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中之仙清珙曾经写下一首古诗, 讽刺意味极强, 犀利得像刺刀

 柳家李红 2020-07-05

清珙作为一代佛门隐士,被尊称为“佛中之仙”,他曾经写过一首颇具讽刺意味的七言古诗《闲咏》。这首诗后两句讽刺意味最强最浓,犀利得像削铁如泥的锋利刺刀。它讽刺了什么现象?抱怨世俗又不舍远离世俗去当渊明式隐士,这种矛盾心理。以下请品味《闲咏》原诗。

点击加载图片

闲咏

清珙

相逢尽说世途难,自向庵中讨不安。

除却渊明赋归去,更无一个肯休官。

诗翔翻译

清珙作为一代高僧,自然会有不少心有烦恼甚至是痛苦的人向他倾诉心声以求解惑静心。高僧清珙听多了别人倾诉出来的苦水,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深有体会地认为世事艰难、人生不易、烦恼众多。

他们有些已经疲乏地厌倦了世俗喧嚣,乃至冒出想要找个清静的山林小屋、过远离繁华闹市的隐士田园生活。他们向清珙倾诉那些不安的心声,其实就是为了求一份短暂的心安,过几天回到尘世里经历一些烦心事,又会苦恼焦虑起来。

清珙发现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充满烦恼甚至痛苦的世俗生活,并没有把与世隔绝的隐居想法化为实际行动。这让高僧清珙感叹,除了陶渊明,这千百年来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复得返自然”,有几个人脱离仕途、看淡名利去过躬耕田园、清静淳朴的归隐生活?

点击加载图片

诗妙赏析

一、诗语言直白明了且讽刺犀利。《闲咏》前两句诗直白叙事,写那些心有不安的人抱怨人生不易多磨难,流露出他们入世不易多苦恼、想出世、实际上又没出世的矛盾心理;后两句直白讽刺,讽刺得十分犀利,强有力地直击人心。

二、渊明境界。《闲咏》第三句运用了渊明典故,陶渊明是特别出名的隐士诗人。不少人挺向往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生活,只可惜,不少人的向往仅仅只停留在持续向往阶段,而没有实际上持续行动去实现那份向往。

三、诗词韵律不可忽视,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平仄规律暂且不论,看《闲咏》的句末押韵规律。一二四的句末押韵字“难”、“安”和“官”都互相押韵。这有助增加诗词的音乐美。一首诗不仅仅是诗,还是画,还是乐。

点击加载图片

诗品后感

清珙这首诗《闲咏》称得上是一首精妙的讽刺诗,简练犀利且富有心灵穿透力,引人反思自我,也令人向往陶渊明式田园生活。然而,这份“渊明向往”对不少人来说不易实现。不过,等自己有空时,去山水间旅旅游、赏赏大自然风光还是挺容易实现的。山水旅游亦可静心养性似田园归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