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名镇晁陂的历史传奇

 严陵河曹虎 2020-07-06

据称这里藏有大量的周朝典籍和王室宝藏,传说这里曾是《山海经》、《道德经》成书的地方,元顺帝的第四个儿子铁木花儿留居此处——

  

中州名镇晁陂的历史传奇

       每一个地方都蕴含有她独特的韵味,都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出镇平县城沿312国道西行10公里,有一处有着传奇色彩的古镇——晁陂。
   晁陂历史源远流长。来到晁陂,探究晁陂,会发觉这里有她丰厚的人文积淀和悠远的历史印痕。据称这里曾是《山海经》成书的地方,传说这里藏有大量的周朝典籍和王室宝藏,曾是不少人寻宝的地方。
   查阅词典,字仅作为姓讲,《南阳姓氏大观》记载晁氏望出南阳郡,先据京兆郡,而后据许昌临颍地。秦代南阳郡就在今南阳市一带。字一种读音为pi,仅指湖北黄陂;第二种读po,不平坦的意思;第三种读音为bei,是斜坡池塘的意思。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晁姓的人住在池塘边,或晁姓人掘造了一个大池塘。从这一地名的分析我们就能感受到晁陂一定隐含有一段不平常的历史。

溯源——


  晁姓起源及晁陂由来

   据说周景王少子朝就是晁陂晁姓的始祖。史书记载王子朝是春秋时期周景王的庶长子。景王喜爱王子朝有勇有谋,后遗诏传位于王子朝。在王室的屡次争斗中,王子朝兵败晋国,王子朝与其族党、追随者多人携家眷及周室典籍和大量周王室的青铜礼器、玉器古玩投奔楚国,一路风餐露宿,沿着茶马古道,过潼关,从洛阳南逃奔楚,经嵩县进入伏牛山。据《山海经》记载,此处山地叫做漪帝山,曾为漪帝氏族部落生存居住之所,相传千百年来过往此地者必有帝王之象。王子朝经山间樵夫指点从镇平尖顶山西麓南北通道一路南行,忽然发现一处与他地迥然不同。纵马而至,但见得土地肥沃,森林草地相间,溪水潺潺,真是难得的一方宝地。王子朝大喜过望,便决定安居于此处,休养生息,再图发展。,后人以祖名为姓,晁姓部族由此而始。

   王子朝众人安顿下来,并在现晁陂北岗沿着斜坡挖掘一个大的池塘。为了开垦更多土地,一部分人向东向南迁移,向东迁移处至今仍有一个村子叫甲林,向南迁移地现有草场吴、大栗树两个村落,再向南在山峦将近之处定居的村子现在就叫山头营。王子朝定居于此,男耕女织,生生不息。由于王子朝居住在大池塘旁,后人便称此地为晁陂。王子朝逃难于此时,车拉马载,携带了大量王室珍书奇玩、家私玉帛,滋润了晁陂文明发展。而贵族尚玉文化依然传承,部族中识玉、琢玉之能工巧匠继续山中寻宝,后人终于在宛城附近之独山寻得和氏宝玉,敬献楚王而使晁姓部族得到楚王封赏,获得高官厚禄,晁姓后人琢玉技艺得以传承。在历史进程中,晁姓人四处迁出,落户四方,玉文化在全国传播,但仍以镇平为中心。如今镇平珠宝商人遍行天下,晁陂是其中的主流。

探秘——

蒙古王室留居晁陂

   王子朝携周室典籍投奔楚国,此事被记录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和《史记》等书中。然而在王子朝奔楚之际,恰逢楚平王死,楚国在继位问题上也动荡不安。王子朝一行并没有到达楚国都城,而是滞留在南阳郡西一带,在今晁陂留居下来。

