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小暑| 小暑节气的养生要点(附语音)

 天翼飞扬pj5x5f 2020-07-06


【本篇是:彭博士讲《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时节”】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继续讲解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7日或者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的时候为小暑。《淮南子·天文训》里讲:“夏至加十五日,斗指丁则小暑”。(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讲:“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指的就是小热,还不是非常的热,这就是小暑的含义。

在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升高,降雨明显增多,而且雨量比较集中。小暑就是标志着入伏和出梅。入伏和出梅这两件事是发生在小暑节气。所以民间就有一种说法叫做“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三伏天的基本介绍   

在这里讲讲三伏天。入伏就是指的从这个时间段开始进入三伏天。有句谚语叫做:“夏至三庚数头伏”。这就是确立初伏的时间,也就是从夏至这一天,往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中国对于年月日的记载,是用天干和地支来记录的。庚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庚,它是天干中的一个。从夏至往后数第三个庚日,这就是初伏。(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的天数是不固定的,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的时候,中伏就是10天。如果是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所以每年三伏天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这一年当中最热的时期。中国有句谚语叫做:“热在三伏”,伏是什么意思?就是伏藏的意思,就是指三伏天的时候,应当减少外出,躲避暑热之气。这就是天人相应当中人的这一面,人的养生活动,要伏住,不要往外走。对自然界的伏是指天地之间的阳气生腾到极点之后,要往下潜伏。(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阳气从地表往下潜伏的过程当中,这里阳气在地表是压缩的,所以人就感觉到特别闷,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过了三伏天之后,地面以上的阳气就全部潜伏到地面以下了。那时候就会感觉秋高气爽,身体很清爽。这就是三伏天的一个基本的介绍。

出梅是什么意思?出梅又叫做断梅,它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和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的终止日期。按照《神枢经》里面讲,入梅是在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出梅是在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也就是在7月8日到7月19日之间,正好就是小暑节气的时间。雷雨季节结束之后,绝大部分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的高温季节。(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入梅是在芒种节气,出梅就是在小暑,梅雨季节大概就是这30天。当然有的地方会持续两个月,有的地方是一个月。梅雨季节结束之后,气候就进入暑热高温的气候,就不是南方的暖湿气流和北方的冷空气来回交错,而产生天天下雨的时节了。下一步就是进入高温季节,这个时期就是出梅。也就是从小暑之后,夏季的高温就会逐渐到来,这就是小暑节气的气候变化。

    小暑养生   

小暑节气怎么养生?因为《黄帝内经》里讲的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尤其是到了夏天养生,应当以养阳气为主,这时候注意劳逸结合,保护好身体的阳气。(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因为这个从时候开始,就进入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了。人的出汗量非常大,大热就耗气,就会发现在夏天没怎么运动,就感觉身体特别疲劳。在中医学眼光看来,这其实就是耗气。因此这个时间段应当注意对于身体的保养。

(一)及时补充水分

保养当中的第一条,就是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小暑节气前后,气温会突然攀升,人体非常容易缺乏水分,因为出汗量特别大,所以这时候要及时的进行补充。喝水也是有讲究的,民间的说法就是热天要喝热水。热水指的是什么?就是温暖的,温度不能太凉,至少在室温以上。(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夏天的室温大多数都是30度,南方有些高温地区,可能到35度以上,这个室温的水可以喝。有些脾胃虚弱的人也可以把水再加热一下,到40度左右再喝。保持热天要喝温暖的水,一定不能喝凉的水或者凉的饮料、凉啤酒等,生冷伤脾胃。

除了直接喝水以外,还可以动手熬一些莲子汤、酸梅汤、绿豆汤等来解暑健脾、开胃降温。这些汤不仅可以止渴,同时还可以散热、清火、健脾、解毒、养胃。同时对于脾胃气血不顺畅、不健运的情况下,也可以健脾胃。比如莲子粥就是一个健脾胃的粥,本身莲子就可以健脾止泻。莲子粥一方面安神,另外一方面可以健脾胃。

