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新片《陆垚知马俐》遇万达低排片,万达、华谊之战,王思聪早埋下端倪?

 娱乐硬糖 2020-07-06

万万没想到,好端端一个暑期档,戏外的撕逼竟比戏里好看。

此前,华谊出品的动画电影《摇滚藏獒》曾低排片引发众议,万达院线被质疑对其排片 “封杀”。其后,万达与华谊各自发表声明,万达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封杀纯属无稽之谈。华谊则表示,对不同电影的排片差异化是万达院线的公司行为,华谊兄弟不便评价。


 

本以为风波之后,大家各自收敛。谁知却是索性丢掉遮掩,彻底放飞。

715日,万达出品的影片《快手枪手快枪手》与华谊兄弟出品的《陆垚知马俐》同日上映。当日排片显示,《陆垚》在全国所有院线总排片达到24.34%,占所有影片第一位,《快枪手》排第二位,占比16.74%。而万达院线自主排片则和其他院线排片数量产生巨大差异,《陆垚》在万达院线的排片仅占5.24%,排在所有影片第六位,《快枪手》则排片占比为32.57%,排名第一。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万达院线在国内拥有影院311家、2700块银幕,在2015年全国总票房份额中占据13.3%高于第二、三名之和。同时,万达不但拥有国内最大的院线,主营业务也包含电影开发、投资、制作、发行各个领域。打通全产业链后,一方面万达可以给自己制作的电影进行压倒性排片;另外也可以通过排片的方式影响其他对手出品的影片。

想郑钧为了《摇滚藏獒》拖家带口吆喝路演,结果却被这场豪门恩怨株连。如今文章眼泪汪汪带着导演处女作《陆垚》重装上阵顺便对马伊琍表个衷心,却被万达一板砖,观众一闷棍(该片口碑不佳),好一似冷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而硬糖君只想仰天长啸:你们这么能,不管是《快枪手》还是《陆垚》,随便把哪个拍得能看点也行啊!亲们还真是功夫在戏外啊。

祸起叶宁?

万达与华谊也曾经有过蜜月期。

2015年末,万达、光线、华谊三家公司组成贺岁档联盟,《寻龙诀》、《恶棍天使》、《老炮儿》抱团取暖,最后当然是共赢的局面。

究其根源,则是三家一块投资了《寻龙诀》。但一年之后,随着那次合作的主要促成者——万达高管叶宁的跳槽,两家的关系逐渐剑拔弩张

这中间还有个有趣的插曲。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王思聪手撕朱圣祎这个八卦硬糖君(微信id:yuleyingtang)可是记忆犹新,当时王思聪曝光的朱圣祎陪酒照片,可是大喇喇的直接点出华谊第6大股东虞峰。

再说回叶宁。叶宁2002年加入万达集团,2008年出任万达院线总经理,2013年任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出品、发行过《寻龙诀》、《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等高票房影片。

今年229日,华谊兄弟公开任命叶宁为华谊兄弟影业CEO(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电影及电影院相关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同时叶宁还将担任华谊兄弟副总经理,并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


 

对于其离职原因,外界议论纷纷。有传叶宁被架空,也有传万达在股权激励方面较之其他大公司更为谨慎。随后叶宁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明确表示:离职是个人的职业调整和选择,对于万达情感上难以割舍。然而,仍有媒体消息称,叶宁出走万达加盟华谊的当天,万达公司曾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数据显示,叶宁入职华谊以来,华谊发行的电影《灵偶契约》、《纽约纽约》、《摇滚藏獒》等片,万达院线均低于全国平均院线排片。

在叶宁出走万达加盟华谊后至暑期档前,这段期间华谊主导出品的电影共有两部:一部是41日上映的恐怖电影《灵偶契约》,另一部是415日上映的爱情剧情片《纽约纽约》。

以周五发片的《纽约纽约》为例,影片首映当天,万达院线排片占比为1.6%,黄金场占比为2.8%,五洲发行成员大地、横店、金逸排片占比分别为7.6%8.1%10.1%,均低于华谊兄弟、嘉禾、博纳、江苏幸福蓝海、卢米埃等院线排片。

首周末两天万达院线对《纽约纽约》的排片维持在1.5%左右,黄金场占比分别为2.4%2.0%。《纽约纽约》首周票房收入633万,最终累积票房收入仅有955万元。而《摇滚藏獒》更是成为了两家厮杀、殃及池鱼之说的典型代表,根据其首映日排片数据,万达对其排片数为3.19%,低于全国平均5.97%的排片率。

作为叶宁转投华谊后的第一步操盘作品——《陆垚知马俐》则更不能幸免于万达魔咒。值得指出的是,由万达出品的同期档电影——《快手枪手快枪手》是叶宁在离职万达前打造的最后一部作品。


 

“叶宁对抗叶宁”,让这场排片厮杀火药味更浓,也更加戏剧化。

万达愿景,万达陷阱?

无论万达封杀华谊是否属实,已经逐渐在影视行业形成强大生态圈的万达的确不容小觑。

今年1月中旬,万达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7月,万达集团计划购买派拉蒙影业49%股份……影视业务从下游逆溯扩张到产业上线,不再局限于电影的上映环节,影视版图的急速扩张让产业链上的其他各环都不得不忌惮万达的一举一动。

截止到今年5月,万达院线在国内拥有影院311家、2700块荧幕,在2015年全国总票房份额中占据13.3%,远超第二、三名之和;去年5月,万达集团以“蛇吞象”之态、凭31亿美元拿下当时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影院公司;去年6月,万达收购电影院线运营商Hoyts集团100%股权,拥有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2家影院、424块银幕。

今年3月,AMC在万达支持下并购美国第四大影院运营商Carmike,扩充到663家影院、8380块银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连锁院线,也使万达在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市场都占据第一。自此,发行渠道成为了握在万达手中、制衡电影公司的最大王牌。

然而,这艘影视航母近期的举动却让业内不得不怀疑这是否在酝酿又一场“派拉蒙危机”。

20世纪初,好莱坞的大片厂拥有自己或者合作伙伴的院线来放映自己出品的影片。大片厂雇用编剧、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作为其员工,持有影片,制作海报广告,通过自己的影院进行发行放映,实行对整个流程的垂直垄断。

1942年,美国一个独立电影制片人组织对派拉蒙公司的垄断行为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的业务。这是第一桩制片人起诉放映方的大诉讼。从此,制作、发行与院线彼此分离成为好莱坞的原则。

在打通电影全产业链后,万达有机会利用排片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出品的电影,提高万达影业制作的电影排片量冲击同期电影,长期看来的确有出现寡头垄断的可能性。然而,短期来看,万达凭借雄厚资本在院线等重资产领域尚有发挥空间,在内容制作环节,虽有并购电影公司的举动在前,但如何使合作变现、实现大并购时代的马太效应,仍待探索。

但再天衣无缝的产业链整合,观众看的还是电影本身。不论是靠情怀、排片、营销,还是其他什么,烂片总要被一眼识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