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写一篇有意思又很枯燥的文章

 大牛忙 2020-07-04

这几天突然收到了很多留言,因为太多了,我还没看完,大家千万别急呀,我都会回复的。

这段时间写文章有一种感觉,婚姻案例类的文章好像就那几种,翻来覆去总是跳不出家庭这个圈。要么是写夫妻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和婆婆的关系,要么是前男友前女友前夫前妻等等,唯一的区别就是案例的发展过程不同。

可能有读者注意到了,以前我经常写单位卷宗存档的经手过的案例,而后来因为有压力,只写读者留言的案例。

虽然都是婚姻感情案例,卷宗案例和读者留言案例是有区别的,前者有完整的发展脉络以及结局,而后者只是“截至今天”的一个桥段,不知道最终结果。

如果大家厌倦了这类文章,可以说一下呀。如果大家喜欢说明文或者议论文,也可以说一下,毕竟我知道有人不希望看散文风格。

这些天,很想写混合案例,只是思维跨度比较大,可能一般读者理解有难度,属于出力不讨好的写法。我一直纠结,不想写热点,时间太少,也许过段时间,我就能想通该写什么了……

下午看到有人问我,能不能写点别的?

当然可以呀,本文就写个有意思的超越你想象的高阶心理学知识点,你在任何地方都见不到的一个精神训练法。

本文跨度比较大,因为时间太紧,自己可以理解理解,理解不了也不要强行理解。如果你对心理学不感兴趣,那就不用往下看了呀。

四象限思维极限训练,负正、正正、正负、负负,也就是二项法则的另一个高维度思维训练方法。

如果你不知道,可能没看过我以前的一篇文章,那么这个思维法也许难理解。

简单讲一下,这是一种精神训练法,是一种极限精神训练法,能把正常人训练疯。如果不疯,将没有谁能摧毁你钢铁般的意志。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每个极限训练过的人都能画出来,这就是二项法则的某种应用。

如果你的思维不分裂的话,左手和右手是互相干扰的同一个整体。想要成功,在画圆画方的过程中,左手和右手必须互相独立,脱离主我,以便互不干扰。

也就是说相当于你分出了两个灵魂,一个专注于圆,一个专注于方,只有这样才能互相不干扰,轻而易举画出来。

那么4象限思维法是什么呢?

就是在二项法则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维度,变成了二维规则,4个象限。这是形象的说法,学数学的都知道,平面解析几何的坐标系是一个“十”的区域,把平面分为四个无限大的部分

举个例子吧,四象限思维训练实例化。

你可以试一下,左手写汉字我爱你,右手写I love you(你如果觉得简单,你可以增加难度,倒着写,写成You love I,或者再进一步,英文字母完全倒叙I evol uoY

这就完了吗?当然没这么简单呀。

潜意识里默念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左脚画圆右脚画方。

怎么做呢?

首先用最适合你的方式让手脱离主我控制,也就是,你首先得学会左右画圆右手画方。

从一维的角度来讲理解成数轴,当你写一组汉字或者一组英文词组的时候,你的心里是默念着那句话的。

比如,当你在纸上写下“今天是个好天气”,理想条件下,你的思维有且只有两层运行轨迹,潜意识和输出是同步进行的的,不管你写什么内容,心里都会默念这句话,不然你写不出来。

这就和一些聋哑人一样,所谓“聋而不语”,即便语言系统是完全正常的人,因为没听过,所以不会说。

继续实例化解释:

你用右手写下我爱你,其实潜意识(潜意识也分为数种)是同步驱动右手的,无论你写什么,你的心里都会默念那句话,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潜意识和你的手分开(练习画圆画方必须一只手熟练之后,才能尝试另一只手),和主意识分开。

比如你用手写下今天天气真好,意识同步过程中,你心里若念着其他的句子为什么我这么悲伤,你肯定会写错。你要一次次尝试,降低错误概率,来达到最终圆满,这种感觉很难找,需要时间。

也就是说这种训练方法很极端,只有真正把自己的精神给分裂开才能窥得门径。一心好几用,还要互不干扰才算成功。

把意识分成4个独立的大部分,从一到二,不断累加。一部分驱动左手,一部分驱动右手,一部分驱动左脚,一部分驱动右脚,一部分控制主我意识,主我是原点,随时支援其中一个部分。

二分法解释喜怒哀乐实例化:

以下内容对于有些不适合极限精神训练的人而言,也许很难理解,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与理解能力,需要数学思想(其实,任何学科的象牙塔尖都需要数学支撑,不仅仅高阶心理学)。

上面的训练法如果能让你随时控制情绪,已经够用了,你可以笑着看完任何恐怖片,笑着看完任何悲剧电影。因为你可以随心所欲融入电影中,或者看透这就是戏。这也是一种感觉,也需要自己慢慢体会。

