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销商:微利时代下,销量可以降,但利润必须提升上来!

 新经销 2020-11-18
 
经销商生意难做,已成为共识。但经销商群体会不会消失,答案也非常肯定:不会! 
 
线下的商贸流通渠道,虽然在当前互联网电商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渠道,但如果从绝对值看,70%的生意,仍然在线下,需要经销商来服务。
 
生意难做的结果必然是,一批经销商淘汰,一批经销商进化。今天经销商的生意,想再通过代理一个品牌,加人加车,已经很难再有增长。
 
即使增长,也仅仅是体量的增长,利润不见得有增长。有可能成本的上涨,远超过利润的增加,这是每位经销商都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经销商生意该如何做,或者该如何积极地应对?

前段时间,新经销与华东资深的日化品类经销商,合肥邦威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敏先生交流了一番,一起回顾经销商的生意。并站在当下,探讨商贸生意的经营关键点以及未来的方向。
 
-01-
经销商生意的三个转折点
 
在90年代前后,随着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出来,一大批经销商开始涌现。当时的物质匮乏,加上经济水平的急速上涨,经销商只要能抓到一个好品牌,选择一个好品类,生意便能增长。
 
消费需求的增长,是商贸生意增长的原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上游厂家对经销商管控和要求,也进一步抑制了经销商的发展,尤其是在饮料食品类目。
 
网格化的管理,厂家主导的深度分销,业务员直营终端,大多经销商的职能被局限在物流仓储、以及资金垫付上。
 
从90年代到如今,经销商群体经过了30年的迭代汰换。武敏告诉新经销,在此期间,有三个关键转折点,决定了商贸生意是否能做大。
 
第一波,早期进入者,是否具备直营终端的意识。不仅仅要做物流配送,资金垫付,还必须考虑自有队伍,逐步渗透到终端。早期抓终端很容易,有货,有客情,基本就能把生意做好。
 
第二波,2007年前后,国际国内KA卖场的崛起。在地方,一个KA卖场,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人流聚集的中心。如果经销商在2008年前后,第一时间入局卖场,并且以此为据点,卖场开到哪里,生意便做到哪里,生意自然不愁。2007年-2017年,可谓是KA卖场的黄金十年。
 
第三波,2015年前后,以天猫11.11一天营收达到近千亿为标志性事件,线上的B2C电商,正式成为主流的渠道。
 
在2015年以前,如果具备战略眼光的经销商,提前布局,抢到厂家的线上经销权,线上开店经营。这一波红利赶上,商贸生意的跃迁,比前两次可以说更为快速。
 
这三波红利,可以说是时代赋予的红利。如果抓到了,做大商贸生意,基本问题不大。但现在,基本没有太多的红利。
 
而每一波红利的结束,经销商强者愈强,一些小商、弱商,基本就被淘汰出局了。武敏回忆说到,大概在2012年、2013年,在合肥,做日化品类的经销商起码有三四十家,但到了现在,上规模的数量可能一半不到。
 
到了当前的节点,时代赋予的红利基本没有了,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要求每位经销商必须精耕细作,精细化经营。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
1. 纵向,向管理要效益;
2. 横向,打破区域限制。
-02-
向管理要效益:
销量可以降,但毛利必须提升上来
 
武敏说道,“在前几年,很多经销商业务发展不错,赚100元,漏了20元,不要紧,毕竟你还能赚80元。但是现在不行,外部的高速增长已经太不现实了,此时经销商必须考虑,回过头来抓管理。省钱即是赚钱。”
 
在2017年,邦威商贸便与海软科技达成合作,全面进入数字化业务管理阶段,追求向管理要效益。
 
什么是数字化业务管理,武敏给新经销举了一个案例,过去门店要陈列费,往往是纸质流程,一张单据,与上级领导简单做个汇报和说明就搞定了。
 
你不知道这家门店为什么要投资,该不该投资,投资以后到底有没有效果。但现在有了数据支撑,拉出这个门店的历史销售数据,利润分析。一眼就能看出,是否值得投资。
 
在过去很多时候,业务员一听其他竞品给这个门店投费用,就慌了,赶紧要政策,根本不去考虑其他。惯性的思维,历史的沿革,最后甚至业务员都认为理所当然,如果真的是拉出数据来看,发现一个月小店生意的贡献只有500块,但每月却还投资了200块的陈列费。当然,可能还包括其他多种因素,但不管哪种情况,必须遏制。
 
