骨,以示老健之形,风神之态,至于画尘影火,聚米注沙,颓骳无致,俗浊无蕴,借令逸少家奴有灵,宁不抚掌于泉下哉!

译文:

俗话说,善长写字的人不必挑选毛笔。其实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孔子说,工人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完善他的工具,要加工木石金玉等材料,必然用到刀锯鑪锉一类工具,如果这些工具不够精致锐利,那么即使工人掌握了雕刻、切割、锉磨等技术,具备了离娄的眼力、公输子的手段,又将如何施展他们的技巧呢?民间有使用鬃刷和笤帚书写牌匾的,这大概还可以。但是有人竟然用笋皮或绢素卷成笔来写字,其笔道不能充实,就像露出了骨头,他们还企图用这样 的效果来展示老辣雄健的形象、风神潇洒的姿态呢;更胡甚者在尘土上勾画字形用火烧烙出字形,用米或沙从手中漏下而构成字形,凡此种种,都属于颓唐委靡而没有韵致,粗疏混乱而毫无意蕴。假设王羲之的仆人有灵魂,他们怎么可能不在九泉之下拍手大笑呢?

十七、知识

1、嗟哉,能书者固绝真手,善鉴者甚罕真眼也。学书者不可视之为易,不可视之为难。易则忽而怠心生,难则畏而止心起矣。鉴书者不可求之浅,不可求之深。浅则涉略泛观而不究其妙,深则吹毛索瘢而反过于谲矣。学书之法,考之往言,参之今论,无事再喙也。姑以鉴书之法,诏后贤焉。

译文:

可叹呀!号称擅长书法的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高手,号称善于鉴赏而确实有真眼力的也极其罕见。对于学习者来说,既不能觉得书法容易,也不能觉得困难;觉得容易就会产生怠慢心理,觉得困难就会畏惧而出现退缩心理。对于书法鉴赏者而言,既不能探索得过于浅近,也不能演绎得过于深奥;浅近就会导致泛泛观览而无法探求妙处,深奥可能沦于吹毛求疵而走向诡诈怪异。学习书法的要领,可以探究以往的言论,也可以参考当前的观点,不必再说了。姑且把鉴赏书法的原则告知后来的贤能之人。

2、大要开卷之初,犹高人君子之远来,遥而望之,标格威仪,清秀端伟,飘眕若神仙,魁梧如尊贵矣。及其入门,近而察之,气体充和,容止雍穆,厚德若虚愚,威重如山岳矣。迨其在席,器宇恢乎有容,辞气溢然倾听,挫之不怒,惕之不惊,诱之不移,陵之不屈,道气德辉,蔼然服众,令人鄙吝自消矣。又如佳人之艳丽含情,若美玉之润彩夺目,玩之而愈可爱,见之而不忍离。此即真手真眼,意气相投也。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赏鉴能事大概在斯矣。

译文:

鉴赏书法的主要原则是,在刚一打开作品的时候,感觉就象正人君子从远处走来,远远地望去,其风度仪表清雅俊秀、端庄伟岸,好似神仙一样飘摇,如同显贵一般魁梧。等他进门,细细地观察,其气质体态轻盈和顺,仪态举止雍容静穆,浑厚的德泽看似愚蠢虚无,实际上却象山岳那样威严厚重。到他入席,看他器宇恢宏而有度量,语气充沛引人倾听,遇到阻挠而不恼怒,受到惊吓而不害怕,面对引诱而不改变,遭到侵犯而不屈从,其道德散发出气势和光辉,态度和蔼、众人服膺,人们的浅薄吝啬之心也就随之消散。又象艳丽的佳人含情脉脉,只要看见就不忍离去,还似润泽的美玉光彩夺目,玩赏之下越发可爱。这是真正的高手遇上了真正有眼力的人,可谓意气相投。因此评论书法如同评论相貌,鉴赏书法就象鉴赏人品。鉴赏的关键大概就在于此。

3、然人品既殊,识见亦异。有耳鉴,有目鉴,有心鉴。若遇卷初展,邪正得失,何手何代,明如亲睹,不俟终阅,此谓识书之神,心鉴也。若据若贤有若帖,其卷在某处,不恤货财而远购焉,此盈钱之徒收藏以夸耀,耳鉴也。若开卷未玩意法,先查跋语谁贤,纸墨不辨古今,只据印章孰赏,聊指几笔,虚口重赞,此目鉴也。耳鉴者,谓之莽儿审乐;目鉴者,谓之村妪玩花。至于昏愦应声之流,妄傲无稽之辈,胸中毫无实见,遇字便称能知,家藏一二帖卷,真伪漫尔弗求,笔才岁月,涂描点画,茫焉未晓。设神通佳迹,每嗟精妙无奇,或经邪俗伪书,反叹误愆多致。此谓吠日吠雪,骇罽骇龙,考索拘乎浅陋,好恶任彼偏私,先有成心,将何定见,不若村野愚氓反有公论也。

译文:

既然人的品格不同,对书法的见解也就因人而异了。书法鉴赏是多种多样的。有用耳朵鉴赏的有用眼睛鉴赏的,也有用心灵来鉴赏的。如果刚一打开卷轴,正邪得失便一目了然,那位作者、什么时代也都一清二楚,好象亲眼所见,根本不必等到看完整件作品,这称得上识别书法的精神,这样的人是用心灵鉴赏的。如果知道某位作家有某件作品,听说藏于某处,便不惜重金去攀趾购求,这只是有钱人以收藏之名炫耀财富,这样的人是用耳朵鉴赏的。如果打开卷轴之后,不去玩味意趣法度,先行查看跋语是那位高人所作;不去辨别纸墨是古是今,只是根据印章来探看有什么人曾经鉴赏过;姑且指出几个笔画,虚妄地夸口激赏,这样的人是用眼睛鉴赏的。用耳朵鉴赏的,可称之为鲁莽小儿听觉音乐;用眼睛鉴赏的,可称之为乡下老妇玩弄花朵。至于愚昧糊涂而又随声附和之流,狂妄傲慢而又无所依据之辈,心中毫无真知灼见,见到书法应当说自己明白;家中收藏了一两件作品,真伪不辨而不求去探求;学会执笔才不过一年半载,只能涂描点画,书法要义茫然不知。这样的人,设若见到了通神达明的高妙之作,常常无视精妙而遗憾地表示不够新奇;有时见到了偏邪庸俗的伪劣之作,反而无视乖误而激动地赞叹很有韵致。这真是少见多怪,装模作样;考据拘执于浅陋,好恶听任于偏见,事先抱有成见,鉴赏之后又会有什么正确的看法呢?这样的人还不如村夫愚民,后者反而会有不失公道的议论。

4、评鉴书迹,要诀何存?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宣尼德性,气质浑然,中和气象也。执此以观人,味此以自学,善书善鉴,具得之矣。

译文:

品评鉴赏书法作品的要决在那里呢?在于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庄严而安详。孔子的道德情性,表现的浑穆的气质,是典型的中和气象。根据这样的标准来观察人,领会这样的原则来自我学习,书写能力和鉴赏能力就都得到了。【完】【胡玉琢编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