在一段感情中,有很多二项法则的运用,一般你理解成二分法就行了,任何事情对半分,也许能找到解决的突破口。找不到的话,那就继续对半分。

任何事情的发生,最少影响两个方向。因为任何“动作”都是有主体和客体的,主客体没联系的话就不会发生,发生也不会有意义,至少会被“距离”稀释到微乎其微,这就是蝴蝶效应了。

没有时间的积累,蝴蝶效应的影响当然是微乎其微的。

在人类有限的生命周期内,蝴蝶效应对特定个体的影响依然是微乎其微的。

实例化二分法:

假设一个人离婚了,ta最在乎什么,那个最在乎的反方向就是二分之后的另一半。

假设一个人离婚后想挽回,那么TA就要首先考虑挽回不了怎么办,这是精神的大本营,必须守好。

一个意识告诉自己未来还有希望,一个意识告诉自己未来没有希望,这是心结。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舍不得放开,又无法挽回,那么时间久了这个人反应能力、感知能力一定会迟钝。

潜意识的拉锯战是最残酷的精神内耗方式,耗到极致,一个人就会处于精神游离的状态。看似平淡,其实内心痛苦到了极点。看似人挺正常,实则早就浑浑噩噩了,做什么什么不成功。

精神内耗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驱动的,来自于感知逻辑和潜意识推演过程的“比拼结果”。

就如俗话说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被偷了反而不担心,没被偷才是最可怕的,这句话很形象,说明你有弱点。

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只是多少的区别,以及能否认识到。

抽象来讲,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是单线程的,从信心满满到失魂落魄的过程类似于线性关系,只有两个方向,这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最大弱点。所以人类总是害怕“意外”,害怕其它方向的入侵,因为这种精神入侵根本没法抵抗。

而在梦中,人的思维模式是混沌的,也许是一维的,也许远远超过四个象限的二维。你可以自己体会,想笑就笑,想哭毫无征兆就能哭,甚至连“死”的感觉也能在梦中模拟出来(有一种学说,人死后也许就是这种模式,当然了呀,咱们不能迷信)。

很多人体会过梦中带梦,就比如梦中自己死了,可是梦中感知还在,但是似乎没有意义了,这个过程是很玄奥的。

定义1:在梦中,“知道自己早已经死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且还知道这是假的,也知道自己在做梦,那么就可以说,你在梦中进入了二维以上的精神世界。

也许你有过这种体会:有时候做一个梦,醒来好像曾经发生过,记忆犹新,好像曾经很多次一直在做那个梦,又或者好像曾经真的来到了梦中的场景,不同的人体会是不一样的。

你知道为什么吗?

有一个解释,因为你的思维穿越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精神的二维和一维之间,“偶然”触碰了切线规则),留下了“残影”或者说烙印。

定义2:什么场景“经常被反复烙印”,就说明那个“东西”在你灵魂中最坚强,是永垂不朽的。

也许童年脑中留下了烙印,永远驱散不掉。所以后来总有一些“印象”,反复在梦中出现,“记忆犹新”,就像“昨天”一次次体验。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烙印”能随意控制,是不是人类的整体精神世界会进入高维度呢?如果人能无限控制梦境,是不是可以无所不能呢,是不是能在梦中体会到完全“真实”的生活感受呢?

我也不知道呀,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超级大课题。

如果你真能控制主我,那就真的随心所欲控制情绪,但是难度太大,无法大彻大悟的人很难。

如果你想认清自己的弱点进而克服它,那么就要明白“切线规则”,寻求精神不内耗的最佳平衡点。你可以理解成“精神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也许很难理解。你就当成潜意识的“转移话题”的尝试,寻找第二个维度的努力过程。

“第一次”尝试,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哪里,哪里就需要保护,就是你灵魂深处的弱点。因为梦中经常触及“切线规则”,所以即便很高兴,说哭也能哭。

这种感觉也许你只能自己体会了,精神这东西没法讲清楚,只能理解个方向,无法完全表达出来。

举例子:假设你看一部悲剧电影,情绪波动的时候,你的潜意识肯定是活动的,脑电波是很活跃的。看到一些悲伤的场景时,假设你首先想到了家人,那么家人就是你的弱点。一定是潜意识,而不是刻意去“想”,不然你找不到弱点。

精神的高阶(理解成高维度)训练是一个过程,循序渐进可以慢慢做到精神如封似闭,又能八面玲珑。可以引而不发如箭在弦,也可以破而不立遁入虚无,这就是所谓的气质(人的气场)了,很难理解。

人的气场是修养的辐射,不管下一步是金光大道还是悬崖绝壁,这一脚踩下去完全不在乎结局(不是装傻充愣型的不在乎,而是真不在乎),那么这个人在气势上就是无敌的,任何人都有亲和力。

在学术上叫作提高了“相性相符率”,提高相性相合的程度。记得以前好像想过相性的相关解释,感兴趣可以找找。

日常生活中,只有2种无敌的存在,一种是疯子,一种是大彻大悟的得道高人。疯子类型有很多种,平淡的疯子都是极致幸福的人,而大彻大悟的人,已经无喜无悲。

就写这些吧,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了,随便配张图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