   那么王子朝携带的大量珍贵的典籍、玉器珍玩、青铜礼器哪里去了?王子朝奔楚未果,壮志未酬,在晁陂郁郁而终,他所携带的珍宝只可能被他就近埋藏。晁陂,也因秘藏有周室典籍而披上了几分神秘。
    古往今来,到晁陂寻幽探宝者不计其数。当年元顺帝的第四个儿子铁木花儿在明军封锁雁门关,无法北归蒙古,走投无路之际,只好从河北向河南一路南下,暂避镇平县登禅寺,派人选定居之所,获知晁姓部落始发之地,两河夹持,山岗阻挡,又有宝藏可寻,正是避难的好去处,遂选址建宅,对外称王姓,几百年来世居于此,繁衍甚广。据考证1983年在重修镇平县晁陂镇东黄土河桥时,发现一块重数千斤的汉白玉石,上面用小篆体书写一个“ 字,这块巨石现在仍然垒砌在河东桥背面的桥墩下,并特意留下孔洞,便于考察。因为蒙古族曾有骑射得天下,以马为徽号的说法,所以他们当时埋下一块刻有徽号的巨石。现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市徽就是马,其中意义,令人回味。如今在晁陂许多蒙古族农民家里都供奉着成吉思汗像,有的还印有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遗像十字。晁陂是河南省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方,几百年来,蒙古族人与当地汉族人经过长期杂居,形成了多民族共居一处、融为一体的局面。

传说——

  

《山海经》《道德经》在成书

 王子朝见广识多,他广泛招贤纳士,追随门客众多。据说王子朝与从人依据携带大量典籍编写了《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记录远古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著,它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

   老子也是王子朝的客卿,两人经常品茶论道,《道德经》就是老子根据那个时期典籍历史回忆写出的。王子朝被晋国赶出了洛阳,老子也不再留恋王城,与王子朝一道南下足至晁陂,后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修道成仙去了。
  据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曾在晁陂逗留。晁补之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少年时代晁补之随父亲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阳。心中慕名晁姓发源地晁陂,信步南游,与从人南下过秦岭直到伏牛山山南,直至晁陂。他在晁陂驻足远眺,见这里林翠水清、土地肥沃、百姓富庶,能工巧匠层出不穷,真是成就基业的好去处,慨叹始祖目光远大,为后世子孙生生不息、万世流传选此天府富饶之地作为永远的庇护和依赖。晁补之林间狩猎,水中垂钓,琢玉匠人家中寻宝,不觉数日已过,不忍辞去。

演绎——

  传奇的

   如今的晁陂交通方便,辖区纵横四条交通线,东西方向自北向南依次是宁西铁路、312国道、沪陕高速,南北一条S248线贯通,看似丰收的字或字,是否就是王子朝认定的王地。又为什么蒙古族流落至此改姓呢?更有趣的是玉翔新村项目处正落在 字的右下处,恰好点睛为一个字。玉已与晁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杰地灵的晁陂是否就是美玉滋润的结晶。
  晁陂不产玉,玉文化却源远流长,玉产业越做越大,这与周室贵族及蒙古王室尚玉文化大有渊源。如今晁陂有15个玉雕专业村,全镇半数以上的群众从事玉雕加工、销售,全国许多城市都有晁陂经营玉雕者的身影。玉已融于晁陂人的灵魂,崇玉、尚玉早已演绎为这里的民俗。
   随着玉产业的迅猛发展,晁陂玩玉人逐年增多,群众收入也连年翻番,不少家庭都买起了小轿车。玉翔新村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势而动。在晁陂镇东312国道南侧的玉翔新村建设项目,将整合周边5个玉雕行政村1100余户入住,建成集居住、购物、旅游、
玉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型新村。该新村在绿地、广场、园林掩映中将古典孔子孝道文化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设立孔子学堂及孝道礼仪典故浮雕,建设大型超市及地方特色小吃,使游人在轻松购物中受到中国古典孝道文化的熏陶。
   晁陂具有产业优势和区位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晁陂的发展如虎添翼。全镇已形成了玉雕、石雕、地毯、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附件、苗木花卉七大产业,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
   回顾晁陂,悠悠几千年文化的滋润,丰厚人文积淀陶冶了晁陂人的灵气;展望晁陂,满怀激情与喜悦,晁陂充满着无限的勃勃商机,活力四射。




编辑:曹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