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 为禾本科 甘蔗属高大实心草本植物。主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产量仅次于巴西和印度,位居第三。 记甘蔗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 大约在战国时期传入中国南方。
古人将赤色者,名昆仑蔗,白色者名荻蔗。 水果中只有甘蔗和甜芦穄(甜高粱)两种是吃茎的,严格说是嚼茎的,因为它俩也是含粗纤维最多的水果。 世界上原有甘蔗、热带甘蔗两种。后来又杂交出竹蔗,也就是中国种,皮虽厚但耐储藏。之后杂交越来越多,品种繁多起来。 目前市场上鲜食的甘蔗品种大多是热带甘蔗种与其他种杂交而来。 若按照应用分类,甘蔗大体分果蔗和糖蔗。 果蔗 专供鲜食,外形粗壮美观,纤维少、茎脆汁多、糖分适中。多为黑(紫)皮。 也有少量黄皮果蔗,汁液丰富,果皮更软嫩。 糖蔗 专用于制糖原料,皮厚硬、纤维粗,难啃,多为青皮。因青皮甘蔗含糖量更高,鲜榨汁也多用之。 另也有红色和褐色品种,比较少见。 致甘蔗 甘蔗含糖量十分丰富,大多为 18%~20%,最高可达27%。全球3/4的糖都出自甘蔗,这种高大的“甜草”曾极大地影响过,并继续影响着世界。 嚼甘蔗可以满足人们一种榨取的快感,比口香糖更能调动所有的咬肌,会觉得很过瘾。 但绝大部分甘蔗是用于榨糖的。 自从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大陆和附近岛屿后,就把原东南亚的甘蔗移植到西印度群岛地区。加勒比地区长期占据着世界蔗糖的中心。 古巴至今还是重要的糖业大国。 甘蔗种植和制糖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这些岛屿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早已被欧洲殖民者们灭绝。因此,殖民者将目光投向了非洲。随后400年间,大约1100万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其中3/4被投入到蔗糖生产中。 欧洲气候冷,不能种甘蔗。这些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上帝臣民们,认为蔗糖是神赐的宝贝。于是当年各欧洲殖民国家为争夺甘蔗种植产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不亚于现在的为石油而战。 比如法国,在18世纪中叶,宁可输掉偌大的加拿大,也不肯放弃加勒比海域上的2个产甘蔗的小岛。 正因为欧洲借助了大量的蔗糖供应,才得以流行了咖啡,也让世界上出现了各种西式糕点和糖果,比如蛋糕、饼干,以及各式各样的甜食。西方人往嘴里塞的每一块甜蜜蜜,都是血腥腥的产物! 品甘蔗 冬春正是食甘蔗季节,适宜除烦清热、生津止渴、和胃解酒。嚼食甘蔗还有洁齿和除口臭作用。 民间一直有甘蔗炖羊肉、甘蔗煮马蹄等吃法。 云南地区还有火烤甘蔗,据说烤熟后可以改变甘蔗的的寒凉性质。 依我看,所谓的改变寒凉,就是借火的高温起到了消毒杀菌作用。高温烧烤,还使甘蔗中的蔗糖发生了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少量焦糖具有增香效果。 南方也有厨师发明出一些甘蔗仔排,甘蔗大虾等黑暗料理。 菜甘蔗 不过,甘蔗属里真的有可充当蔬菜的种类,就是专门吃花穗的品种。菜甘蔗外形与茭白有些相像,不同的是这种甘蔗吃的是花,而茭白吃的是根茎部位。 要想吃到这种菜甘蔗,请去几内亚或斐济。 选甘蔗 粗细 一般来说,甘蔗要粗细均匀。务必不要选过细的,过粗也不太好,最好是用拇指和食指环正好绕住的粗细。 外形 杆要直,弯曲者可能是曾倒伏过或有虫眼,有过愈伤过程,甜度和口感都打折扣。 表皮 光泽发亮有白霜,颜色越深的越老熟。节头少且均匀的甜。黑皮果蔗,要选蔗皮比较黑的,越黑越好,黑皮偏红色的甜度不够。 另有红皮品种则是越红越好。 内瓤 肉质偏黄的比偏白的甜,瓤部颜色鲜亮的较新鲜。鲜的甘蔗比较硬,较软的可能已变质。 气味 新鲜的甘蔗有清香味,变质的甘蔗有酸味或有酒糟味。 中段 “甘蔗哪有两头甜”,蔗糖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转化来的。与储存淀粉为主的作物不同,甘蔗是越到根部的地方储存蔗糖越多,因而更甜。 所以买甘蔗不要丢根。若嫌根部有须难看不卫生,也要尽量选中段偏下部分。 毒甘蔗 发红的甘蔗绝对不要买! 正常的甘蔗肉质是偏白色或淡黄色的,甘蔗的内瓤出现红色,是霉变的表现,含有害物质,这样的甘蔗千万不能买。 甘蔗发红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蔗发出发酵的酸味,末端出现絮状白色物质,切开之后,断面上有红色的丝状物。 这是感染了节菱孢菌、米曲霉等霉菌,分泌出了剧毒的3-硝基丙酸。这种毒素属于神经毒,可造成神经损害。 民间早有“清明蔗赛毒蛇”之古谚。春暖解冻季节,甘蔗极易霉变,每年2~4月是霉变甘蔗中毒的高发季节。 吃霉变甘蔗中毒后的症状有呕吐、眩晕、阵发性抽搐、眼球偏侧凝视、昏迷等,严重者出现双目失明,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 要命的是目前对霉变甘蔗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只能对症治疗。 甘蔗中毒病死率在10%以上,重症病人死亡率极高(50%)。即使抢回一条命,存活者也落下严重的终生后遗症——全身性痉挛性瘫痪。 这类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地区,东北地区较多。 甜度越低的不成熟甘蔗越容易霉变。据调查,储存3个月的甘蔗,霉菌污染率高达34%。也就是随手拿3根,就可能有1根是霉变的或即将霉变的。 因此春天吃甘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