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更爱找北方人!四句降糖话,后悔没早点看到!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20-07-07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最近,全球著名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发布了一份最新大规模“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北方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这项研究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军教授,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滕卫平教授和宁光院士等内分泌领域知名专家共同完成,历时3年抽样调查了7.5万名成年人。

这项重磅研究到底说了啥?

这项重磅研究到底说了啥?简单说来,主要有3件事:

1. 近一半国人血糖异常!

研究发现,自2007年到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0年间逐步上升,2017年已达到12.8%,而根据ADA标准诊断的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的标准化患病率为35.2%,二者相加,近一半国人都血糖异常!

2. 男性比女性患病率高!

研究提到,男性的总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我国50岁及以上中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总的来说,男性和女性的总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增长更快.

3. 我国整体患病率北方最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存在区域差异,北方地区的患病率最高,其次是西南、东北、南方、中部、东部和西北地区。各省总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的地域差异,并按五分位数进行分层。贵州的总糖尿病患病率最低(6.2%),内蒙古的总糖尿病患病率最高(19.9%)。

各地区糖尿病(A)和糖尿病前期(B)的患病率差异,颜色越深,患病率越高

为什么北方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为什么北方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其实从生活中就找到了蛛丝马迹:

1. 北方肥胖人群比南方多一倍

对于北方的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率都普遍高于南方,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在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就谈到,南北糖尿病患病差异,往往是伴随着肥胖而来的。

杨文英曾经做过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肥胖的情况,北方人体重BMI指数超过30的比例是7.8%,而南方则是3.6%,北方的肥胖人群比南方多出了一倍”。

2. 北方人更不爱运动

杨文英主任在南北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还发现,南方人确实比北方人更爱运动。这也与环境有一定关系,相较于南方,北方地区纬度高、寒冷,冬季季节甚至长达4~6个月,人们更习惯窝在家里御寒。

3. 北方人更重口味

北方人的饮食口味普遍偏重,喜欢高盐、高油、高热量的食物,觉得这样才够味儿,烹饪方式也偏爱油炸、爆炒,殊不知,越是油腻荤腥的食物往往能量比较高,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身体肥胖,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而南方人的饮食习惯较为清淡,烹饪方式采用白灼、清蒸偏多,青菜在热锅中飞水一过,熟了就可捞上来,稍放香油、盐即可食用,用油少,清淡。

4. 北方人喝酒更猛

“在北方,很多人都觉得顿顿有肉有酒的日子才是好日子,但长期大量酗酒,会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等疾病的风险。”上海东方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范慧敏2016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

而南方人大多喜欢喝茶,中医认为茶有温和药养的功效。即使饮酒,一般也是喜欢低度米酒。

四句降糖话,后悔没早点看到!

2019年,著名的糖尿病预防研究——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迎来30年“大结局”,研究论文发表在了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上,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防控太重要了!

与没有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相比,生活方式干预使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时间延迟3.96年。

同时,生活方式干预使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9%,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26%,复合严重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降低3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3%,全因死亡率降低26%;平均预期寿命增加1.44年。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也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开始药物治疗。

这也是很多人吃了大量降糖药,血糖还没有控制住的原因。这四句降糖话,你应该早点看到!

1. 肌肉是最好的“天然降糖药”

胰岛素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需要肌肉的帮忙。因为肌肉中有肌糖元,肌肉一运动,肌糖元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所以血糖就会降下来,很多糖尿病人吃饭之后血糖高,走半小时就降下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肌肉在降糖。从这个角度上说,年过四十的人,要有所侧重地长长肌肉,为的就是给未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预留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锻炼可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以及40%的肿瘤。人衰老的最重要原因是肌肉流失。从30岁左右开始,如果不刻意锻炼的话,肌肉将逐渐丢失。

王陇德

2. 想降糖,先控制好体重和腰围

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的话,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在2019年4月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5倍。常测体重,防止超重和肥胖可以预防38%的糖尿病发生。

腰围男性最好不超过85厘米,女性不超80厘米。

3. 别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单忠艳在健康时报谈到,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学术界称这种基因叫节约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原料来吸收营养。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时,这个节约基因仍在开放着,因此,当大量的高营养食物进入人体后,仍然进行着充分吸收,再加上现代人的活动减少,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所以造成营养过剩,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很容易发生。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们一旦开始了“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的生活,再要“管住嘴、迈开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我们还是要适当多吃蔬菜和瓜果,肉类需稍微节制一点。可参照这个量↓↓

● 每天1斤蔬菜,

● 每餐主食少于2两,

● 每天的植物油控制在3汤勺,

● 每天可吃少于4两的低糖水果,

● 每天可吃5份蛋白质,

● 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

● 每天至少喝7杯水。

4. 控糖别小看了睡眠和压力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2014年8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人体激素有自身的变化规律,不睡觉或压力大时这些激素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激素水平改变。这些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是对抗的,时间长就会打乱与胰岛素之间的平衡,导致人体脂肪代谢、血糖代谢以及神经免疫系统紊乱,就可能引发糖尿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