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8)风水:龙穴砂水向

 阴阳先生林国良 2020-07-06

瀚海易学

风水,总的分为阴宅和阳宅两种。阳宅风水是看房子住宅的风水,注重气流与采光。阴宅是看坟墓的风水,注重山水性情与理气运用,两门学科各有侧重。

阴宅风水,历来是古人论述最多的,现今留下来的古典文集方面就有千百万言以上,篇幅甚多,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但总的其实只讲了五个字:龙穴砂水向。

所有古代留下来的风水书,都是从这五个方面去发展阐述阴宅风水的理论,所以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龙,什么是穴,什么是砂,什么是水,什么是向。理解了五字的基本含义,才能开始进入风水之门学习,才知道如何寻龙点穴,如何消砂纳水,如何正确立向。

龙,在中国古代社会有无上的地位。在古代皇帝被叫做真龙天子,如果某地干旱就会向龙王求雨,我们中华儿女自诩为龙的传人,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信仰,都在说明龙的无上地位,是超越万物的,是神明一样的存在。而风水中的龙却是山脉的代名词。

为何古代的风水师要把山脉叫做龙呢?我们从古人描绘的龙的形象中看到,龙腾飞在天上,身子起伏盘旋,见首不见尾,变化莫测神秘万分。

而山脉就像龙一样起伏盘旋,一样的见首不见尾,来不知何处,去不知何方,山峰一起一伏,就像龙在天上腾飞时候的样子,所以古代地理家就把山脉形象的叫做龙脉。山脉中的土就是龙的肉,石就是龙的骨,水就是龙的血,草木都是龙的毛。

穴,就是穴位。穴的最简单含义就是洞穴,在石器时代时期,原始人只能通过洞穴去躲避雨雪的危害虫蚁的侵扰,洞穴是原始人居住的地方。而风水中的穴位,是指先人骨骸葬下的地方,保存先人骨骸的地方。

中医认为人有经脉,通过神秘的“内视”观察就能看到人自身的经脉,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血要想在人身上流通,就必须要有一股“气”推动才行,而经脉与气是古代中医提出的理论,通过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是看不到的。

易经讲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天地有天地的运行规律,中医认为人的内部系统也是按照天地的运行规律运行的,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所以物物一太极,物物一乾坤。

天地间的一切事物运行规律都是一样的,反过来就可以这样认为,山脉的运行规律和我们人体也是一样的,所以古代地理家就根据中医提出的理论,认为山脉也像人的经脉一样也有一股气在流通行走,称之为“龙气”,汉代郭景纯的《葬书》里的“葬者,乘生气也”,这里的生气就是龙气,就是行于地下的地气,以龙气代称。

龙气在山脉间行走,就会有出口,这个出口就是穴位,叫做龙穴,如人身上经脉运行的穴位一样。阴宅风水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一座龙脉上点到龙穴,因为只有龙穴才是龙气的出口处,龙气就是生气,而下葬就要乘生气才行,穴位不得生气是假穴,葬下就会有蚁泉来毁坏先人骨骸,只有葬在龙气出口的地方,先人骨骸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不至于愧对先人。

龙和穴,统称为寻龙点穴。怎样寻找到好的龙脉,点到正确的龙穴,是阴宅风水学中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是砂和水,又称为消砂纳水。

砂,就是山。穴位四周的山都统称为砂,山之所以被叫做砂,是因为古代的地理家在教授徒弟风水时,不能亲自带徒弟爬山涉水,只好在家堆起一座沙盘模拟山势地形来讲解,所以山就被叫做砂。

水,就是我们看到的水。水是风水中至为重要的东西,古人说山管人丁水管才,水代表财富,小至溪涧、隐泉、田源水,大至江河湖海都是水,水是风水中最重要的东西。在风水中,路属于虚水,也要当做水看待。

砂和水,是阴宅风水的下半部分内容。统称为消砂纳水,一个坟墓纵然点到了龙真穴的,但如果不会消砂纳水,子孙同样会有灾祸,只有砂消得好,水纳得好,才能发富贵。消砂纳水是阴宅风水学中最为重要的操作,只要学会消砂纳水,就算不能葬对龙真穴的,但也能保子孙平安顺遂无灾祸。

向,就是方向。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八个方向就够了,但是风水上却有二十四个方向,把原来八个方向中的一个分成了三个,即3*8=24个方向。分别用八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四个易卦一共24个字来代表24个方位。

向被叫做立向,就是坟墓下葬后需要选择一个朝向安置墓碑。向攸关后人子孙的兴衰,用来消砂纳水。有很多龙真穴的地,本该发富贵的,只因为地师不知道立向功夫,不会消砂纳水,所以吉地葬凶反发生灾祸。把握了向法,能正确立向,就能保佑子孙后人平安无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