通过数字化的工具,让业务管理变得透明化、可控化、合理化,这是在成本控制层面。另外,在经营决策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通过数据分析,10个品牌对比分析,哪个品牌投资小,但盈利贡献最大,或者哪个卖场、门店的投资回报率最高,哪些品项动销最快,这些都可以一目了然。有了数据基础,再去进行品牌的评估、市场的评估,自然就有了抓手。
 
过去的分销,往往会出现乱分销、超分销的问题。借助数字化的经销手段,5000㎡的店,适合卖哪些品牌;2000㎡的店,适合卖哪些品牌,直接通过数据分析出来。
 
乱分销,变为精准分销。一旦确定分销的标准门店,通过会议下达到一线业务。通过这样的方式,退货、临期货,也就降下来了,同时相应的毛利也会提高。与此同时,做业务的同事,不仅仅可以卖畅销单品,还能卖非畅销单品。
 
前两年,邦威商贸在内部提出口号:“聚焦微生态,专业深挖掘”。武敏告诉新经销,今天经销商的生意增长、利润增长,已经不再是靠网点数的增加、代理品牌的增加就能够去解决的。现在只有在存量的基础上,靠高效的经营管理去寻找增长点。
 
当前的经销生意,已经处于微利的状态。如果管理跟不上,基本上就会被淘汰;如果管理跟得上,可能会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利润回报。这就是现实的商贸环境。 
 
-03-
打破区域限制:
享受行业下滑的红利,洗牌弱商
 
未来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从下游终端来分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KA卖场,基本上被四家垄断,高鑫系、华润系、永辉系和沃尔玛。
 
显而易见,这些KA超市会逐步直接与上游厂家合作,跟经销商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弱。经销商未来在KA卖场上,顶多承担,本地化的产品推广、导购员的管理等执行职能。
 
以罗森、全家为代表的连锁便利店,基本也是直接与品牌商合作,与地方经销商没什么太多关系。经销商的下游生存空间,只有这两类渠道:第一,地方的连锁门店;第二,传统夫妻老婆店。
 
这么多经销商抢这些有限的网点,一些小商或者不具备专业管理能力的经销商,基本会淘汰出局,淘汰出局后,品牌留下来,只能找当地大商合作。
 
从这个角度看,这是地方大商的红利。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小商出局。此时,位于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的大商,未来可操作的空间,便是打破区域限制,将业务延伸到周边的地级市和县级市。
 
周边地级城市的经销商,往往只能辐射本地,市场没有纵深,规模体量也不大,上游厂家与这些经销商的合作,也只是简单的贸易关系,合作不太紧密。而一线城市的大商,如果具备优秀管理能力,通过分销模式的创新,完全可以渗透到周边。
 
在新经销看来,在日化、休食、调味等品类中,一些规模体量比较大的经销商,完全可以自身深度分销,建立可控的“二分商”。这里的二分商,不是像过去简单的供货关系,而是深度的捆绑经营。
 
经销商为二分商提供商品、资金、物流、甚至提供市场推广的方法,同时经销商也需要全面将二分商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将二分商视为区域合伙人,全面赋能,而经销商转为区域型快消服务平台。
 
写到最后: 

诚如邦威商贸武敏先生所言,今天经销商的生意,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时刻。经销商必须,纵向,向管理要效益,销量可以降,但利润要保证;横向,打破区域限制,主动出击,洗牌小商。
 
认清时事,对于过了一定体量的经销商来说,不要在一味追求销量的增长,而是要追求“有质量的增长”。熬是当前的基本战略,同时,向内做好管理的精细化,经营效率的最大化。

作者:袁来 | 新经销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