在补充水分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事项,不仅要喝温水,拒绝生冷之品,不能喝寒凉的饮料、水或者啤酒等。同时也可以食用一些水分比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可以吃含水量高达95%以上的冬瓜,冬瓜含水量非常高,正好是夏季的时令蔬菜,可以多吃。(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除此以外,还有黄瓜、丝瓜、苦瓜、南瓜这一类蔬菜都可以在这个季节食用。这些瓜的含钾量比较高,含钠量比较低。因此这些瓜类的食物不仅可以补水,还能降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所以在这里推荐大家可以吃这一类的瓜。对消暑降温、降低血压、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这是第一个要注意补充水分。

(二)保护脾胃

第二点,就是保护脾胃,小暑节气的天气十分炎热。我们的神经中枢容易进入紧张的状态,内分泌也不规律,这时候人的脾胃就容易弱,消化能力就会差,食欲就容易不振。这个时候应该吃一些清淡的饮食,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有芳香气味的食材来泡茶、煮汤。(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可以去买一些有芳香成分的花茶,比如玫瑰花、兰花、茉莉花、桂花、丁香花这一类的花茶。泡好之后,因为有芳香之气,芳香之品可以健脾利气、开胃、提神、化瘀,同时还有滋润肌肤的功效。经常服用这一类的花草茶,还可以使身体散发出一种淡淡的体香。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喝花茶,调理脾胃,这是第二点。

(三)小暑食俗

第三点就是小暑的食俗,这段时间有一种说法,因为小暑正好是入伏,所以这种说法是民间的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有的人说这种吃法是“春夏养阳”,尤其是夏天要养阳气,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因为我们知道饺子,还有面、烙饼、摊鸡蛋这些都是热食,要趁热吃。吃上这些热食之后,能够顺应夏天阳气升腾的自然规律。所以这种说法是非常正确的。吃完这些食物之后可以增加排汗量,顺便排出湿气,排除毒素。

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们的精神就容易不振,食欲就不好。饺子是一种传统美食,而且制作并不是非常复杂,同时又能解馋,又能开胃。所以人们常常在头伏的时候做饺子食用,这就是为什么要吃饺子。面还有烙饼摊鸡蛋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因为民间谚语都是古代承袭下来的,在古代能吃上水饺,能吃上面条、烙饼、摊鸡蛋,这都是家庭条件很好的象征。这三种食物都是非常好吃的,同时还都是热食。所以在三伏天吃这三种食物就可以助长身体的阳气,顺应“春夏养阳”的思路,把身体中的毒素通过汗排出来,这是第三个注意事项。

(四)作息以及锻炼

第四个就是指的作息,还有外出锻炼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作息,我们要知道夏天的时候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什么规律?就是晚上天黑的很晚,早上天亮的很早,所这个时间段我们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要尽量的早起,出去锻炼身体,晚上也不要睡的太早,比如有的人吃完饭,七点多钟就睡觉,那不行,得等到晚上天黑了之后,八点之后,有的地区是八点半之后天黑,这个时间你再入睡,这样就有助于养阳气。而不能像冬天,刚吃完饭,早早就睡觉了。早上很晚,九、十点钟才起床。

冬季是养阴的,夏天是养阳的。阳是什么?阳就是动,就是兴奋,就是活动,就是运动。所以到了夏天,我们要多出去运动,顺应夏季的规律。但是在运动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一点,就是运动量不能太大,出汗量也不要太多。有人问怎么叫出汗量多?其实一个检验标准,就是出完汗之后,如果感觉身体虚脱,累了,这就是出汗多了。(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如果出完汗之后,感觉身体还有余力,还是跃跃欲试,身体非常有能量,这就是出汗正好,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所以这个时候要起居有常,适当运动,这就是第四条。就是夏季的时候,尤其是小暑这个节气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起居当中注意的。

(五)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最后一个就是根据民间谚语来的,叫做“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能理解,因为冬天的时候,石头很硬很凉,坐到石头上容易着凉、着寒气;“夏不坐木”是什么意思?就是夏天不要坐在露天的木头上,古代都是坐在木头上,现在很多公园有木凳,不要在木凳上坐太长时间。(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因为木质的椅子或凳子,在夏季很容易吸收潮气,很容易聚湿气。人要是坐在潮湿的凳子上太久,就很容易感召湿气来伤身体,有的人可能还会得痔疮、风湿或者关节炎一类的疾病。有的人还会伤及脾胃,引起消化不良,胃肠道症状。所以“夏不坐木”。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