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随访?可从这4大方向入手!

 江海博览 2022-08-15 发布于浙江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型糖尿病的控制率为什么会有性别差异?

近年来,在各级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36.5%)和控制率(49.2%)虽比过去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1]

早前的几项世界性研究均提示2型糖尿病(T2DM)病情的控制(主要是血糖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风险,从而改善预后[1]而我国本土的糖尿病研究也一直在探索基于我国国情和患者特色的糖尿病管理策略。

近期,一项基于我国武汉地区老年人群(≥65岁)的调查报告发表在国际期刊BMC Public Health上。

图片

图1 研究标题截图/图源BMC Public Health

这个研究说了什么?


该研究纳入了376702名武汉市≥65岁的T2DM和非T2DM受试者,其中167886人(44.6%)为男性,208816人(55.4%)为女性。


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65岁以上老年人T2DM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分别为18.80%、77.14%和41.33%。值得一提的是,在探讨了老年人群T2DM的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情况的同时,研究人员还应用了多水平逻辑回归分析法对这些受试者的健康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试图找到老年人中T2DM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的关键因素。

1.基于性别分析:

女性患病率更高,但血糖达标率也更高!


65岁以上老年人中,在所有年龄段都能观察到女性T2DM患病率高于男性。总体而言,女性总患病率(19.62%)也高于男性(17.77%),且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女性T2DM患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则分别比男性患者高58%和25%。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医疗服务,对社会保障的意识更高,更容易获得医疗服务。

表1基于性别分析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

图片


表2 基于性别变量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图片

2.基于个人背景:

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也与知晓率、控制率正相关!


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增加,患者对疾病知晓率和疾病控制率也在增加。该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患病率会相对较低。研究人员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健康维护的自觉性更高,对糖尿病的了解也更多,因此有意识地采取措施管理糖尿病。”这提示在临床诊疗中应该重点关注低教育水平患者的血糖控制和随访情况。
尽管在患病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相比有老伴儿的老年人而言,寡居人士和单身老年人对疾病的知晓率和病情的控制率均更低。提示社会各界应关注这些老年T2DM人群的疾病随访和卫生服务。

表3 基于个人背景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图片

3.基于体质分析:

高BMI与中心性肥胖仍是糖尿病推手!


高体质量指数(BMI)和中心性肥胖是T2DM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4],根据本次回归分析的结果,高BMI和中心性肥胖也将给T2DM患者的病情控制带来困难,与之相反,由于患者本身具有肥胖的担忧,因此更可能知晓自己的患病现状,也算是因祸得福。

表4 基于体质变量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图片


4.基于生活方式分析


与既往研究[5,6]相反的是,本次研究中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与T2DM患病率未出现正相关关系。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中的生活方式均为即时生活方式汇报,被调查者过去的生活方式未纳入考量,因此存在偏倚。

表5 基于生活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图片

但生活方式仍与知晓率和病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具体而言——

  • 相比不运动人群,具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对疾病的知晓率更高,病情控制情况也更好;
  • 吸烟与疾病知晓率、控制率无明显相关性,但戒烟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都显著高于从不吸烟的人群;
  • 有饮酒习惯者疾病控制情况明显不佳,且知晓率也较低,但戒酒人群的知晓率和控制情况都更好。

这一调查结果提示,鼓励患者戒除不良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的管理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内分泌同道知道哪些患者要重点随访、哪些患者需要重点教育了吗?如果你有更多管理经验,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95.
[2]Yan, Y., Wu, T., Zhang, M.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control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ese elderly population. BMC Public Health 22, 1382 (2022).
[3]McDonald M, Hertz RP, Unger AN, Lustik MB.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dyslipidemia, and diabetes among United States adults aged 65 and older.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9;64(2):256-263.1.
[4]Bi Y, Wang L, Xu Y, Jiang Y, He J, Zhang M, Zhou M, Li Y, Xu M, Lu J, et al. Diabetes-relate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intern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6;4(2):125–35.
[5]Qiu L, Wang W, Sa R, Liu F.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Dyslipidemia among Adults in Northwest China. Int J Hypertens. 2021;2021:5528007.
[6]Liu X, Li Y, Li L, Zhang L, Ren Y, Zhou H, Cui L, Mao Z, Hu D, Wang C.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control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ese rural population: the RuralDiab study. Sci Rep. 2016;6:31426.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Nina
责任编辑丨曹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