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看西周初至唐宋名家们怎样做到的

 海曲上人 2020-07-07

我们经常说,一首诗要有诗味儿,没有诗味儿的诗,实在是“烂,不堪读!”

可是这种诗味儿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呢?

一首诗,要想完美演绎和展示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以及对读者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共鸣,在创作过程中,不一定要用多么优美的语言,和晦涩难懂的词句,只需要灵活熟练的运用写作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相当于现在的排比,比喻,和象征等。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种修辞手法,就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

怎样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看西周初至唐宋名家们怎样做到的

而这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早在西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出现了。

一,《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周朝,分西周和东周,西周距离我们已经有三千多年了,是我们华夏民族经历的第三个王朝,已经开始由耕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人们生活渐渐的稳定,生产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

在文化方面就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农家,小说家,杂家等等百家争鸣的盛世,其中以孔子的儒家最为代表性,以孔子编辑的《诗经》最为著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欣赏价值!

关于《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代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在《诗经》中,比兴这两种修辞手法是怎样灵活运用的。

(一)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通俗的说,就是现在的比喻手法。又分明喻,暗喻,借喻。以一种事物打比方,来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另一种事物。也就是不要直接说一种物象,借用另一种物象来打个比方,这样显得很含蓄,让人有想象的空间,以达到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诗经》的《国风》中《魏风·硕鼠》篇,我们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

这首诗歌通篇用体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是暗喻,把统治阶级比喻成大田鼠,写老鼠因偷吃太多粮食和农作物嫩苗而长得肥硕无比,招人厌恶,以此来隐喻那些贪得无厌的统治者,他们养尊处优,长得油光水滑,脑满肠肥,跟大硕鼠很像。他们残忍的剥削劳动者的劳动果实,实在是太可恶了!

怎样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看西周初至唐宋名家们怎样做到的

因为周朝时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

这样奴隶们就要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大部分都无偿交给奴隶主这些统治阶级,把他们供养的油光水滑,脑满肠肥,就跟大硕鼠一样一样的。

于是,劳动者们很不高兴,又不能直接表现出不满情绪,只能采用这样的“比”体修辞手法,间接表达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厌恶和憎恨。

《魏风·硕鼠》这首诗歌采用复沓手法,反复咏叹,纯用“比”体的表现手法,比喻精当,把统治阶级比喻成大硕鼠,很有趣味性,又极具讽刺性和批判性,让人回味无穷!

全诗分为三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为大硕鼠,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愤慨,讽刺,和批判,还是非常形象生动的。

第一章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这是有多么讨厌大田鼠,誓死都要摆脱你,去寻找人生美好的“桃花源”,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怎样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看西周初至唐宋名家们怎样做到的

第二章节: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者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桃花源”中人与人之间“怡然自乐”,亲如兄弟姐妹般友爱,不存在谁剥削谁。所以我们要去那充满仁爱的,充满欢乐的地方。

第三章节: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者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里的“乐郊”,还是像“桃花源”一样的乐土。还是像“桃花源”一样充满欢乐友爱的地方,还是那美好的,没有剥削的理想中的国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谁还充满悲伤?谁还“长呼号”呢?

怎样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看西周初至唐宋名家们怎样做到的

很难想象,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人们的文学艺术水平竟然如此之高!“比”这种修辞手法运用的竟然如此之妙!完全不着一点痕迹!把统治阶级讽刺得淋漓尽致!

如果这首诗不用“比”的表现手法,直接抨击当时的统治阶级,就会被杀头的,就失去了诗的趣味儿性,就不会如此的耐人寻味了。

这种“比”的广泛运用,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生动形象,而又巧妙的表达情感,也更加含蓄,韵味十足,耐人寻味。

(二)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的说 ,“兴”就是一种象征手法,也就是借助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描写,如鸟兽草木,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等,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诗经》中“兴”是表现手法之一,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起兴,也就是先用一些想要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来造景,渲染气氛,然后一点点引出人物的出现。

写文章强调“开门见山”,作诗则须委婉含蓄,因此往往先用鲜明的形象给抒情发端,用某种事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又叫“起兴”。

《风雨》

先秦:佚名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怎样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看西周初至唐宋名家们怎样做到的

这首诗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风雨交加冷凄凄,象征着主人公的心情也是凄凉无比的。连小鸡都叽叽的鸣叫着寻找自己的伴儿,女主人公又何尝不是在思念自己的另一半呢?

怎样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看西周初至唐宋名家们怎样做到的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女主人公的心情,而要先言他物,写风雨,写鸡鸣呢?主要是兴要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增强文学艺术效果,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中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惆怅之情。

“兴”这种写作手法在一首诗的开头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一种凄凉气氛的作用,加深抒发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兴”起的作用就是:引发诗词的情绪。眼前的事物引起了某种情绪,于是就从这种事物写起。

二,唐宋诗词中“比”和“兴”手法的运用

(一)“比”体的运用: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月光比作地上的霜一样,散发着清冷的光辉。有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觉飞的味道。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绪比作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极言愁绪之多,之重。

李白《清平调》三首每首的开头:

“云想衣裳花想容”,以云霞、花朵衬托出贵妃容颜之美艳,“比”用的精妙,不着一点痕迹。

“一枝红艳露凝香”,杨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这也太美了吧?

“名花倾国两相欢”,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名花即美人,美人即杨贵妃。这杨贵妃看了,估计是要美死了!

怎样能让你写的诗更有诗味儿:看西周初至唐宋名家们怎样做到的

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比喻为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非常的漂亮怡人。形容西湖的湖光山色美艳迷人。这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让人们对西湖产生了无限美好的向往。

贺铸的“试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还有不计其数的名师佳作,其中“比”体用的精妙的名句举不胜举。这些千古绝唱因为运用了“比”的修辞手法,无限形象生动,增强了诗词的美感,让人越品越有味道。

(二)“兴”体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般诗词中都采用上景下情的表现方式,开篇选择一些特定的,跟表达主题思想感情相关的物象来描写,渲染气氛,也就是造境,这就是“兴”起的运用。如:

1.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就是“起兴”句。“见秋风”三字是思乡的形象说法。

2.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这就是“兴”起的表现手法。以“缺月”,“更漏”,“孤鸿”为描写对象,为表现苏轼清高孤傲,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节渲染气氛,为“幽人”的出现创造环境。

而且全词都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比兴的“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由此可见,“比”和“兴”是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用,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单指“起兴”一法。

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所以常常置于一首诗词起句,首联,起拍,或者是一篇文章的开头。

由此我们看到,三千多年前西周到唐宋的文人墨客都把“比兴”手法运用的如此纯熟,经典绝句佳作频出,我们现代人却常因“语不惊人”而烦恼。我们是不是也该好好的欣赏学习一下文学名家们的古典诗词名著,灵活运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让自己写的诗更有品味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