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厚甜:如何从唐楷到魏碑

 法厉无边 2020-07-05
漫谈楷书13.m4a12:56
来自葵园

有了褚遂良跟颜真卿的技术,唐代所有的楷书你都迎刃而解,在技术型的范本上就这两家就涵盖完了,唐代的技术无出其右,那么第一阶段解决了唐楷技术以后,就要在风格的拓展上去学习,那么这个时候再来写虞世南、欧阳询、欧阳通就OK了,千万不要写柳公权,柳公权是不能学的,为什么呢?

柳公权是搭积木式的结构,也就是说点画与点画不是因势而生,他是一个点画的机械组合,所以历代写柳公权都走不到高端。你给我说一个在中国书法史上以柳公权的学习最后成为大师的,一个都没有,你接着去也照样全军覆没。那是一条断头路,只能看不能学,看都少看。

在褚遂良和颜真卿的技术支撑下,你要去写虞世南可以在书风、书韵上面得到提升,风格的塑造你就知道,怎么做加减法实现对虞世南的美学特征的感觉表达。你也知道怎么一做就做成欧阳询的技术风格,那么这种变异不是说你学欧阳询就一定这辈子写个欧阳询,你知道这一类的美,冷峻之美是怎么由褚、由颜这个技术体系可以生发出来,你就比那种直接去写一个欧阳询的深刻哪里去了,丰富哪里去了,境界高哪里去了。

洪厚甜:如何从唐楷到魏碑

你背后一个强大的体系支撑,谁干的过你啊?那么你写出来的还是那种擦口红的虞世南吗?还是擦口红的欧阳询吗?你是骨子里面的虞世南和骨子里面的欧阳询,你有了这个再去写一写《道因法师碑》算什么呢?所以你要在这方面找到一个东西,你说你对唐代的楷书是浅层次的学习还是深层次的研究啊?

唐代你就基本搞定了,这个花的时间大概就五年,而且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你以为我今天说了以后你回去买一本字帖就搞定了。找老师,跟老师研究,跟着老师五年搞定,没有老师五十年都搞不定,它就这么简单,所以说我十五年前在上海跟他们讲楷书的时候,做学术讲座的时候我就说了一句话,书法自学就约等于自杀。

刚说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反对我,现在大家基本都认了,因为很多人差不多要弄死了才知道这个话是真的。唐代这一块你就清晰了,那么从唐代怎么跳到北魏去呢?一个桥梁:隋,你忽略了隋就不知道北魏,也不知道唐,北魏到唐最重要的桥梁就是隋。

隋里面有两个东西必须要研究,第一《龙藏寺碑》,《龙藏寺碑》跟唐最大的区别就是空间意识不一样,就是它开启了唐,但是它不是唐,你搞清楚,你把《龙藏寺碑》写成了唐,完蛋。它开启了唐的精美、细腻,更重要的是保留了北魏的空间构成意识,你一看《龙藏寺碑》,它绝对不是简单的唐,牛就牛在这儿,所以写楷书这一块是桥梁,我们在这个体系往上走的时候,它让你潜移默化的为北魏的学习开启了一扇窗。

洪厚甜:如何从唐楷到魏碑

你就知道唐代的楷书为什么从这儿来,这个是第一要学习的,第二是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楷书,这个是你在这儿回到母体,也就是说你来真正感受属于二王的楷书,纯净的,现在这些人都在说一流的艺术家一定要写诗,我说请问你读过智永的诗没有?你读过智永的文没有?没有啊,但是你敢怀疑智永是大师吗?关键智永写的这个东西还不是他原创,历代都没有怀疑过智永是大师。

我去年到日本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看到了《祭侄稿》的原件,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原件,小川氏藏本,就是启功先生在日本一看到,真迹无疑,根本就没有去怀疑过它是智永的真迹。这一次日本人把这个东西的原件拿出来了,第一次公开展出,以前都要去小川氏后人的家里去看,这次拿出来了,这个东西才牛。

我关注智永还不是我对书法史有多么的研究去的,我是在二十年前,九十年代初黄惇先生和李昌集他们四个人写了一本中国电视大学的书法教程,《书法篆刻》,他们里面把楷书的学习就是选择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而且这一个是把它作为楷书跟行书贯通的一个桥梁,但是我今天上午给你们梳理的是,你们在篆隶行草的研究上来进入楷书的,还有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我们现在很多人说洪老师,我一写唐楷最后要进入行书太难了,我进不去了,老是脱不开,我说你顺序搞反了。我是先学行草书,再学楷书,你说我有这个问题没有?我是进来才关门,你是人都还没进屋就把门关了,你怎么进的来呢?你把顺序搞反了,所以说学术就是有一个这个东西在里面,我们在进入它的时候你研究了智永,你才知道真正的二王,你不研究,都是表象。

洪厚甜:如何从唐楷到魏碑

所以说这一块东西,正宗二王法,而且它的结构意识,它的技法意识都是晋代楷书的典范,它又把你往前面拽了一下,你学了智永实际上就从隋把你拽到了晋,你上了这趟车不想进步都不行,你进入这个体系就在晋了,它已经不是隋了。

你买什么票最后就到哪里下车,这个时候是不是离北魏更近了?那么我们再进入北魏,北魏四个板块先是墓志,这个时候你去理解是不是已经建立在对晋楷、隋楷、唐楷的雄厚积累的前提下,都是以它为出发点来了解它的,而且墓志跟它最近。这个时候乔装打扮就进来了,然后再拓展,拓展什么呢?你就要写最具有魏碑的典型意义的板块,就是造像,你想没有魏碑味道都不行,它里面就是刀切斧凿的那种东西,但是你这个时候的刀切斧凿已经是有篆隶的基础,不是那个表象的写的又薄又露的那种。

然后再进入到碑版,最后再进入摩崖,你看,这个就是步步深入。精美的、粗犷的,又到有庙堂之气的碑版,最后又到精神自由的摩崖,你说你这个时候写出来的东西谁干的过你?你站在这样的视角上,这样的技术积累,你说全不全面?

你写魏碑是魏碑,写唐楷是唐楷,左右逢源,那么在这个体系进入之前,我说了一个对行草书的学习,对行草书的学习是放在对隶书的学习之后,而且行草书的学习核心是草书。行书的转换技术是草书的转换技术,也就是说把楷书的书写技术体系跟草书的技术体系的交融就是行书。它里面草法用的多,草书的元素多它就是行草,楷书的元素多它就是行楷,所以行书是一个宽泛的称呼,实际上里面包括了两个板块,行草和行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