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膏皮皮虾正当时,此时不吃再等一年! 姓名 正式名为虾蛄。别名有琵琶虾、富贵虾、虾爬子等。皮皮虾从水中捞起时,常因惊恐从腹部喷出透明液体,因此南方形象地称它为“濑尿虾”或“撒尿虾”。 此外,倒过来看它的尾巴,轮廓很像古时的乌纱帽,蓬莱一带就叫它“官帽虾”。 各地叫法还有不少,如虾虎、皮带虾、虾婆、虾公、虾狗弹、弹虾、花不来虫、虾皮弹虫、蚕虾、虾不才、水蝎子等。 别名很多是不是也反映了喜爱它的人多? 若直译自英文mantis shrimp就叫“螳螂虾”。它的取食方式的确很像螳螂,非常善于打埋伏。甚至连披着坚硬甲壳的龙虾和螃蟹也常成为它的攻击对象。 看看这么凶猛的皮皮虾,外形是很像虾类。虾蛄不是虾姑,它并不是虾类,而是软甲纲 口足类动物,亲缘关系更近蟹类。 虾蛄 为节肢动物门 软甲纲 口足目旗下7个科下物种的统称。 其中以虾蛄科 口虾蛄属的口虾蛄最多、最常见。 性格 在南海偶尔能见到体型巨大的斑琴虾蛄,因其凶猛异常,为了防止它们互相打斗,商贩们必须让它们住“单间”。 皮皮虾有一对儿强大的夹子,即“掠足”,发动攻击时相当有力,可击碎玻璃,甚至能夹断人的指头。虽说章鱼是它的天敌,但在章鱼面前它也毫不示弱,也有打败章鱼的记录。当然,在处于食物链顶层的人类面前,它们都是小菜。 虾蛄不止会搏斗,视觉还特别常好。它们的眼睛中有16种不同的光感器,而人类只有红、绿、蓝3种。 因此虾蛄能比人类识别出更多的颜色和波长范围的光线,比如人类看不见的紫外线。它们还能利用偏振光,这在配偶进行交流炫耀色彩时,不易被掠食者发现。 之所以我们能常吃的是小型的口虾蛄,是因为其它品种都在热带。只有它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温带生活的一种虾蛄,南北沿海均大量出产,还可以人工养殖保证供应。 人气 虾蛄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较多,还有丰富的肌苷酸,这都是较强的呈味物质。虾姑味道鲜美,兼有海蟹和海虾的风味。 它的诱人之处在于比虾肉鲜甜,又比蟹肉细嫩。 以前这种海产很少有人吃,近年来成为餐桌上的人气海鲜,价格也不菲了。 每年的春季4~6月间是虾蛄的产卵季节。经过一秋冬的能量蓄积,肉质饱满,雄虾肥壮、雌虾膏美,是食用的最好季节。 产卵前,雌虾从头胸部一直延伸至尾节,充斥着饱满的橙色“虾黄”。 个头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饱满。虾尾肥厚并微微向外拱起的肉质饱满。 6月份一过,个头和肉质均大不如前。 虾蛄适合各种烹饪方式,椒盐、清蒸、白灼均可。 虾蛄不是深水虾,并不适合做刺身生吃。 要想吃到好的皮皮虾,就要掌握挑选方法 要想吃好皮皮虾,就要掌握剥肉方法 挑选 死活 新鲜 公母 公的肉厚,母的膏多,各有喜爱者。不过在产卵前的季节,市场上母虾的价格要比公虾贵一些。此时长长的橘黄色 “虾黄”,饱含5万粒卵,是母虾蛄最美味的时期。 母虾蛄的脖子部位有一白色的“王”字,公的虾蛄在大爪下分别有一细细的小爪。 饱满 仅仅识别了公母还不够,还有看是否籽饱满。 背着光看,腹部有一条纵贯头尾的红线,就是有虾籽的母虾。 背部颜色越深虾籽越多。 过气虾 有时将虾蛄蒸熟后,会看到一个个开始变绿。有传言所说是加了非法添加剂“孔雀石绿”。 其实,这是母虾蛄正在甩籽时分泌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生的时候是墨色的,煮熟之后就会变成绿色。 发绿并不影响食用,不过表明已经开始甩籽了,味道肯定如甩籽之前。 剥肉 虾蛄浑身披甲,节节有刺。这也是很多人不爱吃的主要原因。既要享受美味,又不付出伤手的代价,还要有效率,是需要有技巧的。 笨办法 掰掉头部,卸去没肉的小腿,顺着尖刺生长的方向将背壳横向剥开,可避免扎手。另一面也同样处理。 简易方法 先后把尾部最外面两个小脚和中间的尾部折断拧掉。用根筷子从尾部贴着虾壳插到头附近,两手同时用力剥开。 剪刀法 这是大多数人想到的办法,用剪刀将两侧带刺的边剪开…… 专用工具 有个在杭州上初中的温州女孩王星烨发明了剥虾神器。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英雄看女郎。她手头上有5项国家专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