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渡人,渡心,渡自己

 无为馆藏 2020-07-04

人的一生,都是在“渡”。渡己也渡人,亦被别人渡。

1
渡己是智慧

人,最应该渡的是自己。

要渡己,首先就要做个能抗事的人,让自己成为摆渡人。

也许你现在的状态并不如意,疲惫、迷茫经常毫无头绪的袭来,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怀疑自己,甚至自暴自弃。

只管有多大能力使多大能力,能尽多大力就尽多大力,能做怎样的努力就去做怎样的努力。

有没有努力,时间看的见,结果能体现。人怕的不是没有天资,而是没有努力;不努力只能被淘汰,天资再好也枉然。

但人力有时尽,有时候,人生总会遭遇难以掌控、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个时候,就要坦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凡,学会与自己和解。

《庄子》有言:“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我们都会有不足,有失望,有难题,它们是人生的一部分。光是接受这些事实,对我们而言,就意义深远。

大概每个人在年少时,都是自命不凡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原来高光的只是梦想,而现实却常以素颜示人,平凡才是大多数人的本色。

如周国平所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每个人的潜能不同,所谓的成功只意味着能够达到自己的上限而已。

能接纳自己的平凡,本身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

生命不是比较,不是战胜,而是接纳和完善。

2
渡人是慈悲

佛门里有句话叫:“上求佛法以自利,下渡众生以利他”。

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以佛法来帮助自己是智慧,以佛法来帮助他人是慈悲。

在大修行者的眼中,真正的慈悲是平等地关怀一切众生。

渡人,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学会替他人着想。

庄子和惠子同游,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每个人各有各的生活,也各有各的苦难。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很少有人能凭着自己的理解去换位思考,更何况做到感同身受。

同样的道理。每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实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见解不同,结果自然也会不一样。

试着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理解别人的无奈,尝试理解别人的想法,就会觉得豁然开朗。

渡人,要用慈悲的胸怀去利他,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要求回报,那是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是渡人。而渡人,往往就是渡自己。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

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

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

原来这武士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

《菜根谭》:“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人心换人心”。你施人阳光,人才会予你温暖,你施人善良,人才会予你真心。

你若渡人,天必渡你。

3
渡心是修行

渡心,才能摆脱烦恼,到达清净的智慧彼岸,也就是佛经中常提到的“波罗蜜”的境界。

我们人生有种种欲望,种种追求和执著,因而有烦恼、痛苦,不得自在。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就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有钱痛苦,没钱也痛苦;有地位痛苦,没地位也痛苦;有事业痛苦,没事业也痛苦。

若不渡心,心就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金刚经》有云:“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渡心,就是心的修行,其根本就是要“善护念”,也就是要让这些烦恼“住”,要“降伏其心”。

好好的掌控好自己的心念,千方百计把自己各种想入非非的想法停下,心清净了,各种念头止住了,由此产生的各种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

人生本该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顺境时珍惜眼前所有,以良好的机缘去成就事业,活出幸福的人生;逆境时坦然地面对、承受、化解人生中的各种困苦,依然能笑对人生,活得轻松、自在。

如此,无论顺逆境,一个人都能坦然面对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冷热,超越成败、荣辱和得失,甚至生死,随缘而行,无住生心,便能领悟人生的大智慧,让心渡到彼岸。

此岸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顿悟,就得大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