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韵千古青草湖 文/彭仁满

 汨罗江屈原文化 2020-07-05

青草湖,位于洞庭南部,又名南湖,与云梦合称洞庭、重湖,《水经注》中亦名巴丘湖,汨罗口的磊石山是其独特的地理分界标识,其北为洞庭、其南为青草,青草湖中有青草山。传说古时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弥望,唐宋时湖周二百六十五里。而今天的青草湖被人工围垦了磊石、屈原、山塘、白泥湖等垸,面积差不多减少了一半,湘水之中的青草也成为芦苇荡了。

青草湖远古就有汨罗江、屈原庙、磊石庙、黄陵二妃庙等著名的人文景观。因二妃和屈原的关系,先后吸引了贾谊、司马迁、宋玉、李白、杜甫、韩愈、黄庭坚、张孝祥等历代文化名人到此,青草湖在中国文学史上将变成了千古诗歌之湖。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南北朝·阴铿渡青草湖

阴铿的《渡青草湖》是诗歌历史中第一首直接写青草湖洞庭的诗。而洞庭最早入诗是屈原在青草湖写的《湘君》《湘夫人》,“驾飞龙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袅袅兮秋风,洞波兮木叶下。”屈原的洞庭没有体现青草二字,但“木叶下”却让我联想想起青草湖定位的地标之山磊石山,这座山旧名就叫“五木山”,因为屈原在此写《九歌》,在五木山上隐居披香草,是不是此处的景观让他有了“洞波兮木叶下”的灵感?

阴铿把青草湖水景描写为“平湖锦帆张”“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给我们展示的是水天一色、碧水澄彻、锦帆猎猎的动态景观,那鳞鳞波动的湖面所折射的阳光,一层层穿透我们的眼眸;水带着“沅水桃花”的色彩,也带着“杜若”的香味,这样的美景“行舟逗远树,度鸟危樯”,油然而出“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的感叹。这是怎样美妙的青草湖呢?同时代的吴迈远在《楚朝曲》中也描写“洞庭纵横日生波”,我们不知是水的波浪,还是水天相接的云彩波浪,在青草湖他油然想起那个瘦弱的屈原“穷巷恻怆沈汨罗”,也自然联想安放在此的二妃“翻惊汉阴动湘娥”;元末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却也在运用湘君来压壮阔的青草洞庭波了。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这是唐张志和《渔父歌》之五,历史上写青草湖的第一首词,也是岳阳诗歌史上第一词,明月之下,洞庭渔父渔歌互答,倒也有《岳阳楼记》的味道,船在月光下和波涛摇动,歌声中自有神仙的况韵。另一首唱和他的词是“冲波棹子栏头船,青草湖中欲暮天。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有说此词作者为元稹,诗中放飞的那只白鸟,掠过青草湖傍晚的长空,点破潇湘万里烟云,何等的气势辉煌。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
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唐·杜甫《舟泛洞庭》

据传这首诗是刻写在一个小石刻上的。李希圣云:“得之江心小石上”,宋代将“杜甫诗石刻”放在磊石庙里作镇庙之物。蛟室指的是磊石龙洞,青草指的就是青草湖。那么这首诗就可以断定是写磊石山的。

《水经注》记载:“(湘水)自汨口西北径磊石山西,而北对青草湖,亦或谓之为青草山也。西对悬城口湘水又北得九口并湘浦也。湘水又东北为青草湖口右合。”《长沙府志》载:“青草湖,一名巴邱湖,北洞庭南潇湘,东纳汨罗之水自昔与洞庭并称。”所以磊石山自古是青草湖与洞庭湖的中心地标。

作为青草湖的远古文化地标还有营田黄陵庙、汨罗(河泊潭)、青草山。二妃(湘妃)、屈原的文化影响直接让历代的文化名人川流不息,集聚到了青草湖。李白游洞庭到此,感叹“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张孝祥站在黄陵庙云:“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道尽了青草湖的美妙景观。

唐代湖南第一才子李群玉写《黄陵庙》“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轻舟短棹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这首诗虽然以“黄陵庙”为题,所写内容却与二妃故事并不相干。李群玉家在澧州(澧县),北去南来都要行经黄陵庙。他写黄陵庙还有《题二妃庙》和《湘妃庙》。黄陵庙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的纪念祠庙,又叫湘妃祠。庙内有两妃的塑像,神态悲凄,栩栩如生。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青草湖上多的是芦苇“莎草”,长条形的叶片上闪耀着清亮的绿色。莎草碧绿,红裙的年轻女子翩然来到,妩媚动人的体态,走向河边,登上轻舟,拿起短桨,船就象箭一般向前驶去,船后飘散着她的一串歌声。小船顺着逶迤不绝的山下河道渐去渐远,直至消失。诗人的无限愁心,付诸云水。苍凉之感,惆怅之心,跃然纸上。

青草湖因为二妃的故事,让很多诗人在此落泪留念。

张孝祥:“虞嫔更尧女,莫入水仙班。”张舜民:“壁书迁客泪,帘卷过湖风。”易士达:“森森万古祠前竹,犹带当时粉泪斑。”……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弦歌。

               ──韩愈《湘中》

隋《书》曰: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云云,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屈原在青草湖汨罗江沉江殉国,青草湖民众不但把端午交给了纪念屈原而且发明了一个龙舟竞渡的传统;也开始了文人来青草湖纪念屈原的传统。

 汉代贾谊被贬长沙,亲临汨罗江写了《吊屈原赋》之后,以屈原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之感便成了后代诗文中常见的手法。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在青草湖期间,他在拜祭了黄陵庙和屈原庙后,写下《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这两句句法奇崛,突出江景,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表诗人哀愤的心境,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用楚辞《渔父》意境,表达出诗人感叹屈子已逝,渔父犹在,船歌悠长的感叹。

来青草湖的诗人众多,写汨罗江的诗人更多。汉东方朔:“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唐孟郊:“秋入楚江水,独照汨罗魂。”杜甫:“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白居易:“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柳宗元:“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司马光:“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