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昵称32901809 2020-07-06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有言:贵大患若身者,可当大任。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辱至则惊,去则洒然矣。宠至则惊,去之又惊。故宠较辱尤劣也。

一个人受辱时担惊受怕,事后依旧能够潇洒生活;但一个人得宠时会感到惊喜害怕,失宠后亦会恐惧害怕。

二者相比,受宠比受辱尚有所不如。

故老子曰:宠辱若惊而宠为下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回想古之帝王,坐拥佳丽三千,三十六宫,七十二殿。

在这般激烈的竞争下,嫔妃得到帝王宠幸时依旧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惹之不快;失宠后又无法逃离冷宫的命运。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物欲横流的职场,得到上级青睐会窃喜,却又不敢声张;失去后又唯恐祸患降临。

得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深危也。贵不敢骄,富不敢奢。失者,失宠处辱也。惊者,恐祸重来也。

得到恩宠的人,身居高位却如同深渊,富贵了不敢骄傲、不敢声张。失去后迎来的将是屈辱,始终害怕祸患降临。

宠辱若惊,辱有自在时,宠则常惊,故为下者,亦不如辱。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老子说,人之所以在得宠、失宠和受辱时会害怕,甚至将其当做祸患看待,是因为有身体的存在。倘若没有身体,也就不会害怕。

在荣辱间争渡,患得患失,不能自拔,无异于作茧自缚。

所谓“无欲则刚”。比身体承受祸患还可怕的是内心的欲望,正是有了欲望世人才会追求名利,因而遭受荣辱的双重考验。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范应元说:

循自然之理以应事物,不纵情欲,如此则无患也。

陆希声说:

道德充于内,则外物不能移,故宠辱之来,心未尝动。如内不自得,外感于物,情存乎宠辱,则得失皆若惊。

淡化欲望,主宰自己的内心,漠视荣辱,不患得患失。遵循自然大道做事,才能做到不担惊受怕,祸患也就不会降临。

归根结底,人生的祸患还是来自内心的欲望,人的私心。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谦卑退让不与人争先,反而能走在世人之前;圣人将生死置之度外,从未想过苟且偷生,却保全了自身。

有道是: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何谓贵大患若身?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能够像重视自身一样重视世人之人,才能把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能够像爱护自身一样爱护世人之人,才能担起天下的重任。

与其重视荣辱胜过自身,不如重视自身和生命胜过荣辱,做到贵大患若身,超越个人的荣辱。

贵以身为天下者,不轻身以徇物也。爱以身为天下者,不危峰以掇患也。

把天下人当做自身一样重视的人,不会轻易损坏事物;把天下人当做自身一样爱护的人,不会轻易让带来祸患。

超越个人荣辱的人,才能做到从爱小我到爱天下,将荣辱置之度外,宠辱皆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身为天下者,方可担当大任。

《道德经》| 欲堪当大任者,需“忘荣”“忘辱”“忘身”

憨山德清观览《道经》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时曾说:

本章言名利之大害,教人重道忘身以祛累也。宠辱若惊者,望外之荣曰宠。世人皆以宠为荣,却不知宠乃是辱。世人皆以贵为乐,却不知贵乃大患之若身。

荣辱始于欲望,荣为辱,贵为患,一切乃身外之物。

人生在世,我们承受的羁绊已经够多,生命时刻都在承受干扰,与其担惊受怕失去自我,不如重视自身,淡化欲望超越外物,轻松地活着。

超越外物,荣辱皆忘,爱自身,爱天下,是一个人承受重任的前提。即便不为天下重任,也要为自身轻松简单而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